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 怒江和澜沧江两岸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0.jpg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有56个民族,云南除汉族外,人口在6000人以上的还聚居着25个民族,这些民族分别是:彝、哈尼、白、傣、苗、壮、傈僳、回、拉祜、佤、纳西、瑶、藏、景颇、布依、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诺、水、蒙古、布朗、独龙、满。按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实时显示,现在还有侗族户籍人士、土家族户籍人士一起生活在云南。其中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德昂族、基诺族、独龙族15个少数民族为云南世居或绝大多数在云南居住,被称为云南世居民族。

云南少数民族虽然人口不多,但民族之丰富堪称民族博物馆,每一个民族都在自己生活的土地上、在与汉族的互动中创造了本民族绚烂的文明成果。

比如怒族。

1.jpg

2.jpg

3.jpg

图片 | “达比亚舞”是怒族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之一,以舞者手持“达比亚”边弹边舞为主要特征,流传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的各怒族村寨。2014年11月11日,怒族达比亚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怒族是中国人口较少、使用语种较多的民族之一,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泸水(原碧江县) 、福贡、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以及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县和西藏自治区的察隅县等地。

怒族自称“怒苏”(泸水),“阿怒”(福贡)、“阿龙”(贡山)和“若柔”(兰坪),自认为是怒江和澜沧江两岸的古老居民。他们可能有两个来源:泸水县(原碧江县)一带怒族自称“怒苏”,而福贡、贡山县的怒族自称为“阿龙”或“龙”。由于长期交往,这两部分人在怒江区域逐渐接近,相互影响和相互融合,逐渐发展和形成今日的"怒族",但他们各自还保留着自己的某些特点。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统计,中国怒族的人口数为36575人。

怒族使用怒语,怒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4.jpg

5.jpg

6.jpg

 图片 | 怒族从古至今都居住于“三江并流”的核心地带,古老的历史熏染让怒族文化浑然天成。实际上怒族的很多民风民俗,与当地的傈僳族、白族等都非常相似。但如果按照怒族的独特民俗来看,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很大差别。

 怒族自称“怒苏”(碧江),“誓阿怒”(福贡)和“阿龙”(贡山),是怒江和澜沧江两岸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由早期居于今云南省福贡、贡山的土著与唐代“庐鹿蛮”的一部分发展而来。但各地怒族还保留着自称、本民族语言等特点。怒族地区从八世纪起,先后受云南的南诏、大理政权管辖,元、明以后属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统治。从17世纪开始,怒族除受丽江纳西族木氏土知府所属维西康普土千总和叶枝土千总统治外,还受察瓦龙藏族土干总和喇嘛寺及兰坪菟峨白族罗姓土司的管辖。此外,迁入怒江地区的僳僳族头人也开始强占怒族土地,甚至掠夺怒族人当奴隶。辛亥革命后,1913年在兰坪县的营盘街设立怒俅殖边总局,先后设置菖蒲桶(贡山)行政委员公署及上帕(福贡)、知子罗(碧江)2个殖民公署;1918年,统一改为行政委员公署。1933年,国民党政府又将3个公署改为贡山、福贡、碧江3个设治局,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前。

怒江大峡谷及其两岸的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层峦叠嶂,危岩耸立,悬崖陡峭。谷中水流湍急,汹涌澎湃。自古以来,这里的交通就十分不便,正所谓“岩羊无路走,猴子也发愁”。整个怒江只有几处水势稍缓的渡口可以用木船摆渡,除此而外,其它地方既无法架桥,又不能涉渡。两岸的怒族人民只有依靠溜索这种古老的渡江工具往来飞渡,保持着彼此间的交往与联系。

