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十三集中、英文音像出版物《大理守艺人》
剑川白族石雕技艺久负盛名,自唐代就有盛誉,明清时大批剑川石匠应召入宫,参加北京故宫、圆明园的修建。新中国成立后,又参加过首都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等重要建筑的工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宝山石窟突出反映了剑川石雕的艺术特色。
目前,已被收藏的珍贵白族石雕代表作品有元代《避邪》、《佛母》,明代《苏永安造像石龛》、《状元出巡图》及段高选墓地的马、羊、虎、麒麟、人物等石雕。此外,大量留存于剑川县内各寺庙、风景名胜区、坟墓龛上的元、明、清等历代石雕艺术精品,都在“诉说”白族石雕历史。
图片 | 2005年,剑川县金华镇梅园村入选云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称为“梅园石雕文化村”。
大理剑川梅园村自古也是远近闻名的石雕之乡。梅园石雕产品种类繁多,分为民用建筑基础石脚、柱脚石、阶沿石、踏步石、门墩;寺庙和风景区建筑石雕构件、装饰件、佛像、牌坊、墓龛、狮子等。工艺主要采用圆雕、浮雕、线雕、深雕、透镂雕等手法,造型生动逼真,各具风采,民谣赞其“雕得石龙腾空舞,雕得石花引蜜蜂,雕得石人开口笑,赛鬼斧神工!”
梅园石雕主要以家传、师传和自学方式进行传承,以家传为主。石雕艺人工艺水平炉火纯青,雕刻时一般都不绘制草图,也不事先制作小样。选好毛石料后,只用木炭简单勾画一下,就直接按腹稿图样雕刻,一次成功。由于胸有成竹,一锤一凿均运用自如。被称为“世界双绝”的剑川千狮山工程主体即由该村石雕工匠段德坤率领村中石雕艺人设计制作,是集中展示梅园石雕技艺的最佳典范。
段德坤,剑川梅园石雕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作为家族第五代石雕传人,他生于梅园石雕之乡,长于梅园石雕世家,学艺之路从十六岁正式开始,至今仍学无止境。
视频 | 《大理守艺人》剑川石雕篇片段
梅园石雕较为常见的石料有青石、汉白玉、花岗岩、青砂岩、红砂岩、石灰石、大理石等,这些石料不但石质细腻、裂纹较少,而且坚硬耐磨,抗风化耐酸碱,所产生的粉尘也基本不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同石头打了三十多年的交道,段德坤自有一套相石的本领,总能轻而易举就分辨出石材的好坏和石粉中的有害物质。
石雕讲究因材施艺,有经验的石匠往往需要根据所雕之物的规格大小、风格造型、用法用途、陈设地点及所处环境,选取不同颜色、造型、纹理、质地的石料,来进行艺术雕刻加工。而石材的软硬、石层的疏密、石纹的走势、石质的纯杂等无不与后期的雕刻息息相关,相石选材也因此成为石雕技艺中的重中之重。除去七八月的雨季,每年段德坤都要外出几次,去往怒江、丽江、迪庆和四川攀枝花等地相石采买。有时候是一个人去,有时候也会带个把徒弟。
雕刻时,段德坤一般都不绘制草图,也不事先制作小样,选好毛石料后,只用木炭或粉笔简单勾画几笔就直接按腹稿图样开始雕刻。
图片 | 段德坤是公认的剑川石雕第一人(上);他的代表作千狮山狮王(中、下)
打粗坯的过程叫“开粗”,也叫“开大荒”。段德坤在打出体面的结构和基本形态后,还需要对石狮进行逐步细削,去掉多余的部分。细削的过程从头部开始,逐渐往下,重点在于刻画形象和找准形体的起伏结构等细微变化,精雕细琢间最是需要耐心细致,同时方寸的去留,也要保有余地,以便稳中求胜。
在这些质地坚硬的青石上,哪怕是一个细微的失误,也会让整件石雕功亏一篑。然而,对于段德坤来说,最大的考验却是2001年6月动工的满贤林风景区。如何在悬崖峭壁30多米的大石头上进行施工和保障施工安全,曾一度成了段德坤的心结。他天天端坐在巨石面前看了又看,想了又想,终于把“狮王”的轮廓线画出来。经过3年的艰辛,2004年4月底,由段德坤作为主创,带领团队打制的“千狮王”终于问世。狮王高25米、长18米、宽12米,是目前全世界所知体量最大的石狮子。
