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诺族是云南省的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没有文字,过去多以刻木、刻竹来记数记事,通用汉语。"基诺"是本民族的自称,可释意为"舅舅的后人"或"尊重舅舅的民族"。
过去汉语译为"攸乐",故又习称其居住的基诺山为"攸乐山"。
基诺族人一直保持着原始天然淳朴的道德风尚。大家尊老爱幼、团结互助,他们勤劳、好客、重信用,"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传统美德蔚然成风。基诺族不少村寨现在还留有原始平均主义的习惯,所猎获物即使是一只小麂子,也要按村社人口人均一份。民间也一直保留"生分熟吃"的习俗,即捕获到猎物之后,凡是见到捕获者的人,生时就可分得一份,熟时还可以去吃,直到吃完为止。基诺族人饮酒待客非常真诚,只要客人不放杯,主人一定要奉陪到底。
视频 ┃《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基诺族原生音乐》片段
基诺族崇尚天然的平等观念,他们把公平公正的观念比作天平。烧地时,由"沙奇"(公证人)看拦火道的宽与窄是否符合规定来判断烧地者的责任。男女恋爱要请一个女子做"沙奇",结婚时要由她证明嫁妆和礼金的数量。分家时,特别是巴卡村村民离婚,夫妻双方各请一位"沙奇"作为离婚证明人,以公平的古规来监督双方分家产的过程。
基诺族的传统生活中有一种原始的习惯法,作为待人处事的规矩、判别是非的标准和调解内部矛盾的法度,以此来维护传统村寨中人际关系的正常运行。这种习惯法又与原始宗教、伦理道德有着天然的联系,曾经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习惯法与伦理道德以民谚、歌曲、古训等形式来传播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如俗语说:"巴什不结亲,死后可配对。家族内不嫁,兄弟间不婚。两只公鸡不住一个窝,一个姑娘不恋两个小伙。没有媒人不成婚。把女儿当财产,有情人也难成亲。不长草的地方不出庄稼,爱虚荣的女人不会当家。"
基诺族人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喜欢学习唱歌,且能即景生情,以物比喻,依照曲调即兴填词。歌声悠扬,娓娓动听。每当节日兴会,长者乘兴高歌,青年生情起舞。基诺族人经常以唱民歌的方式来传授知识。如关于生产知识的有狩猎歌、猎获小调、播种歌、采集歌、时节歌等,传授生活知识的有情歌、婚礼歌等,讲述社会规范的有礼俗歌,还有用于批评讽刺、维护道德伦理、表达社会舆论的民歌。
人们不仅在欢乐的时候唱民歌,发生矛盾纠纷的时候也唱民歌,以婉转的语言、得体的措辞来表达不满、化解矛盾,争而不怒。因此常常避免了争吵翻脸,化干戈为玉帛。
视频 ┃《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基诺族原生音乐》片段
基诺族有不成系统的太阴历,它以月亮的圆缺纪月。一年分为12个月,民歌有“一年11个月,一月30天”的唱词,实际多余的那个月是基诺族的“过年月”,其天数是不固定的。其他11个月也没有月份名称。
基诺族以初春的“特懋克”节为一年的开始,当桦皮树、大麻嫫发出新芽,豆渣树开花,小黑江长出青苔,澜沧江水发亮( 约相当于公历1 月),“特懋克”节就到了,各村寨开始进行隆重的“特懋克”节,并开始安排砍林地,修理树枝,平整土地;待知了鸣叫时( 约相当于公历2 月)就可举行烧地的仪式,刈隔火道,烧地、拣楂、田坎、筑地砍;知了的叫声达到高潮时( 约相当于公历3 月),开始种棉花、玉米,在地边修建窝棚;满山“皆波”花盛开时( 约相当于公历4、5 月间),可举行播种仪式,种植旱谷、瓜豆,除草,打扎栏;地中杂草茂盛时( 约相当于公历6、7 月间),老寨要举行隆重的“喏嫫洛”祭,准备“好希早( 吃新米)”仪式。人们除草、间苗、修扎栏;“阿咕幽”开始鸣叫,早稻成熟了( 约相当于公历8 月),儿孙寨举行祭始祖的“喏嫫洛”仪式,“吃新米”,收割早稻、守地护秋;中稻成熟( 约相当于公历9 月),开始收割中稻,未种晚稻的人家举行“叫谷魂”仪式;晚稻成熟( 约相当于公历10 月),收割晚稻,收棉花、黄豆,堆谷堆;打谷子时( 相当于公历11 月),背运谷子回家,举行“叫谷魂”仪式,准备盖新房;过年月,挑选山林地,开始“号地”,派人选牛买牛,准备过“特懋克”节的物品 。
图片 | 基诺族视太阳鼓为神物,它已成为基诺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
基诺族过“特懋克” 节时的祭太阳鼓是一年中最大的祭祀活动。太阳鼓是基诺族最神圣的祭器和乐器,一般有两面,分公鼓和母鼓。他们视太阳鼓为神灵的化身和村寨的象征。祭祀太阳鼓,目的是祈盼它能保佑全寨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祭祀活动还有“喏嫫洛”祭创世神阿嫫杳孛和“好希早”节时祭祀祖先。还有叫谷魂、“祭大竜”、“祭小竜”等十多种。
基诺族除具有一定的祖先崇拜和对诸葛孔明尊奉外,最具特色、占主要地位的宗教观是万物有灵思想。基诺族认为山有山神,地有地神,寨有寨神,谷有谷神。每年祭祀的活动很多,传统节日、喜庆丰收,生儿育女、天灾人祸都要祭祀神灵。
主持基诺族祭祀活动的巫师有一套独特的占卜术,且巫医并行,能用草药治病。巫师既是熟知习惯法和历史掌故的人,又多为著名的歌者,同时又是长篇史诗的口传人,实际上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
视频 ┃《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基诺族原生音乐》片段
新中国成立后,基诺族实现了跨越性发展。历史上基诺族几乎是一个与世隔绝,生产力低下,生活贫困,散居于深山老林中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各民族同胞的关心和支持下,昔日贫穷、落后的基诺族人民走完了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从一个“刀耕火种”、“刻木记事”的原始民族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创造了我国少数民族发展史上的奇迹。现在,基诺族人
基诺族的文化艺术更是以多姿多彩著称。在国家出版基金支持下,云南省民族研究艺术院、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用当代先进的音像数字科技手段,拍摄制作、出版发行《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基诺族原生音乐》,把上世纪收集和民间至今仍流传的人口较少民族基诺族原生音乐系统编辑出版,有效保存部分基诺族文化艺术。
2018年,中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每三年才评选一次的中国出版政府奖公布其第四届获奖名单,《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基诺族原生音乐》荣膺大奖 。同年,《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基诺族原生音乐》又斩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这个奖项当年全国只有30个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获得。《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基诺族原生音乐》与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的《云南民族传唱艺术——云南九个民族十一部口头传唱艺术》(也是由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成为云南出版界共同的骄傲。
- 浏览 525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