溜索是怒族人民不可缺少的重要交通设施。溜索的制作方法,最初是用竹篾扭成手腕粗细的大索,然后横拉于江河之上,固定在两岸的大树、木桩或石崖上。人们用溜板(溜梆)作辅助工具,沿竹索从空中滑过即可。溜板是长七、八寸、宽约四寸的槽形硬木,背面凿有两个对称的用以拴绳的长孔。使用时将溜板的凹槽卡在溜索上,用麻绳或皮条穿过长孔,牢系于腰间,然后以仰卧的姿势手握溜板,即可以顺势滑下。

7.jpg

8.jpg

9.jpg

10.jpg

图片 | 丙中洛桃花岛的桃花节,是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十左右,桃花盛开的时候,当地怒族民众为了纪念可歌可泣的先祖白玛,而举行的一个有着久远传承的、神秘的原始宗教与喇嘛教融合后的宗教祭祀活动。

怒族在很久以前即已形成以父家长为主的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但同时,原始的氏族、家族以及村落公社仍然不同程度的保存着。有些地区如碧江原第九行政村、普乐乡、老母登乡则还比较显著地保存着氏族组织和图腾崇拜,氏族血缘纽带还起着维系整个氏族共同利益的作用;福贡木古甲、固泉等村的怒族则还明显地保存父系大家族组织,一个村落基本上是由一个父系家族组成的;有些村落如知子罗、老母登、普乐、果课等则是由几个不同的氏族及家族组成的,这样便形成了许多村落公社。

怒江怒族村寨不论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公社,或以地缘为纽带的农村公社,个体家庭已构成了社会的经济单位。如碧江九村的10个家族公社,每个公社都包括10至20户的个体家庭。公社有家族长,称“阿沙”,后来的村社长也沿用这一名称。阿沙不是正式选举产生的,一般都以辈分较高、有威信、受尊敬的长者担任,职责为处理公社内外公共事务,调解成员间的纠纷。阿沙通常兼作公社中的巫师,主持宗教祭祀。

怒族历史上各个家族公社或村社,基本上是一个独立单位,互不统属,各自为政。家族公社碧江怒语称之为“谷”,福贡怒语称之为 “体康”,即为同一父系祖先所传的后裔所形成的一个共同体。如碧江第九行政村“斗霍”“达霍”两个氏族之下又分为“俄皮谷”“俄哈谷”“俄则谷”“俄衣谷”等四个父系大家族;福贡木古甲乡努族的“仆纳庆”氏族之下又分为“次邦”“谷乃比”“夏鄂”“拉腾”“西子里”等五个“体康”。村落公社碧江怒语称之为“坑”,贡山怒语称之为“克恩”。村落公社作为一个社会和经济的组织,它具有下列特征:各个村社都根据山岭、溪谷等作为疆界,每一个村社一般包括两个以上的不同氏族和不同家族的成员组成,其他成员迁入村社内居住必须征得村社头人的同意,村社成员通过共同占有耕地,互相协作,共同承担这种经济上和政治上的义务而密切联结在一起;村社成员享有自由开垦共有荒地、捕猎野兽和采集野菜的权利,有共同的节日和习惯法准则,祭祀共同的山灵和树神,政治上是由各氏族和家族长组成临时性的"村社会议",共同推选一个首领担任村社头人。

11.jpg

12.jpg

13.jpg

图片|  怒族“仙女节”是怒江州贡山一带怒族人民的民间传统节日,“鲜花节”又称“鲜花节”、“乃仍节”,主要流传于贡山县丙中洛镇和捧当乡的怒族聚居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延续三天。节庆活动包括祭祀仙女洞并迎接圣水、歌舞求福、体育竞技等。2006年6月该节日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怒族最为盛大的节日。