在千狮山除了狮王,还有大大小小3200多只石狮子。它们因石而成,倚岩而凿,千姿百态,兼收并蓄了白族民间纹狮、中原纹狮和剑川独特的石雕技艺,风格跨越了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多个朝代,因石狮之多,狮王之大,被赞为“世界双绝”,它将以此带动剑川石雕特色产业全面发展,并成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石雕艺术的宝库。
视频 | 《大理守艺人》剑川石雕篇片段
段德坤和梅园村的梅花一样应时守约。这些年来不论寒暑晴雨,五点作画练字,七点锻炼身体,八点洗漱用饭的“铁律”,段德坤从不轻易更改。他喜欢绘画,尤擅素描,在他近37年的石雕生涯里,大部分图稿的测算和绘制都在凌晨五点与七点之间完成。绘画与雕刻的相辅相成,使得段德坤的石雕技艺越发炉火纯青。特别是他雕的石狮,依石材的天然造型和纹理走势,不刻意去遵循什么固定规则,因此雕刻出来的狮子看似宁静、动作不多样,却各具情态、富于变化。
梅园石雕讲究造型逼真,手法圆润细腻、纹饰流畅洒脱。这些年来,段德坤在传承剑川石雕传统技艺的同时,大胆的将泥塑与石雕雕刻结合起来,创新了技法。段德坤申报了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后招收了大批的学生和徒弟,且在当地文化馆的支持下,又申报了一个石雕传习所。通过这个石雕传习所、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段德坤决心要把这些石雕技艺好好地传承下去。
梅园村位于县城北部,南距剑川县城6公里,北距三河村3公里,村子紧靠214国道,交通十分便利。20世纪60年代后,石雕行业曾一度冷落,80年代开始, 石雕业重新受到重视,,出现了石雕建筑装饰和广泛的民间石雕产品需求热, 梅园的石雕工艺重新得到恢复和发展。随着市场化、环保化、规模化的石雕文化产业链的形成,梅园村的石雕工艺得到了新的拓展空间。梅园村现从事石雕业者有190多户,占全村总户数的83%,石雕是该村经济支柱产业。梅园全村人正走在一条发展致富的大道上,日子被一双双巧手雕得滋润和美。
视频 | 《大理守艺人》剑川石雕篇片段
大理作为白族主要聚居地,是白族文化留存最完整的地方,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方面因独树一帜而名扬古今中外。这些手工技艺及手工实物是看得见的文化,而附着在技艺之上的文化则是无形的,包括技艺所涉及的风俗人文、语言、情感等等。实操的技艺可以传承,难的是在这个传承的过程中能够完整的将人文方面的民族文化保留下来。作为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2017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三集中英文非遗文化纪录片《大理守艺人》在历经三年的策划拍摄和精心制作后,终于面对大众。
《大理守艺人》以白族布扎、白族泥塑、传统手工造纸、凤羽砚台、鹤庆泥塑、鹤庆银器、甲马、剪纸、剑川白族土陶、剑川梅园石雕、剑川木雕、下关沱茶、彝族白依人火草布织造技艺13项民族手工技艺,在精彩荟萃的浓缩影像里,深入浅出地描摹和展示了大理作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的深厚积淀。
也正是因为这份历史的温度和蓄积着文化的能量,思想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出版价值和重大文化积累价值于一身的大理手艺人,成为了大理守艺人。
点击购买《大理守艺人》
https://weidian.com/?userid=1231237001&ifr=shopdetail&wfr=c
图片 | 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十三集中、英文音像出版物《大理守艺人》。
- 浏览 5446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