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自古喜爱用陶,制陶在傣语中称为"板磨",俗称"土锅"。明初钱祖训所著《百夷传》称:傣族“惟陶冶之器是用”。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是,傣族制陶是由妇女世代相承的。
出版社资讯
-
2025-01-20
-
在大理,新房落成之后,都会请大理本土画师用颜料、油漆在新房的墙壁、照壁、山墙、房檐、屋梁、斗拱、天花、大门、窗户、转角等构件上彩绘。凡是白族聚居的村镇,都能看到独具特色的白族民居彩绘。
2025-01-13 -
彝族(撒尼)刺绣是一门具有极强装饰性的传统刺绣美术工艺,流传于石林彝族自治县彝族支系 撒尼人主要聚居区,其中以挑花为主要刺绣工艺。
2025-01-06 -
傣族剪纸内容多与傣族所信仰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和生产生活有关,剪纸的内容多涉及佛经故事、民间习俗、民间传说和边疆风物等,带有强烈的个性、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2024-12-23 -
东巴文是一种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主要为纳西族东巴教徒传授使用,故称东巴文。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
2024-12-16 -
《云南民族传统技艺》既关注民族民间工艺的普遍性,也通过传承人的个人经历,彰显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的独特个性。通过记录手工艺品的制作和讲述手艺人的故事,展示云南各少数民族积累传承下来的精湛“绝活”,让更多人了解云南、体验云南手工艺的精湛魅力。
2024-12-09 -
柔若语是怒族的一支柔若人(也有学者称若柔人)使用的语言,属藏缅语族 彝语支。在《濒危语言保护工程》一文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孙宏开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语言的活力和濒危情况等级划分标准,将柔若语与鄂伦春语、畲语等共26种少数民族语言定级为“严重濒危语言”。
2024-11-18 -
仙岛人是我国的珍稀人种,仙岛语也可谓珍稀语种。中缅边境线的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姐冒乡的两个村子:芒缅村仙岛寨以及芒线村芒俄寨,就是世界上主要的仙岛人聚居地。
2024-11-11 -
古老的东巴文,被人们称为“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它不仅作为文字本身而存在,更是纳西文化传承的载体、纳西族人的精神家园,也是人类远古文明的“活化石”。2003年,东巴古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并进行数码记录。
2024-11-04 -
独龙族有自已的语言,但没有相应的文字,独龙族的通讯和记事均依靠“刻木”、“结绳”。因为没有文字,很多语言上的特点、语法以及规范都没有十分系统的保留下来,年龄较长的一些独龙族老人如今对独龙语的掌握也只仅限于口头上的交流。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