家族之上的氏族,在怒族社会里只是名义上的存在,并只有一些残余现象。碧江怒语称氏族为“起”,福贡怒语称氏族为“休戚”,贡山怒语称氏族为“勒”,即同一个始祖所传的后裔都可称为一个氏族。氏族保有一些图腾名称,各个氏族对于他们的氏族图腾都有各种不同的传说。碧江原第九行政村四个家族分属两个氏族,一个蜂氏族叫“斗霍”,另一个虎氏族叫"达霍"。这两个氏族在历史上有密切关系,还残留有共同的祭祀崇拜仪式。氏族中实行父子连名制,其形式与今日大小凉山彝族及元阳县哈尼族的父子连名制相同。斗霍氏族能追溯到四十一代祖先的名字,约一千年的历史。但贡山、福贡两县的怒族没有氏族图腾与父子连名制,在社会组织、生活习俗上与碧江怒族都有一些差异。

历史上曾有过氏族或村寨联盟约定的怒族各村社,在遇到人身伤害或重大敌对行为时,受害的一方可用“血族复仇”的名义向联盟其他方发出木刻,通知举行械斗。具有血缘亲族关系的同一氏族、同一家族甚至同一村落的成员都有义务参加械斗。此时如遇有整个氏族、家族的行动,则往往以友好的几个氏族或家族结成暂时性的军事联盟,来共同抵御敌方。如1880年至1900年间,福贡木古甲、固泉、木楞三村曾联合起来,与傈僳族发生过四次较大的械斗事件,但事后这种联盟也就解体了。这表明怒族家族、村社之上还没有产生过永久性的组织。

1912年前,怒族内部除了氏族及村社头人“阿沙”之外,还有维西康普、叶枝土司(纳西族)委派的伙头,这些伙头大都是原来的氏族、村社的头人。1908年,清官员夏瑚为了消除土司的影响,重新委派一批怒、傈僳族头人充当“怒管”或伙头,但各“怒管”、伙头仍然互不相属,照旧是一些以村社为单位的独立小集团。1912年云南地方政府的殖边队进驻怒江后,建立了行政委员公署,并从1914年起逐步实行保甲制度,把原来的怒管、伙头委任为乡、保、甲长,原来较为分散的“怒管”及伙头制度逐渐被统一在保甲制度下。

基督教传入后,某些信仰基督教的氏族、村社头人又成为教会的“马扒”(传教士)或“密枝扒”,这样又形成了政治和宗教两位一体的头人制度。

视频┃《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怒族原生音乐》片段

碧江怒族在农历腊月二十九要祭谷神,三十则要祭雨神。

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至十七日,正当杜鹃花盛开的时候,怒族人便要为"仙女"过节,此节又称"鲜花节",是云南省贡山一带怒族地区民间传统节日。

相传怒族以前每隔三年才过一个年,后来因受其他民族的影响改为一年过一次,时间有元旦及春节前后两种之分。年前,要准备好烧柴、杀猪、煮酒、舂粑粑、打扫卫生。过年的第一天晚上,要请长者吃饭。新年第一天的第一碗饭要让狗吃。初一至初三不串门。春节期间,老人在火塘边饮酒唱歌,青年人则射弩、摔跤、打秋千、弹琴跳舞。

柔若人的节日有春节、火把节、七月十四、新米节、祭山林节等。祭山林一般在正月初四初五举行。此项活动只限于男性参加,牺牲为黑羊。此外,柔若人的贺新房也很有特点。当木楞房的四壁还没有开设门窗时,主人要杀只鸡,请巫师祭新房,后用斧头在木楞房的一壁砍出个洞,装上门。当天,村里人都主动带着鸡、酒、肉前来祝贺,饮酒,欢歌跳舞,通宵达旦。

视频┃《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怒族原生音乐》片段

怒族婚姻为一夫一妻制。怒族一般在20岁以上才提亲,男方看中哪家的姑娘后,由能说会道者上门提亲。得到女方父母的允许,商定彩礼后,男方即不得反悔。聘礼一般多为黄牛,多则2头,少则1头。

婚期不择日期,不忌年月,男方备好酒肉,女方父母邀请亲戚朋友,背100-200个糯米粑粑送亲即可,男家要招待女方亲友用饭。婚礼一般为一天一夜,回到女方父母家。男方要杀一头猪,带一瓶酒和许多糯米粑粑,以孝敬父母。在女方家期间,新郎要砍柴,修房和做家务。一个星期后新郎才与女方开始共同生活。

