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各民族生产与生活实践而发展起来的民族体育文化形态,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民族特色,它的延续与发展,主要以特定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为根基,以独有的民族节日为载体,体现出了独特魅力和巨大的文化生命力,不仅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体育文化和中华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经沧桑、经久不衰,推动了人类文明向前发展,并且在新时代同样焕发着新的生命力,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
傣族是雨林的民族,在傣族的传统文化中,傍水而建的干栏式居屋,水稻的种植,泼水节等,成为傣族美好生活乐章里是最富色彩的音符。傣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因素与人文环境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其传统体育形式表现出柔美、细腻、传情、祥和、修身养性等文化特质。国家民族文字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云南十五个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系列——傣族传统体育、景颇族传统体育、德昂族传统体育》的云南傣族传统体育,包括第一集德宏傣族传统武术、第二集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赛龙舟、第三集西双版纳傣家斗鸡、第四集西双版纳傣族象脚鼓,都生动体现了傣族源远流长,绚丽多彩、独具特色的人文风情和传统体育特色。
图片 | 西双版纳斗鸡体型高大,属大型品种。
西双版纳斗鸡——傣语称“盖跺”,是傣家人的象征。据考古学与民族学研究西双版纳斗鸡系轩辕涿鹿大战蚩尤后,随东夷族的三苗部族迁徙到中国过程中,由随迁的鲁西斗鸡(属于中原斗鸡)在云南分化而成,经当地人民的长期驯化喂养,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种体型独特斗鸡。西双版纳斗鸡原产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橄榄坝一带,是与中原斗鸡、吐鲁番斗鸡和漳州斗鸡齐名的中国四大斗鸡品系之一,在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饲养基础,也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个珍稀禽种,已被列入国家级主要畜牧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斗鸡”以善打善斗而著称,民间斗鸡是傣族最古老、最传统的娱乐方式。在西双版纳,甚至有些时候傣家村寨的村民之间发生一些矛盾和纠纷,都会用斗鸡的方式来进行解决,通过斗鸡,只要有一方获胜了,失败的一方便会心服口服地主动作出让步将事态平息。在西双版纳,能够获得“斗鸡王”桂冠的人,自然备受族人拥戴,享有很高的威望。
视频 | 《云南十五个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系列——傣族传统体育、景颇族传统体育、德昂族传统体育》西双版纳傣家斗鸡片段
西双版纳斗鸡产地西双版纳地处北纬21°10’,东经99°55’至101°50’之间,属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湿润区。林木宽广,对家禽养殖占有独特的位置。西双版纳气候具有大陆性兼海洋性气候交错影响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8℃—22℃之间,最冷月(11月)平均气候11.8℃—15.6℃,相当于长江中下游凉爽的秋天的温度。西双版纳斗鸡以该地区自然条件选育形成的优良高大品种。
西双版纳斗鸡体型高大,属大型品种。骨骼粗壮、结实,胸宽,胸肌发达,整个体躯显得雄伟,体呈方形,结实紧凑,羽毛稀少,胸肌裸露。头较小,呈半梭形,似老鹰。冠和耳叶较小。睑部红色。成年公鸡胸、肘关节、肛门周围脱毛处均为红色。虹彩橘红色、金黄色。毛色种类较多,但主要有纯白、纯黑、维红三色,其他还有灰、黄白花、红黑花等杂色。纯白者呈现“三黄”即喙、胫、皮肤均为黄色;纯黑者带光亮,主翼羽黑中镶白,副翼羽全黑,喙灰褐色,皮肤白色。胫黄色、灰黑色或石板色。斗鸡无胫羽、趾羽,四趾,两胫间距离较宽,显得成武好斗。
西双版纳斗鸡在西双版纳及其他傣族地方曾经广泛流行,在与老挝、缅甸、越南、泰国等国的斗鸡风俗相互交融中,形成了云南傣族独特的斗鸡文化。在西双版纳,甚至有些时候傣家村寨的村民之间发生一些矛盾和纠纷,都会用斗鸡的方式来进行解决,通过斗鸡,只要有一方获胜了,失败的一方便会心服口服地主动作出让步将事态平息。在西双版纳,能够获得“斗鸡王”桂冠的人,自然备受族人拥戴,享有很高的威望。
图片 | 在景洪的斗鸡表演赛上,斗鸡们在激烈打斗。
西双版纳斗鸡的缘起,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远古时代,西双版纳坝子上住有一个很穷的傣家小子,当地的土司头人不许他下河捞鱼、下田种地,只允许他拿着鱼笼到树上挂着涝鱼。这穷小子真的很老实,就将鱼笼拿到树上挂着,等他去取鱼笼时却发现里面有一个小蛋,就将它拿回家放着。
某天蛋壳里出来个美丽的姑娘,帮他烧火做饭、洗衣服、收拾家当,以后他俩便结为夫妻,相亲相爱。当地土司得知这个消息,便千方百计地想要得到这个蛋,于是传令下去,要与这穷小于赌一番,用斗鸡赌输赢,若土司赢了,蛋便要归土司,若土司输了,愿将位子及其拥有的一切送给穷小子。
到哪里去找斗鸡呢?穷小子带着一脸的忧愁回家将此事告诉了妻子,妻子便叫他拿一些谷子去到山上播洒,于是便引得一只斗鸡。按规定的时间、地点,穷小子和土司开始了斗鸡比赛。
这天,人山人海,人们都从很远的地方赶来观看。两只斗鸡经过几天几夜的撕杀,最终穷小子的斗鸡打败了土司的斗鸡。土司只好履行自己的承诺,将职位和一切财富送给了穷小子。
