如果你听说过中国沧源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那你就该知道这个被评为“ 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的接触类狂欢节 ”背后,那个有关“ 司岗里 ”的传说。
“ 司岗里 ”神话传说是一部在佤族地区广泛流传的、佤族人民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它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不仅涉及到开天辟地、日月形成、人类起源、民族形成、部族迁徙、语言形成、物种驯化与种植、火的发现等各种万物起源神话,而且还包含了佤族原始的历史、哲学、宗教、信仰、伦理、道德、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一部佤族古代社会生活的“ 百科全书 ”。
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奔放豪迈的民族,被喻为“ 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 ”的民族。《司岗里》甚至直接或间接地塑造着他们特有的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具有诠释一个古老民族的全部秘密和行为符号的多方面价值,是研究和了解佤族历史、文学、哲学,宇宙观、价值观、人生观,甚至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重要依据。
“ 司岗里 ”这个古老神话的传承,是靠佤族人民的民间信仰、宗教祭祀、生活民俗、经济活动、文化心理等诸多因素来维系的。长期以来,二者处于相对稳定的和谐状态中,共同构建了神秘丰富而独具个性的佤族传流文化。
在佤语里“ 司岗 ”的意思很多,除了葫芦、山洞以外,屋顶交叉的千木、手挽手的人,以及团结都是“ 司岗 ”。佤族人始终坚信 : 我是从神圣的司岗里走出来的阿佤人后代,司岗里的灵气总会与我同在。
直到现在,“ 司岗里 ”神话依然存活在佤族的现代生活中,依然是佤族传统的讲述历史和传承“ 阿佤道理 ”的主要方式。但由于佤族在历史上没有文字,“ 司岗里 ”神话传说全靠口耳相传的方式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只是,在“ 司岗里 ”的传承和吟唱中,娱乐功能得到强化,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这也是活形态神话的特点和口承文学的特色。
图片┃ 沧源县佤族自治县,位于临沧市最南端,西、南与缅甸相接。古时沧源又称"葫芦王地",是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传说诞生的地方(上)。2008年6月,司岗里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为司岗里国家级非遗保护传承人岩桑。(下)
20世纪80年代开始,“ 司岗里 ”神话传说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大家一致认为“司岗里 ”祈祷词是“ 佤族的宇宙观和民族历史缩写,每一词都可以注释成一个长篇 ”;“ ‘司岗里 ’ 神话诗史其实就是祈祷词的诠释和继续,是一部反映佤族祖先开天辟地、创世造物、婚丧礼俗的最重要的长篇解释性神话 ”。
朱飞云、梁荔、刘军著的《解密佤山》(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一书,用一章的篇幅追寻了“ 司岗里 ”神话诗史中那些远年秘事。难能可贵的是,该书纪录了佤族祭“ 司岗 ”的庄重肃穆的场面,而且还纪录并解读了由隋嘎搜集、整理的“ 司岗里 ”祈祷词。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学术、科学局限。“ 司岗里 ”的搜集、整理成为佤族文化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工作,特别是现代文明不断冲击着古老的佤族传统文化的时代就显得更为重要。
2013年云南民族音像出版社拍摄制作、出版发行《云南民族传唱艺术——云南九个民族十一部口头传唱艺术之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忠实反映少数民族文学真实原貌,大力弘扬云南省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口传文化和传唱艺术,荣膺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 浏览 505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