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云南十五个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系列——傣族传统体育、景颇族传统体育、德昂族传统体育》德昂族传统体育片段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据不完全统计,从云南民族民间发掘、整理出来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有300多项,居全国之首,堪称“民族体育王国”,其中,傣族的泼水节,景颇族的目瑙纵歌,傈僳族的刀杆节等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伴随着各民族生产与生活实践而发展起来的民族体育文化形态,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民族特色,它的延续与发展,主要以特定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为根基,以独有的民族节日为载体,体现出了独特魅力和巨大的文化生命力,不仅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体育文化和中华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经沧桑、经久不衰,推动了人类文明向前发展,并且在新时代同样焕发着新的生命力,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
图片 | 用固定鼓架的水鼓舞一般称之为“大水鼓舞”,舞者将水鼓挎在脖子的水鼓舞一般称之为“小水鼓舞”。
水鼓舞,是云南保山德昂族民间独有的民族舞蹈,是一种具有体育娱乐特点的舞蹈形式。德昂语叫“嗄格楞当”,多系喜庆时举行。
在德昂族的水鼓舞中,水鼓是主要道具,通常重三四十斤。敲打前在鼓身中间的一个小孔加进约一斤重的清水或水酒,使鼓面湿润,而后发出奇特的声响。在水鼓舞表演过程中,表演者将水鼓挎在脖子上,身体微弯,用手击鼓。同时,还要配合铓、钹等乐器起舞。每当舞时,舞者舞姿多变,节奏感强。
水鼓声声,似乎讲述着一个古老的传说。1700多年前,一个叫阿龙国扎的德昂族男青年打死了一只老虎,将皮剥下晒在洞口横倒的大树上。由于猛虎凶残暴虐,伤人过多,部落里的人非常气愤,每天用石头和木棒敲击虎皮。因树大空心,覆盖在上面的虎皮就发出恢宏的“咚咚”声,响彻四方,鼓舞人心。几天后,虎皮干了,声音变小,人们就用水泼在上面,潮湿后再击之,声音依然宏大。后来,德昂人就用兽皮和木头制成一种风格独特的圆木大鼓,鼓声作为部落召集人员的信号。
图片 | 水鼓的复杂制作方法,成就了水鼓的独特。现在鼓面一般是用韧性好的晒干黄牛皮,鼓边厚实的晒干水牛皮。
制作水鼓的木头一般为密度较高的树种,取树干笔直的部分将其掏空,并在表面画上德昂族图腾,鼓身上留一个鸡蛋大小的孔,便于注水。往鼓里灌水便是调音的方法,边灌水边敲击鼓面,让鼓身和鼓面充分吸水湿润,停止灌水后还要用粘性好的黄土涂抹于鼓面,令鼓声雄浑而悠扬。水鼓以形状和个头又分为大、小两种,跳法和打法各有千秋。
跳小水鼓舞时,由一男子将鼓横挎于腹前,右手持鼓槌敲大头,左手用手掌拍打小头,另两名男子各持镲、大铓同时击乐,构成交错重叠的节奏,音响浑厚有力,边敲边跳相互交换位置,其间鼓者的鼓槌与钹者的钹盘不时绕出奇妙的花式,配合默契、变幻多端,让人眼花缭乱。众人随鼓声围绕成圆圈踩着鼓点载歌载舞,舞步以“单脚提步绕”为主,动作有“单双蹉步”“踢脚转圈”“绕鼓尾”“崴鼓”“公鸡打架”“各显神通”“蹲跳”“对蹬”等,偶尔夹杂一些对跳和原地转圈等动作。
经过不断演变,德昂族的水鼓,大的有七、八十斤,比较笨重,一般的也有三、四十斤重。表演者将水鼓套在脖子上,鼓在身前,人向前略倾,边敲边跳,持大钹、大铓者伴敲伴跳,围成一圈的男女舞者随乐起舞,动作舒展大方。敲水鼓者持鼓槌的右手与持大钵者的右手,常绕成奇妙的大花,独特、美观。鼓点不断变化,听起来鼓声深沉、庄重,舞蹈气氛热烈,富有节奏。
大水鼓舞则是用固定的鼓架架住鼓身,人在鼓前用鼓槌敲打,动作强劲有力,敲鼓人可正面敲打,或者转身背身敲打,以打鼓人即兴表演而定,旁边另以镲、铓、小象脚鼓围绕伴奏,众人随鼓声而舞,舞步有“单步踢脚”,有“原地跨步转圈”“对跳”等,手自然向上翻腕绕花做“单垫步抬手翻腕”等动作。
图片 | 德昂族水鼓舞是一种充斥着阳刚力量的舞蹈,音乐铿锵有力,舞蹈动作刚劲矫健,气势雄浑壮阔,动作中彰显着力与美,表达着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德昂族水鼓舞是一种优雅又神秘的舞蹈,鼓和水是其中灵魂。水鼓舞的另一个传说也映射出德昂族的精神追求——追忆过去,期盼美好。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德昂族先辈们在劳动生产时,发现山林中有一种空心木头,下雨后积满了水,碰着时发出了“乒乓、乒乓”的响声,像音乐一样,十分动听。又说,德昂族居住在高山,生活用水,都用大竹筒到洼子里去背山泉,路上走着,水筒也发出了“乒乓、乒乓”的声音。长期的观察、体验,他们开始在繁重的劳动之余,拿根木棍敲打水筒,欢快起舞歌唱。
相传,古时候,德昂族有一对男女青年,相爱要好,女的美丽温柔,男的善良勇敢。一天,双双上山砍柴,女的口渴,走到一小溪去喝泉水,不知为什么?喝着喝着,忽然变成小溪边一棵树上的一颗很好看的果子。男的等了半个时辰,不见女的走来,心里很急。慌忙走到小溪边寻找,发现女的不见了。他左看右瞧,只见树上这一个漂亮的果子,他很难过的把果子摘下来带回去。路上,一霎时,乌风暴雨,无形中来了一个怪物,将小伙子打翻在地,果子被抢走了。当小伙子醒来时,怪物及果子早已不知去向。他到处找遍了,后被一条大江阻挡。小伙子急哭了,感动了江水和行人,连石狮都流出了同情的眼泪。大家帮助小伙子搭了一座大桥,然而,一连搭了三次都垮了。后来,小伙子约着众人下水去看,原来桥墩下面有一只大螃蟹,在桥下作怪捣乱。大家齐心合力,把大螃蟹捉来,剥了皮,一块将肉煮吃了。后来,他们把螃蟹皮绷在树上,还未晒干就有人敲打它,当木棍打下时,发出了“乒乓、乒乓”的声音。不久,大桥终于搭好了,小伙子在众人帮助下,奋力打败了怪物,抢回了果子,妖怪的魔力消失了,红艳的果子又变成了姑娘。从此,人们就用空树筒制成鼓身,蒙上螃蟹皮,做成水鼓,沿用下来。
