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德昂族还善于种经济作物,“产业扶贫”因此成果斐然。
德昂族,也称“崩龙族”,是中缅交界地区的山地少数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大分散小聚居的民族,分布范围非常广,中国一侧在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保山、临沧等3个地州9个县市,缅甸一侧在掸邦、克钦邦等地。
德昂族由于居住分散,自称他称很多。居住在德宏地区的德昂族自称“德昂”,镇康、耿马的德昂族则自称“尼昂”或“纳昂”,此外,还有“崩龙”、“昂”、“冷”、“梁”、“布雷”、“纳安诺买”等称呼。根据德昂族妇女的裙子上所织线条的不同色调特征,当地汉族人民分别称他们为"红崩龙"、"花崩龙"、"黑崩龙"等。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民族识别,沿用了“崩龙”这个名称。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198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崩龙族”正式改名为“德昂族”。
视频 | 《云南民族传唱艺术——云南九个民族十一部口头传唱艺术之德昂族创世神话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片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德昂族属傣族封建土司统治,头人多世袭或由土司任免。头人称达岗(汉族称为总伙头),相当于乡长,管辖数村。每村设达吉岗一人(汉族称为伙头),并设达朴隆、达基格等头人,协助达吉岗处理村内一切事务,为土司摊派款项和贡物。属景颇族山官直接管辖的德昂族,还要向山官缴纳一定数量的保头税、官工、官谷等,同时,要向国民党政府缴纳苛捐杂税。
19世纪后半期,地主经济逐渐渗透到德昂族人民的经济生活中。随着土地所有权的丧失,德昂族人民也就沦为向其他民族的地主交纳租谷的佃户。德昂族70%的农民向傣族头人佃耕,还有些村寨由于丧失了水田,67%的人家靠帮工度日,或以砍柴、编竹器、采竹笋上集市出售来维持生活。同时在本民族内部也分化出1%左右的是地主和稍多于1%的富农。
1956年,根据德昂族人口少、居住分散、各地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方针,对德昂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保山、临沧地区及德宏州坝区的德昂族,因过去直接隶属于傣族土司,其政治经济结构与傣族相同,因此和傣族一样,实行和平协商的方式进行土地改革。和平协商土地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取消封建领主、地主所有制,把田地分给德昂族农民,使他们成为土地的真正主人。不久在这些地区又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德宏州半山区和畹町镇的德昂族,受傣族土司和景颇族山官的统治;同时这一地区荒地可以自由开垦,土地并不缺乏,因而改革和景颇族地区一样,实行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方针,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认真依靠贫苦农民,团结一切劳动人民,团结和改造一切与群众有联系的民族头人,在国家大力扶持下,通过互助合作,大力发展生产,以及加强与生产有关的经济文化工作,逐步消灭阶级和原始落后因素,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的民族自治政策保证了德昂族人民享受到平等的政治参与权利和民族自治权利。1953年7月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1956年5月改自治州)成立,其中德昂族代表有12名;在德昂族居住比较集中的州、县各级人民政府中,都有德昂族的干部,各级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有德昂族代表参加。
1987年12月,在云南潞西市三台山乡建立了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单一德昂族民族乡。1988年3月,在临沧地区的耿马县,还有由佤族、拉枯族、傈僳族、德昂族联合建立的民族团结乡。
视频 | 《云南民族传唱艺术——云南九个民族十一部口头传唱艺术之德昂族创世神话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片段
德昂族居住的滇西南,自然条件优越,地理位置重要,这里是古代中国通往印度的“蜀身毒道”(西南丝路)的必经之路。闻名中外的滇缅公路从它的心脏部位穿膛而过,黑亮的柏油马路像根青藤把它紧紧地拴在中国西南边疆的版图上。这里层峦叠嶂,云蒸雾绕,充满神秘。这里的神秘不仅源于大山的深邃,更来自于德昂族文化的古老、丰富与深沉。
处于这条丝路之上的德昂族先民——“濮”人很早就进入到农业经济的时代,所以德昂族还善于种经济作物,有茶叶、棉花、甘蔗、咖啡、橡胶等,家家户户都在自己住宅周围或村寨附近的山坡上栽培茶树。1949年后,德昂族地区在国家大力扶持下,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在政治、经济、文教卫生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德昂族地区在不断完善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发展农业生产,开展多种经营,出现了一片兴旺景象。如今,脱贫攻坚战在三台山乡打响。当地立足实际,“产业扶贫”成果斐然。
2019年4月21日,云南省宣布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3个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率先实现整族脱贫,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这3个“直过民族”人口虽然只有数万,但虑及其历史自然文化等因素,今天能将其贫困发生率从几年前的24.25%拉低到2.42%,无疑是人类反贫困历史上最为壮观的一幕。这3个民族从温饱不足到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再一次体现出党心民心聚力之伟,和“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一个都不能少”的坚定之誓。
视频┃ 《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德昂族卷》片段
飘着茶香的德昂族,在吸收现代文明的同时,也力求自己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德昂族是全民信仰佛教的民族。德宏州德昂族以及临沧市的德昂族信仰的是严格的山地小乘佛教教派,禁止杀害或伤害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德昂人崇拜天堂、憎恶地狱。他们认为好人死后可入天堂,还可再转化为人;坏人死后,则入地狱,受尽煎熬。因此,在德昂人生活的地方社会安定民族和平,勤劳勤俭蔚然成风。
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一般选在春季,届时要杀猪、杀鸡,由祭司画纸龙,众人叩拜,然后一起饮酒野餐,醉酒后相互打骂,发泄平时相互之间的不满。此间不许别人劝阻,直到双方斗得筋疲力尽为止,第二天再相互道歉。
让我们好好干活吧,其他事情就不要想了。
德昂族是云南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也是云南"直过区"的跨境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德昂族靠着自己的勤劳智慧与创造能力,给人类留下了独具民族特色、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达古达楞格莱标》是德昂族的创世神话史诗,德昂语意为"最早的祖先传说",于2008年进入第二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达古达楞格莱标》是德昂族迄今发掘、整理并出版的唯一一部创世史诗,全诗长1200余行,史诗与其他民族的创世史诗不同,情节单纯,始终以万物之源──茶叶为主线,集中地描写了这一人类和大地上万物的始祖如何化育世界、繁衍人类的神迹,并以奇妙的幻想将茶拟人化,反映了德昂族人对茶树的图腾崇拜。
但凡是德昂族居住过的地方一般都有大片茶树遗迹留下。在云南盈江县德昂族过去的居住地有树龄在千年以上的老茶树,铜壁关附近也有成片的老茶林;在瑞丽市户育乡的雷弄山上,德昂族留下了好几片茶林,现经当地居民修整改造,仍是当地人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2013年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拍摄制作、出版发行《云南民族传唱艺术——云南九个民族十一部口头传唱艺术之<达古达楞格莱标>》,忠实反映少数民族文学真实原貌,大力弘扬云南省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口传文化和传唱艺术,荣膺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2018年,云南省民族研究艺术院、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用当代先进的音像数字科技手段,拍摄制作、出版发行《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德昂族卷》,把上世纪收集和民间至今仍流传的德昂族原生音乐系统编辑出版,有效保存部分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再次荣膺中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中国出版政府奖。
连续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让《云南民族传唱艺术——云南九个民族十一部口头传唱艺术》以及《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成为云南出版界共同的骄傲。
- 浏览 5988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