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菜腔:彝族尼苏人“吃火草烟”的情歌

1.jpg

2.jpg

3.jpg

图片 | 石屏异龙湖也是当地各族群众的“玩场”之一。

彝族海菜腔是云南彝族特有的民歌样式,又称大攀桨、倒扳桨,俗称石屏腔,主要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彝族尼苏人村落等地。石屏彝族海菜腔与滇南地区其他三种变体曲调沙悠腔、四腔、五三腔(也有五山腔之说)并称“四大腔”,彝族称之为“曲子”。

彝族海菜腔本义是在“海”上唱的腔,因其发源地——云南石屏当地的异龙湖中有一种名为“海菜”的水生草本植物而得名。它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创作的,由青年男女在山野、田间、湖上谈情说爱唱出的山歌发展衍变而来。其历史久远,自诞生以来,便在以异龙湖为中心方圆百里的农村、城镇广为流传。

视频 | 《海菜腔——云南彝族宝贵音乐遗产》片段 

彝族海菜腔篇幅较长,是套曲式结构的大型作品,主要由“拘腔”“正曲子”“白话”三个部分组成。

“拘腔”,是在彝族海菜腔演唱的起初,大家互相谦让,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在拘腔当中,有几行是无词句,它们没有明确的含义,发出来的“啊”或“咦”通常起到信息延缓的作用。等把较长的无词句唱完了,才悠悠缓缓中唱出有词的语句。

“正曲子”,是彝族海菜腔的主要部分,由七个小腔组成,唱完七个小腔,曲子也到尾声,转而进入白话。每个歌手唱彝族海菜腔的时候都有自己的一首曲子,二十八个字表达的是歌唱者的主要思想,因歌唱者不同,这首小诗的内容不同。歌词可以改变,正曲子的字眼安排的基本结构却是固定的。曲子的四行二十八个字,分开安排在七个小腔之中,在各小腔之中唱到这二十八个字中的某一个字眼时,叫做“点字眼”,这种点字眼也是有严格规定的。字眼表现的是人的思想,但为了更充分的表达情感,还要从字眼里转到腔调上来。这样,通过点字眼的方法,把二十八个字巧妙加到歌曲中,既有了内容的表达,又在腔调中有了艺术的韵味。

“白话”,有两种,一种是唱,一种是说,都用来对答。它带有浓烈的说唱风格,短小精悍,语言风趣幽默,活泼生动。白话没有固定的唱词,比正曲子有更强的临时发挥创作的特点。它出现的地方有:在唱完拘腔之后,唱正曲子之前;或者在唱正曲子的过程中随性加入几句白话以作对答;或者在主唱者唱完正曲子之后开始对唱白话。

视频 | 《海菜腔——云南彝族宝贵音乐遗产》片段

彝族海菜腔的唱词从内容上可分为“试曲、勾曲、扫曲、抽曲、热曲、离曲、挂曲、怨曲、闲曲、怪曲、合曲”十一种类型。

试曲,即互相试探的曲子。在云南石屏一带的彝族传统"吃火草烟"的风俗习惯中,邀约的双方通常不是一个地方的人,两个群体一般都是初次见面。在玩场中大家在一起玩乐,但对方的性格或喜好、唱歌的水平不甚了解,如果想要认识对方,只有委婉地试探,以免激怒对方自己碰钉子。

