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策划摄制出版的《彝族口头传唱史诗<阿细先基>》跻身国家民族文字出版项目库入库项目、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入选项目。
《阿细先基》是彝族阿细人世代口头流传下来的一部宏伟的史诗。“先基”是阿细语的音译,为歌的意思,也是这一作品诗歌和曲调的总称。《阿细先基》广泛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西山地区阿细人聚居地,与《查姆》《梅葛》《勒俄特依》被誉为彝族“四大创世史诗”。《阿细先基》从开天辟地讲起,描述了世间万物的产生,最后以人类进入社会初期结束,史诗有步骤地概括了阿细人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生活、生产劳动、民族迁徙、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哲学观点、道德观念等等,既是文学,又是阿细人的“百科全书”,对研究彝族阿细人的文学、历史、哲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彝族阿细人把“先基”比作盐巴,将“先基”亲切地称做“祖先的歌”。有关“先基”的来历,在阿细山寨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传说:远古的时候,有一对男女歌仙将万物起源,人类开天辟地以及阿细人的历史编成了一首很长很动听的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俩来到阿细人美丽的故乡,通过对唱的方式演唱了三天三夜,而在一旁认真聆听的各地阿细人也就学会了《阿细先基》。
由于长诗是由民间艺人用阿细语创作并演唱,散落于民间,所以长期不被知晓。20世纪40年代,经诗人光未然、语言学家袁家骅先后搜集整理出版,才得以广为外界所知。1944年,诗人光未然率先对这一口传创世史诗进行搜救整理,以《阿细的先鸡》为书名在昆明出版。1958年,云南民族民间文学调查队搜集整理出版《阿细的先基》;1995年,本土彝族学者石连顺对这一口传创世史诗采录收集,以《阿细颇先基》为书名出版发行。2011年,武自立、张伟、张国富等彝族学者再次对这一口传创世史诗进行采录、收集和整理,并以国际音标注音、直译、意译、整体意译等形式,于2012年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1年5月,《阿细先基》进入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
不论是光未然收集整理的《阿细的先鸡》、云南民族民间文学调查队收集整理的《阿细先基》,还是石连顺采录整理的《阿细颇先基》、武自立等人采录整理的《阿细先基》,均以其丰富的内容、优雅而炽热的韵律、细腻的抒情反映这一带自称“阿细颇”的彝族先民幻想与希望、欢乐与痛苦、奋斗与追求、广阔而炽烈的内心世界,以及充满诗情画意的生产生活场景,既是自称“阿细颇”的彝族人民丰富想象力和艺术创作的结晶,又是一部反映彝族历史文化和经济生活的创世史诗。
视频 | 《彝族口头传唱史诗<阿细先基>》片段
《阿细的先基》全文约计2000行,由“引子”、“最古的时候”、“男女说合成一家”、“尾声”四部分组成。内容包括阿细人的神话传说(天地万物的起源、自然现象的成因等)、男女爱情与婚姻(“男女说合成一家”)以及早期的民族生活(人类早期的艰苦生活和所经受的磨难)与阿细人的风俗习惯。《阿细先基》是阿细人的“根谱”,体现了阿细人探寻自然、认识自然的执著、勇武与睿智,折射出朴素的唯物主义。由于很大篇幅以男女情爱为主线,描述了阿细人对纯真爱情、美好事物的热烈追求与憧憬,对现实社会的各种见解,故而在阿细人村落里,男女青年们常在耕作之暇互相对唱,成为日常生活中的求偶手段。
作为创世史诗,《阿细先基》一般以五言句式的风格吟唱,其间用六言和长短句,整部史诗抑扬顿挫,韵律优美。前面的“引子”类似开场白,后面的“尾声”则是余韵,它用彝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歌问答形式,一问一答,逐步揭开了人类认识自然之谜;史诗“最古的时候”中关于“造天地、造人”一章,是这样叙述开天辟地史的:“天倒是出生了,生得还不稳。”于是,天上的阿底神拿了金、银、铜、铁四根柱子,在东南西北四方,“用柱子去抵天,把天抵得高高的,天是抵起了,抵得还不稳,”天上的阿底神,拿了金宝、银宝、铜宝、铁宝四宝,分别压在东南西北四边,“这样压了天,天就稳了,”这想象多么神奇,这图案多么引人注目。