视频 | 《云南十五个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系列——傣族传统体育、景颇族传统体育、德昂族传统体育》德昂族传统体育片段
德昂族是一个跨国而居的民族,中国境内的德昂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南部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县和临沧市的镇康县,瑞丽、梁河、陇川、保山、永德、耿马、澜沧等县也有少量分布。他是古代接受汉文化较多和较早的民族之一,元明清以来,与傣族人民交往密切,特别共同信仰小乘佛教,因此,受傣族文化影响也较深。
鼓者舞中也像傣族跳象脚鼓舞一样,能用鼓点说话。群舞者跳到高兴时还唱起动听的水鼓调。德昂族人民对它十分喜爱,每逢节日、喜事德昂族都要跳水鼓舞。水鼓舞颇具民族特色又很引人入胜,是德昂族最喜爱的传统舞蹈之一。
过去,水鼓舞一般只能在过水鼓舞节时才能跳。节日分为三个阶段,现在简化为两部分。每年阴历六月第一个卯日之后的第一个丑日举行"起鼓"仪式。即如开幕式,这是水鼓舞的核心。
"起鼓"仪式庄重而神圣。首先是一老人右手拿刀,左手提鸭,一边吟诵祭词,一边杀死鸭子,并把鸭血洒向四周,以祭先人,同时众人焚香烧纸,顿时整个田野人声鼎沸,烟雾缭绕。然后两名男人抬着木鼓置于小河中央,或找几砣石头架在水中,大家就在河中一边依着鼓点踩鼓,一边拊水掷泥嬉戏。"起鼓"仪式过去只有男子参加,现在妇女也参加拊水打泥巴仗或在河岸上唱歌助兴。
敬过祖先,便喝酒吃肉为乐。酒过三巡又到河中踩上几圈,又不时从附近田中抓来稀泥打起泥仗。喝酒吃肉、踩鼓、打泥仗交叉往复,直到酒酣人累,日渐西下,方才收场。
图片 | 每逢佳节和喜庆之日,德昂族群众必挎木鼓而舞,动作敏捷,节奏明快,舞蹈的内容主要反映劳动生产和劳动过后的欢乐情景。
活动的第二阶段在第二个丑日举行。大约日过三竿,全村男女老少和邻近各村专程来"看热闹"的亲友云集寨边坝子,此日最为热闹。相邻的台江、镇远、施秉、剑河等地数十个村寨的上万人都要穿上盛装前来踩鼓。木鼓放在踩鼓坪中央,由鼓手敲击,人们围而舞之。内圈多为姑娘和新媳妇;其次为穿着长衫、戴着墨镜的中老年人;外圈则为身着家机布衣的青年后生,还有那些年仅几岁的小孩也争先恐后。虽然是同一个鼓点,但妇女、青年和中老年人的舞姿却大不一样,各显千秋。
妇女少则三五圈,多则七八圈,人人均为盛装,光彩照人;动作轻盈,跨度较小,速度缓慢,在她们的亦步亦趋之中,身上银饰互相碰撞,叮叮作响,是整个踩鼓场的亮点。中老年人步法稍快,转身较多。最粗犷、激越的是青年们,他们或高高抬腿,或迅速转身,或大步向前,或两手剧烈摆动,还不时伴以高亢的"喔……喔……"声音。场边或赞美善舞者或讽刺蹩脚者或邀请观望者参与的歌声也在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视频 | 《云南十五个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系列——傣族传统体育、景颇族传统体育、德昂族传统体育》德昂族传统体育片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各民族生产、生活、习俗紧密相连,是认识各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宝贵的人类财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保护、传承它们意义重大。但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各种原因,当下缺乏对云南15个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深入、系统、全面的记录,这些最自然、最古老、最淳朴的民族传统体育,面临传承的危机,部分项目已经出现濒危甚至面临着消失的命运。
用影像手段拍摄、记录云南特有民族传统体育,使这一宝贵文化遗产能以声音画面形式传承记录,对建设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料音像库有重要的价值。为更好地记录、保护、传承特有民族传统体育,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经过深入的调研和充分的准备,通过视频的形式,把云南15个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中有代表性的项目,用10集(分三个部分)来记录和展现,《云南十五个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系列——傣族传统体育、景颇族传统体育、德昂族传统体育》为系列的第一部分,展现的是云南傣族、德昂族、景颇族三个特有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中代表性的项目,用镜头生动的来记录和展现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图片 | 《云南十五个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系列——傣族传统体育、景颇族传统体育、德昂族传统体育》在本号微店以及昆明部分书店有售。
- 浏览 2176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