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幅民居彩绘,都是大理白族人心中的世界。

大理白族民居彩绘是在建造王宫、寺庙的过程中

工匠对建筑进行一定的装饰绘画基础上产生的


因为 " 笔随心动  妙手成画

雕画结合  相辅相成

内容丰富  题材广泛 "

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


2008年6月  白族民居彩绘

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jpg

2.jpg

3.jpg

图片 |  白族民居彩绘普遍流行于大理市及周边白族地区。


大理白族民居在中国建筑史上独树一帜,以古朴典雅、大方、实用著称于世。走近一栋栋匠心别具的白族民居,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些建筑上一幅幅精美的彩绘。

白族民居彩绘内容丰富,不仅用于宗祠、庙宇等大型古建筑群体,还广泛应用于白族民居建筑之中。每一家每一户精美的彩绘,都是大理人心目中多彩的世界。它于方寸之间,以一山一水、秀丽景观、花鸟鱼虫展示着大理人生活的向往、美好的憧憬、丰富的情感。

 

4.jpg

5.jpg

6.jpg

7.jpg

图片 | 民居彩绘在其独特的色彩和图案装饰房屋的同时,也被赋予了驱邪避灾、祈祥求福等丰富含义


大理民居彩绘作为装饰图案,主要依附于建筑之上。在彩绘画师心目中,一栋白族民居建筑犹如笔下一张巨大的画布,如何布局、构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民居彩绘主要在白族建筑主体的不同地方,主要有门楼彩绘、照壁彩绘和山墙尖彩绘、围墙彩绘、藻井、厦扣彩绘。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中,门楼是主人的“门面”,通过它能够直接的反映出主人家的社会地位、职业特征、经济水平甚至情趣爱好。由此看来,门楼彩绘事关重要,大理人一般以象征着吉利、富贵的图案或文字装饰于门楼之上。

照壁除了有合理分割建筑空间、丰富建筑空间层次的功能外,还具备美化生活环境、昭示家声的作用。大理民居照壁的形式,主要分为“独角照”和“三滴水”照壁两种。巨大的照壁之上,一般绘制的内容是赞美自然秀丽风光、昭示主人家古训的优美词句。如“彩云南现”“苍洱毓秀”“风花雪月”“清白传家”等等。

山墙尖彩绘是指民居房屋左右的墙体。由于山墙多在房屋的较高部位,是外侧面的主要饰面,它是建筑外部中最突出,最醒目的部位。山墙尖的彩绘多采用图案装饰,一般运用莲花、升斗、蝙蝠、太阳、仙鹤等在中国民间有着吉祥意义的图案。

围墙彩绘,顾名思义是指在民居建筑的后檐墙、围墙上彩绘。根据民居大小,围墙的面积空间不尽相同,在墙面的上方,平均的分割出一块块小小的画板,如同在服饰的领口、袖口、脚边绣花装饰一样,围墙彩绘虽大量留白但小巧精致、韵味十足。整体空间既空灵又生动,这样的彩绘形式,既体现了白族人尚白的理念,又不会让视觉显得单调乏味,风格迥异的彩绘图案使得围墙整体典雅大方。

藻井、厦扣彩绘在大理白族民居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在民居建筑结构中有一种最为突出的叫做檐廊。它特指从前檐柱到厦柱和左右两端墙面围城的半开敞的空间。而檐廊是大理白族人家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而檐廊的廊顶,无论是平面顶还是弧形凹面顶,又成为大理人创作彩绘的一寸画布。

檐廊四周的厦扣和厦顶浑然一体,彩绘内容常与房主人的价值追求、精神寄托有关,其间有很多是关乎家庭和睦,孝敬父母、祈求平安、励志进取的中国传统故事。


8.jpg

9.jpg

图片 | 即便是现在,彩绘也常用于白族民居的大门、照壁、山墙、腰线、龙马角等部位。


俗话说“手巧不如家私妙”,白族民居彩绘的制作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彩绘师会根据自己的创作习惯、绘画特点,制作出形态各异、长短不一的绘制工具。这些灰刀、刮刀表面粗糙,外形奇特但对于使用者来说却事半功倍,顺手的工具能快速地将墙面的石灰底打平,使其平整光滑,便于以后的墙面彩绘。而制作灰刀、刮刀的材质一般使用质地坚硬的木头,制作时先将其一段削平,手握一段反复试验。工具的角度、大小、力道都要合乎彩绘师的手感。

