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务旺务”,剑川白族用布扎驱邪镇恶

1.webp.jpg

图片 | 十三集中英文《大理守艺人》

白族布扎,又称“猴子串”,是云南大理剑川白族一项古老的民间传统手工技艺。它源于中原民间的香包香囊,是剑川白族艺人汲取汉族及其他民族的文化精华,融刺绣于布扎的艺术形式。

明清时期,剑川白族民间便盛行布扎制作,制作手工艺相传至今。当地人称这些饰品为“呃双子”。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地处边地,古时毒蛇、蚊虫颇多,为防身驱虫,祈求平安,当地群众就把麝香、雄黄等中草药缝在小囊内,随身佩戴,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布扎手工艺品,布扎制作技艺从此在当地白族妇女中代代相传。按照白族风俗,每逢白族农耕节日“务旺务”,也就是汉族的“端午节”时,剑川白族人家户户都要购买或自制装有艾叶的布扎,挂在家中帐边床头,用以驱邪镇恶。特别是小孩,更要在胸前挂上一串,相传可以用来驱鬼、辟邪、保平安。

2.webp.jpg

3.webp.jpg

4.webp.jpg

5.webp.jpg

图片 | 每逢端午节,剑川白族儿童都在胸前挂一串布扎,用以驱邪镇恶,以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剑川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八大片区之一的老君山片区,是滇藏茶马古道上的千年重镇,为全国白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份。剑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以白族为主的剑川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布扎就是其中一项独具特色的古老传统民间手工技艺。

布扎刺绣饰物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手工艺制品,剑川白族艺人在吸收了汉族及其它民族的布扎精华后,为己所用,制作出的白族布扎既有中原刺绣的风格,又有白族民间的风味。它选取的题材多为十二生肖、白族民间传说、历史人物和代表吉祥如意的物品,让“凡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成为了布扎独特的文化特征。按照剑川当地白族习俗,每逢五月端午,儿童都在胸前挂一串布扎,用以驱邪镇恶、祈求平安,以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一串传统白族布扎通常由猴子、老虎、兔子、龙、蛇、鱼、绣球、八卦、童子、香包等3至8件组成。绣球是吉祥的象征,猴子表示机灵,八卦为护身宝物……都有美好的寓意。

布扎饰物选用各色碎布头为制作材料,先按设计稿缝成雏形,并留活口,然后填入艾叶等香草,再用丝线刺绣装饰。在布料的选择及彩线的搭配上,都较为注意颜色的对比,给人以热烈明快的感觉。在造型上充分运用布扎的特点,大多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尽量弥补布扎在造型上的局限,使布扎饰物在稚拙中透出可爱生动。

剑川白族布扎虽小,其文化内涵却异常深厚。给小孩做装饰物,倾注的是对儿女的舐犊之情。青年男女间用作定情信物,承载的是纯洁质朴的爱情。

6.webp.jpg

7.webp.jpg

视频 | 《大理守艺人》白族布扎篇片段 

剑川白族妇女以勤劳刻苦,心灵手巧著称,一般中老年妇女都会缝制布扎。现在,传承这门手工艺的佼佼者,当数剑川金华镇西门街90高龄、但仍能操针缝扎的张德和老人。她被评为云南省民族民间高级美术师,其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产品远销海内外。云南省政府赠送国务院的民族工艺品中就有她的布扎,其十二生肖、白鹤飞松等40多件布扎作品被云南民族博物馆收藏。2009年4月,张德和的高徒大理州白族民间工艺大师赵怀珠,还应邀携作品与韩国艺术家及儿童手工制品一同在云南民族博物馆展出。

剑川白族布扎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工艺讲究、色彩鲜艳、寓意吉祥,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良好的市场潜力。以赵怀珠、刘丽湖为首的老一代布扎人致力于通过培训、展示,实现传统技艺的传承,而85后诸如张四代这样的年轻人则采取体验馆、创新产品等方式,让布扎应用得更加广泛。

随着旅游的发展,近年来,布扎已经成为热销的旅游产品。剑川布扎也从传统的猴子串、生肖鞋到布扎摆件,再到现代的胸针、钥匙扣、毛衣链等的新一代布扎产品,已经广销丽江、大理、昆明,辐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产值逐年增加。近4000多名白族妇女通过布扎获取了实惠,得到了发展。

剑川,这座位于云南西北的古城,很多人听说它,也许是因为它是电影《五朵金花》的男主角阿鹏的故乡。这座小城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更有着灿若繁星的民间技艺与民间艺术。从遥远的海门口到鬼斧神工的唐宋石窟,从古韵遗风的天籁之音再到巧夺天工的剑川木雕、古老的东山打歌、精美的布扎手工艺……剑川的民族民间技艺与艺术涵盖了音乐、舞蹈、美术、技艺、文学等类别,拥有白曲、木雕、布扎、霸王鞭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白族文化聚宝盆。


视频 | 《大理守艺人》白族布扎篇片段

大理作为白族主要聚居地,是白族文化留存最完整的地方,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方面因独树一帜而名扬古今中外。这些手工技艺及手工实物是看得见的文化,而附着在技艺之上的文化则是无形的,包括技艺所涉及的风俗人文、语言、情感等等。实操的技艺可以传承,难的是在这个传承的过程中能够完整的将人文方面的民族文化保留下来。作为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2017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三集中英文非遗文化纪录片《大理守艺人》在历经三年的策划拍摄和精心制作后,才终于面对大众。《大理守艺人》以白族布扎、白族泥塑、传统手工造纸、凤羽砚台、鹤庆泥塑、鹤庆银器、甲马、剪纸、剑川白族土陶、剑川梅园石雕、剑川木雕、下关沱茶、彝族白依人火草布织造技艺13项民族手工技艺,在精彩荟萃的浓缩影像里,深入浅出地描摹和展示了大理作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的深厚积淀。

也正是因为这份历史的温度和蓄积着文化的能量,思想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出版价值和重大文化积累价值于一身的大理手艺人,成为了大理守艺人。

点击购买《大理守艺人》     

 https://weidian.com/?userid=1231237001&ifr=shopdetail&wfr=c


8.webp.jpg

9.webp.jpg

10.webp.jpg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