穷小子坐上土司位子后,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天下太平。以后傣家人每每遇到相互间争水、争地等纠纷,便用斗鸡来比斗定结果,避免了撕杀,防止了人员伤亡。这一方法一直流传到今。因此西双版纳傣族人民居住的地方斗鸡活动十分兴盛。
图片 | 在西双版纳的一些傣族传统村落里,依然可见日常的斗鸡和养饲。
斗鸡本身就善打善斗而著称。民间斗鸡是傣族最古老、最传统的娱乐方式,人们利用鸡形目的鸟(也有其他目的)在发情期好斗的特点来进行比赛。将两只性情凶猛的公鸡放在一起,它们就会激烈地互相啄咬起来,还会用高距劈击对手。
这种斗鸡是专门饲养的,和大家平时吃的可不一样哦,斗鸡无胫羽、趾羽,四趾,两胫间距离较宽,体型较大,显得好斗。
西双版纳斗鸡观赏性很强,还有不少“门道”。景洪曼听公园一侧的斗鸡场内,来自当地和越南、泰国等国的近百只斗鸡,编了号笼养在一间不得随意进入的屋子里等待“战斗”。“擂台”是一个4平方米、四周拉着绳子的四方平台,如同微型拳击台。斗鸡开场就很有意思:两只斗鸡一只罩在竹笼里,一只关在木制暗箱内。竹笼里的是上场的胜者,暗箱里的是攻擂者。猜胜的斗家们不断上前,用夸张的动作摇动暗箱,耳贴箱壁听其中的动静,或拎起来掂重量,据说这样可以大致知晓箱中斗鸡的状态。而此时,笼中的守擂鸡已等得不耐烦,梗着脖子“咯咯咯”地邀战。
西双版纳斗鸡体型健壮、骨骼结实、胸肌发达,尽管个头比中原斗鸡小,但是打斗起来却非常凶猛。如果两鸡相斗了很久,都有疲惫之态,还要用水将它们喷醒,使之振奋,重新投入战斗,直到有一只公鸡败下阵来。斗鸡的场面是相当激烈的,两只鸡斗得难分难解,势不两立,斗完后鸡冠流血,啼叫无力。
视频 | 《云南十五个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系列——傣族传统体育、景颇族传统体育、德昂族传统体育》西双版纳傣家斗鸡片段
西双版纳斗鸡比赛的历史悠久,是傣族群众最喜爱的活动之一。由于长期缺乏科学的管理和良种选育,再加上近年以来从外面进来的斗鸡种类的杂交和苗种引入,在经过许多代的接种后,多数品种并不纯正,有许多是杂乱和质量很差的苗种,西双版纳的斗鸡已经濒临绝种的境地。因此,当地农业部门和斗鸡协会联合在景洪市嘎洒镇设置了保种项目,经常进行斗鸡邀请赛,提高斗鸡素质。
目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都成立了斗鸡协会,拥有会员1万多人,城乡也有多处民间斗鸡场所。斗鸡爱好者们走村串寨,开展斗鸡比赛,并经常与缅甸、老挝、泰国等国家的友人竞赛,在共同弘扬斗鸡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交流。
斗鸡的饲养方式和家鸡没有太大区别,只是要给斗鸡吃得更好一些,喂得更饱一点。因为斗鸡好斗,长到四五个月后,就需要隔离,进行单圈饲养。通过人为的调养和体力训练,它的体质会更好,打斗也更为凶猛。良好的杂交繁育,使西双版纳斗鸡具备了“善斗”的禀性。一只才出壳几天的小斗鸡,能卖到300多元。经验丰富、好打会斗、英勇善战的成年斗鸡,则能卖出6000元至1万元的高价。在景洪市,每逢节假日,斗鸡爱好者们就会相邀,集中在曼听、嘎洒、嘎栋、江北等多个场所进行斗鸡比赛。比赛场面紧张激烈。在场的人们争相竞猜,好像在观赏一场精彩的“拳王争霸赛”。
视频 | 《云南十五个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系列——傣族传统体育、景颇族传统体育、德昂族传统体育》西双版纳傣家斗鸡片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各民族生产、生活、习俗紧密相联,是认识各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宝贵的人类财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保护、传承它们意义重大。但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各种原因,当下缺乏对云南15个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深入、系统、全面的记录,这些最自然、最古老、最淳朴的民族传统体育,面临传承的危机,部分项目已经出现濒危甚至面临着消失的命运。用影像手段拍摄、记录云南特有民族传统体育,使这一宝贵文化遗产能以声音画面形式传承记录,对建设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料音像库有重要的价值。为更好的记录、保护、传承特有民族传统体育,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经过深入的调研和充分的准备,通过视频的形式,把云南15个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中有代表性的项目,用10集(分三个部分)来记录和展现。《云南十五个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系列——傣族传统体育、景颇族传统体育、德昂族传统体育》作为系列的第一部分,展现的是云南傣族、德昂族、景颇族三个特有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中代表性的项目,将用镜头生动的来记录和展现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云南十五个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系列——傣族传统体育、景颇族传统体育、德昂族传统体育》对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挖掘、整理、保护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将有极其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图片 | 《云南十五个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系列——傣族传统体育、景颇族传统体育、德昂族传统体育》在本号微店以及昆明部分书店有售。
- 浏览 557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