视频 | 《彝族口头传唱史诗<阿细先基>》片段
《阿细先基》优美动人的唱词包括了天地万物的来源、各种自然现象的成因、人类的早期生活及其经受的历史苦难,民族的风俗习惯等等。用“先基”调唱的传统诗歌,内容上基本是固定的,系统的,它产生于阿细人的传统社会中,与阿细人的生产生活、婚丧嫁娶、宗教仪式、娱乐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深深地烙上了阿细人的民族文化记忆和民族历史痕迹,构成了一部完整的叙事长诗。阿细人的概念就是:曲称为阿细先基调,词叫阿细先基诗,唱“先基”也成为阿细人自娱自乐和自我教育的一种文艺形式。流传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第一,未婚男女青年在谈情说爱时,在场一问一答,一唱一合地表达相互之间的爱慕之情,也是互相检测对方智力和口才的一种方式。第二,在节庆活动,比如祭火节、摔跤比赛、跳乐以及丧葬、“祝米客”、起房盖屋等红白喜事场面,男女对唱,这种场合唱的《阿细先基》,内容较为系统、完整,是民间歌手们相互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青少年学习的好机会。第三,未婚男女青年分别请男女歌手到自己房内作传授演唱。第四,晚饭以后,家人团聚,由长辈唱给儿孙们听,起到娱乐和教育后辈子孙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只歌唱创世史诗部分和其中一些古代传说故事,多由一人自问自答地歌唱。
彝族史诗《阿细先基》蕴涵朴素的彝族生态文化,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整体自然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识、人与动植物深厚的生态情谊。这种朴素的生态文化至今仍具有现实价值,为彝族地区生态保护提供思想动力、道德约束和制度保障,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视频 | 《彝族口头传唱史诗<阿细先基>》片段
《阿细先基》的起源年代无考。有学者认为萌发于原始社会时期,形成于封建社会时期。是阿细人精神和文化的表征,为研究阿细人的历史、文化、经济、哲学、宗教、伦理道德、审美观念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和独特的视角,具有多学科的研究价值。云南民族大学教授、文学博士、彝族学者龙珊在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彝族口头传唱史诗<阿细先基>》一片中接受采访时说“《阿细先基》是在阿细文化大框架背景之下,所孕育产生出来的一朵艺术奇葩。从文化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它表现的形态来说,它和阿细人另外一个蜚声中外的民族民间舞蹈阿细跳月,可以说是共伴相生的。阿细人在进行阿细跳月的时候,往往也会孕育出《阿细先基》的传唱。当然,在不同的场域,它在曲调上、在表达的内容上和情感抒发上,还是有着它不同的场域的艺术特征和美学原则。就我个人初浅的理解,《阿细先基》就是阿细人的歌,它是阿细人历史的歌、也是阿细人生活的歌、更是阿细人欢乐的歌。”
作为国家民族文字出版项目库入库项目、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入选项目,2020年8月,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历经两年、策划摄制出版的《彝族口头传唱史诗<阿细先基>》正式发行,以音像媒体的方式记录、传承彝族阿细人祖先的生态智慧、生态伦理、生态法则,具有非凡意义和价值。出版物视频总时长150分钟,包括概述和彝族口头传唱创世史诗《阿细先基》 活态演述抢救性影音记录、以及阿细先基代表性传承人何玉忠 、寇兰英演唱的部分《阿细先基》曲调。
点击购买《彝族口头传唱史诗<阿细先基>》
https://weidian.com/?userid=1231237001&ifr=shopdetail&wfr=c
- 浏览 6097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