怒族婚姻中还曾有转房习俗和"讨男子"习俗。

怒族的“讨男子”与汉族的“上门”不同。汉族上门是在女方没有兄弟的情况下,而且常常是只有一个独生女儿时才这样做。贡山怒族的“讨男子”则只要双方同意即可,即便家有兄弟、有几个女儿的情况下也可以。男子到女方家,在各种待遇上是平等的,可以不改变姓氏。不仅家庭成员如此,在本村、本寨中也同样受到平等对待。

视频┃《云南少数民族濒危语言及文字的探寻及保护 —— 怒族柔若语》片段

云南辉煌灿烂、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云南在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具有突出优势的宝贵资源,而丰富多彩的云南民族传统技艺,又是云南博大精深的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它以特定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为根基,以特殊的消费人群为市场,经千百年历史变迁迄今仍具有无穷的魅力和传承价值、历史价值。筹建于1987年的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牢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党中央的精神和指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己任,多年来依托丰厚而独特的云南民族文化资源,摄制、出版和发行了一万余种以弘扬民族文化,特别是以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内容的原创优秀音像出版物,涉猎几乎所有的云南少数民族,被外界誉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基因库” 和 “云南民族文化的音视频数据库”。

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部分关于怒族出版物——

1.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  

在云南西南边陲的热坝雨林、山谷盆地和西北高原的崇山峻岭中,繁衍生息着8个古老的人口较少民族,他们是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怒族、阿昌族、普米族、布朗族和景颇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积累了以民歌、舞蹈音乐和民族器乐为主体的原生音乐种类,这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原生音乐,堪称云南人口较少民族的“百科全书”,生动展示了8个人口较少民族的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知识、伦理道德和民风民俗等方方面面,是珍贵的艺术遗产,拥有无穷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音像出版物于2015年5月被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评为“优秀”,2016年荣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荣获2016年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怒族原生音乐》即是对怒族民族民间音乐的忠实纪录。

微信图片_20220804153038.jpg

2.《云南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文字的探寻和保护》(怒族若柔语、独龙族独龙语、傣族傣绷文、纳西族东巴文、阿昌族支系仙岛语)

绚丽多姿的民族语言文字,融合了边地文化的原生性、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历史文化的丰富性等多重特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宝贵的人类财富,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艺术价值。然而,由于族群分化、人口迁徙、民族融合、社会转型以及全球化的冲击等种种复杂的原因,这些珍贵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正濒临消失。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拍摄制作、出版发行《云南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文字的探寻和保护》,抢救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文字、深挖少数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生存方式和文化内涵,获批为国家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其中的《云南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文字的探寻和保护——怒族若柔文》即是云南怒江怒族语的一种方言。

微信图片_20220804153016.jpg

3.救亡之旅:怒江各民族群众援救中国远征军人员纪实 (中文、英文、傈僳语、怒语)

抗日战争期间的1942年-1945年,中国先后派出近30万远征军赴缅甸,与美、英同盟军共同抗击日军。1942年,因战事变化,远征军分几路撤退回中国。其中,第五军直属部队及九十六师约4万人选择了从缅北葡萄地区翻越高黎贡山途经怒江福贡回国。穿越野人山,走出热带丛林,无数英烈魂留异乡,余下6000多名远征军历经千辛万苦回到了中国怒江。怒江各民族男女老少为援助远征军创造了“一根蔑溜渡过千军万马”的奇迹,跋山涉水运抬枪炮、救助伤员,通宵达旦赶编蔑溜、运送过江,家家户户捐出粮油、让屋腾地……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万众一心、共同抗日的颂歌。

微信图片_20220804153029.jpg

购买点击    https://weidian.com/?userid=1231237001&ifr=shopdetail&wf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