勾曲,即引诱对方的曲子。若在玩场中对对方已有所了解,想要与之交往,会通过含蓄、曲折的歌声引起对方的注意。

扫曲,表示对对方的拒绝。当小伙子向小姑娘诉说自己的爱慕之意后,若小姑娘不喜欢他,就会拒绝。

抽曲,表示对别人的夸赞。双方相互有感情,通过称赞对方,以获取对方的欢心。

热曲,是指热恋中的人感情炽烈,情投意合,表示心中如火一般的情感。

离曲,表示相爱的两个人分别时候互诉心中的不舍之情。

挂曲,“挂”具有挂念,想念的意思。挂曲即是恋人离别之后,对对方的思念、挂念之情的曲子。

怨曲,是埋怨的曲子。有的是错过了自己的心上人而生怨恨,有的是自己心中的感情没有被对方理解而忧愁,有的是婚姻不能自主,不得不听从父母包办而心生怨恨。

闲曲,是农闲时候随意唱的曲子,抒发心中的感慨。

怪曲,“怪”是责怪的意思,唱曲子来责怪或者挖苦对方。

合曲,就是因为合场而唱的曲子。在山间玩乐的时候,有时候不仅仅一群小姑娘和小伙子在一起玩,会碰到不同的"吃火草烟"的群体,这个时候大家往往会合场,几个群体合并在一起玩乐。

海菜腔以对唱为主,对歌中夹对白话,出口成章,滔滔不绝,妙趣横生,别开生面。它的歌词是汉语,曲调则保持彝族音乐风格、节奏细致多变,旋律悠长。乐器伴奏以四弦为主,有时也用树叶吹响伴合,但普遍不用器乐伴奏,张口即来,字正腔圆,大概是于长期劳动和行走中练出的缘故。

4.jpg

5.jpg

图片 | 云南歌手李怀秀和李怀福姐弟曾以一曲原汁原味、地道纯正的《海菜腔》征服了评委和观众,也引发了中国音乐界的一场争论。

海菜腔的演唱形式独具一格,被誉为民族中的“美声”唱法。它属于一种对唱形式的民歌,有领唱、有帮腔、有问有答。音域宽广,昂扬激越,优美动听、旋律起伏连贯,婉转悠扬,犹如异龙湖水,清澈明亮,声浪如波。彝家男女自幼听大人唱曲,耳闻目睹,心领神会,万事万物脱口即是诗句,是憎是爱,出声直露情怀。也无论湖中、山林、田地间,随时皆可唱曲对歌,男女歌声互答,其情融融乐乐,不见高下,不肯停声。 

而人们真正开始注意到“海菜腔”这种原生态民族唱法却是在2004年第11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当时参赛的云南歌手李怀秀和李怀福姐弟俩以一曲原汁原味、地道纯正的《海菜腔》征服了评委和观众,但他们的演唱打破了音乐界传统的评价标准没能进入决赛。这直接引发全国声乐界的一场大讨论,也为民族音乐的后来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作用,于是,2006年的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特别设立了原生态唱法组。2009年,李怀秀和李怀福姐弟俩获得第12届青歌赛原生态唱法的金奖,不仅让观众记住了这对彝族姐弟,更记住了“海菜腔”。有观众评价,听他们在大山上自由地唱歌,那歌声天然而清澈、自由而开朗,我们就像他们身边的树木花草。还有观众说,姐弟俩的歌声穿越了历史的时空,让都市里的人感受到一股久违的清新之风,领略到一种有些陌生的民族风情。

视频 | 《海菜腔——云南彝族宝贵音乐遗产》片段

弘扬民族文化事业,需要具备文化的眼光。云南人民用自己甜美的歌声歌唱着自己的家乡,同时也在向世界证明:云南是歌的天堂,是我国民族音乐的宝藏之一。因此,在当今世界日益全球化的生态环境中,人们正是以坚持文化的独特性方式来坚持自己的民族精神,来担负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被称为天籁之音的石屏彝族海菜腔,是彝族文化中的一份子、也是彝汉文化碰撞交融的结晶,几百年来传承不断,显示出了独特的个性和成熟的美,并成为一种较高层次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

2020年8月,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历经两年、策划摄制出版的《海菜腔——云南彝族宝贵音乐遗产》正式发行,包括中文版、英文版、彝语版。出版物视频总时长60分钟,也是国家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它对以彝族海菜腔为代表的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歌进行系统发掘、抢救和研究,对于丰富和完善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体系和音乐史的研究,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点击购买《海菜腔——云南彝族宝贵音乐遗产》  

 https://weidian.com/?userid=1231237001&ifr=shopdetail&wfr=c

6.jpg

7.jpg

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