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西藏族黑陶的制陶工艺已世代相传2000多年
享誉滇西北及全藏区
经过这种陶具烹饪出的食物
有着现代炊具所无法提供的地道泥土味
2008年6月 藏族黑陶烧制技艺
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果说云南建水紫陶以其圆润优美、刻画精致而闻名于世,而同样是由红土制成、云南香格里拉尼西汤堆村烧出来的土陶却是神秘的墨黑色,这种尼西藏族黑陶以质朴、粗犷、厚重、奔放而备受青睐,它的价值就在于质朴的个性与纯手工制作。
图片| 尼西黑陶大方美观,在中国黑陶艺术中独具一格。
尼西藏族黑陶已有2000多年历史,由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尼西乡汤堆都吉古村土陶山特有的红土与白土混合制作而成,制作工艺需要经过采泥、碎泥、晒泥、揉泥、塑形、雕花、烘晒、烧制等环节。
从开始到最终完成,全为手工制作,也使每一件尼西藏族黑陶作品中融入了手艺人的个性与创意,独一无二。
藏族黑陶可用于制作土锅、茶罐、火盆、花瓶等各种宗教用品、生活用品以及工艺品。制陶样式、图案多为祖传,也有每代匠人的创造。
图片 | 从开始到最终完成,尼西藏族黑陶全为手工制作,包括工具。
尼西藏族黑陶的制作主要分三个步骤来完成,即:选料、加工、烧结。黑陶的选料是保证质量的主要环节,加工的质量好坏取决制作者的艺术修养,采用独特的烧结工艺使陶变黑是黑陶的最大特点。
为了保证黑陶的质量,制作完成的陶肧也不能马上拿去烧,必须在成型后放在通风处阴干一个星期左右。遇到天气不好时则需要置于灶上烘烤。烘烤也有一定讲究,烤的不够干,陶器会在烧制的时候炸裂开来,烤的太干,陶器也会自然开裂,烘烤的时间则需要手艺人在一旁细心观察,仔细斟酌。
烘烤好的陶器便可以用来烧制了。黑陶的烧制不需要专门建造窑,而是使用平地起窑。所谓平地起窑,就是在烧窑之前选择平地现场搭建窑址,用木材并排摆放在地上,作为底架;以两根木材并排摆放为一组,均匀摆放好多组;把木材直立插入材堆空隙及外围,形成一个火焰状。木材堆架中间留有出气孔,并在堆放的木材、陶器四周均匀摆放一圈易燃的栗树枝叶。
准备工作全部完成后,以刨花引火,点燃材堆边缘,火势由外及里燃烧。燃烧过程中,不断在材堆周围添加细条的苹果树枝、梨树枝以助燃,并不断以木棍戳火堆以透气,待木材燃尽后陶器也就自然烧好了。木材即将燃尽时,当地手艺人就拿来一筐青稞杆倒在陶器上并把陶器埋住,青稞杆起火燃烧同时冒出了大量的浓烟,刚才还是红色的陶器,在浓烟散去之后立刻变成了黝黑的颜色。短短的十五分钟之后,木材全部燃尽,而黑陶的烧制也随之完成。
烧陶时间、火候、温度,全凭经验判断。而黑陶之黑,即源自埋陶、锯末灰高温之下附着于陶器表面,光泽黑亮,久不褪色。
完成烧制的陶器待其冷却后,便可以进入到黑陶制作的最后一个步骤:打磨。黑陶的打磨极其简单,用刷子蘸米汤水或酸奶渣水快速刷陶器内壁一圈,然后用抹布打磨抛光,即可使用。
在多年的陶器制作过程中,尼西藏族黑陶的手艺人们总结了许多自己的经验。他们也根据日常的实作,制作了许多不同的工具来适应不同的陶器制作,以木拍、木刮、木垫、木槌最为常用,且全为自制。
图片| 把陶胚放在火炉边烘干后再在火中烧制,然后和着锯木灰严实的盖上半个小时,就有了这种厚重的黑色。
在尼西黑陶器物上,会采用各种形状的碎瓷片,而瓷片的搜集往往是将丢弃的瓷碗敲成各种图案的碎片,瓷片按照一定的排列规则镶嵌成各种图案,有的则在器壁上手工雕刻龙头、牛头等图案,显得朴实而别致。
尼西的黑陶艺人们很擅长使用对比手法,他们经常使用精细流畅的装饰花纹,和稳定敦实的形体互相映衬,给人既纯朴而又华丽的印象。黑陶的器表装饰均采用刻画花纹、雕塑花纹和宽窄不等的水平棱线形式,虽无彩绘,但仍不乏变化。其中以莲瓣纹最为常见,这与藏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有关,所以这也成了尼西藏族陶器装饰纹样的特点。
尼西的陶器在形体造型上,明显地受到了西部古陶文化的影响,但地区特点仍然很突出,如:器型肩部普遍突出,有明显的肩线,腹部以下的轮廓线几乎全部呈弧曲状。普遍有足,颈较粗,肩头靠上,肩耳或腹耳均在器体高度的二分之一以上。这些对自然美的崇尚,正是藏族人民的性格在造型形式中的体现。有人曾用“粗犷奔放“来形容尼西藏族黑陶的特点,它们的确没有过多雕琢的痕迹,可谓是粗犷,但却引而不发,欲奔不放。
因为全部保留手工的制作和传承,每个艺人制作的尼西藏族黑陶几乎没有相同的,这也决定了其制作的黑陶器皿的个性与美感差异。无论黑陶器皿的造型何其相似,但经手工拍打、捏制、刻划、贴塑成型后的器皿,其纹样,线条,比例却是不尽相同,即使在堆烧这最后的手工操作工艺过程中,也会有黑色色彩不均、光泽不一的结果。
黑陶手工艺创造的个性美,蕴含了特有的藏族手工艺美术价值,成为高于生活器皿的工艺美术品。
藏族黑陶手工艺,一方面依赖于藏族乡村传统生活方式得以延续传承,一方面又以物化的实用价值形态满足藏民的生活需求。香格里拉尼西黑陶的每一件作品,都是藏族手工艺人多年实践、匠心独特的智慧凝结,它汇聚了手工艺人丰富的宗教情感,它忠实的反映了藏民朴实、宁静的生活方式。
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云南民族传统技艺》摄制团队自2015年开机,历时近3年,行程10万多公里,足迹遍布云南省20个多个市、县,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的传统手工技艺类为主,拍摄和展现民间最原始的手工流程,并选择不同门类中技艺娴熟、名望较高的传承人进行访谈。
《云南民族传统技艺》既关注民族民间工艺的普遍性,也通过传承人的个人经历,彰显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的独特个性。通过记录手工艺品的制作和讲述手艺人的故事,展示云南各少数民族积累传承下来的精湛“绝活”,让更多人了解云南、体验云南手工艺的精湛魅力。
- 浏览 602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