彩绘时使用的毛笔,大多为狼毫。狼毫使用黄鼠狼尾部的毛制作,特点就是笔力劲挺,润滑而富有弹性,非常适宜墙面书画使用。但是,白族民居彩绘国家级传承人李云义和他的徒弟们在民居彩绘过程中,除了毛笔的运用之外,使用最为频繁的还是他们自制的竹笔,据说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


在《云南民族传统技艺——白族民居彩绘》中,大理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李艳峰说:

我们用的工具都是比较特殊

都是传统的像竹笔

竹笔这个比较原始

现在基本上很少有人用了

因为这个竹笔

像现在用的油画笔

都是从竹笔演变过来的

有些我们自己制作的

木头的刮笔

刮纸筋灰

光亮光滑才作画

有些浮雕就是用这些刮笔来处理的细节部分

许多工具都是我们自己打造的


大理自古就有“文献名邦”之美誉,大理白族更是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家境贫寒也要送子女进学堂读书。对大理白族文化有所理解的人,只要看一下白族民居的照壁题字就可以知道这家人的主人姓什么。比如题写“王者遗风”的此户人家姓段,这是因为段氏家族曾经统治了大理国近 300 年;题有“青莲遗风”的此户人家姓李,这是因为李白号青莲居士;题有“工部家声”的此户人家姓杜,这是因为杜甫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题有“水部家声”的此户人家姓何,这是因为何逊曾于南朝官至尚书水部郎。这种题字也并非意指其为此人的后代,而是瞻仰此人的品行和修养,希望自己也可以同这些人一样,以他们为榜样来勉励自己,也视为家训督促子孙后代。

白族人民把对子孙后代的寄语和希望融合在了白族民居彩绘中,告诫人们修身养性、勤俭持家、清廉公正的警句比比皆是,在美化民居的同时又增添了其文化底蕴。

 

在《云南民族传统技艺——白族民居彩绘》中,云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杨克文说:

我的传承理念是原味传承

所谓原味传承

第一是工艺技艺

技艺方面的原味传承

第二是图案方面的原味传承

以前我们保留下来的很多图案

寓义非常深刻

我觉得还是要尽可能保持这些原汁原味的

有很深刻文化内涵的图案比较好

技艺方面

既然我们做一件事情

就应该要原汁原味的用我们传统的技法

它保留的时间也长

它做出来的韵味也才足够

像我们现在用的纸筋灰石墨画法

这个事情我觉得就应该原汁原味保持下去


山青水秀、清风拂面、青瓦白墙的白族民居,如珍珠般分布在苍山洱海之间,犹如人间仙境又如世外桃源。而在这青瓦白墙间,不管那一幅幅淡墨山水画还是浓墨重彩的彩绘都让人心旷神怡。大理的民居建筑彩绘是一个丰富的宝库,它与数千年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相依、融合了多重文化内涵,在与汉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建筑彩绘装饰艺术。白族民居彩绘成为大理白族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白族历史经济和文化艺术的重要渠道。 

探索白族民居彩绘艺术文化的传承方法和发展趋势,将有利于民居彩绘艺术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开拓创新。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云南民族传统技艺》摄制团队自2015年开机,历时近3年,行程10万多公里,足迹遍布云南省20个多个市、县,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的传统手工技艺类为主,拍摄和展现民间最原始的手工流程,并选择不同门类中技艺娴熟、名望较高的传承人进行访谈。

《云南民族传统技艺》既关注民族民间工艺的普遍性,也通过传承人的个人经历,彰显云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的独特个性。通过记录手工艺品的制作和讲述手艺人的故事,展示云南各少数民族积累传承下来的精湛“绝活”,让更多人了解云南、体验云南手工艺的精湛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