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当中的忧愁,我们都要学会把它排解。

1.jpg

图片┃ 云南三台山当地德昂族民众在跳水鼓舞。

 

每逢喜庆的日子,德昂山寨便发出雄浑、深沉的水鼓声。

作为宝贵的历史文化,水鼓之声是千年古音,承载了一个民族的喜怒哀乐,传承着古老的德昂遗风。水鼓在德昂族民间舞蹈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水鼓舞》鼓声柔和动听,民族特色鲜明,不论男女老少,都能跟着鼓点跳上几圈。尤其是在“进洼”、“出洼”、“做摆 ”等重大庆典活动中,人们更是大显身手。届时,锣鼓齐鸣,声震四野,男女青年围成内圈、外圈共同舞蹈,欢歌阵阵,水乳交融。

德昂族当地人把水鼓称之为格楞当,是一个独特而古老的乐器,曾在古代时候的云南一带有过流行。但是现今其他的民族早已失传,仅仅只有德昂族有把这个乐器保存下来,水鼓是因为注入一定的清水而得名。

水鼓,在民间还有几种传闻趣事呢 。据说,德昂族自古就居住在祖国边唾云南的高山原始森林之中。在劳动时,他们发现了空心木头,下雨后积满了水,偶然碰着时发出乒乓、乒乓的音乐声响,很好听。另外,他们用来背生活用水的大竹筒,也同样有这种声响。长期如此,他们在繁重的劳动之余,顺手拾起木棍敲打作乐,其独特的音韵,听来让人很开心。

后来,德昂族人民又制出了真正的打击乐器一水鼓。鼓身是用稍软的木料挖空、在表面画以花纹,形成大小头的鼓面,两头用牛皮蒙上,再用牛筋勒紧。在敲打水鼓前,从鼓身中间的一个孔内灌一二斤水或酒进去,以湿润鼓皮、鼓心,然后将剩余之水或酒再倒出。

经过了水分的滋润之后,水鼓的声音鸣声会非常有特点,会变得非常的清脆好听,所以就被称之为水鼓。它是德昂族人日常舞蹈的主要乐器,也是现今德昂族人使用比较多的本土乐器。

 

2.jpg 

图片┃ 云南三台山当地德昂族民众在唱山歌。


每逢节日,德昂人民也伴着雄浑的水鼓声跳起欢快的舞蹈。

德昂族的舞蹈很多都是集体跳的。比如广为流传的脚鼓舞,这在当地是比较常见的。还有当地的手势绕圈舞,一般都是男女双方分成为两圈,来进行跳的舞蹈,也是德昂族的舞蹈特色文化之一。

德昂族的民间舞蹈非常真实、非常形象,直接反应了当时德昂族的舞蹈文化,也展现了他们的审美性格,以及当地不同的审美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

 

德昂族的民间舞蹈,题材较广泛,风格亦各异。总体上可分以下几种:

1、《鼓舞》。德昂族的民间舞蹈大都是以鼓、镲作为其特定的伴奏乐器。可以说,德昂人是每舞必鼓,鼓是德昂族民间舞蹈之魂。

鼓舞,大致可分为保山、梁河、盈江、耿马的《长鼓舞》(夏格楞东);陇川的《抬鼓舞》;保山的《水鼓舞》(夏格楞娥);镇康的《佛鼓舞》(夏格楞帕);潞西的《短鼓舞》。

2、《竹竿舞》。这是一种丧葬舞,只有在七旬以上、德高望重的老人去世才能跳。舞者腰缠马串铃,用四根细、两根粗的竹竿做道具,置于地上敲击而舞。

竹竿象征马,敲击声为马蹄声。此舞蹈在众人守灵的三天之内进行,每天分早、中、晚三次。既用以颂扬死者生前功德,也用以表示让死者的亡魂骑上“马”去西天,不必步行,以免吃苦。

3、《戛养舞》。原是被人们称为德昂族支系“养人”流传下来的一种舞蹈,故称为《戛养舞》,意即跳养人舞。主要保存于云南陇川的户弄村、瑞丽的勐休等地区。

4、《跳摆》。主要流传于临沧地区的镇康县,属于男性跳的一种圆圈舞。

 

德昂族的水鼓舞是当地比较有特点的舞蹈,其舞姿和舞步基本上是统一的。舞蹈一般都是把鼓带在脖子上,然后进行敲击。用左掌来拍打小头鼓面,然后两手互相来配揍,这个就是德昂族水鼓舞的特色。

德昂族艺术主要是音乐和舞蹈。乐器有打击乐器和管弦乐器。打击乐器有象脚鼓、镲等。水鼓(德昂族叫“格楞当”)则是德昂族人民独特的一种乐器。管弦乐器有葫芦丝(最多三管)、萧(笛子)、小三弦、二胡、琴、口弦等,在唱歌和“ 串姑娘 ”时使用。

  

德昂族原生音乐主要有民歌和部分民间器乐、宗教音乐。民歌分为山歌、情歌、婚嫁歌、丧俗歌、儿歌和舞蹈歌等类别。

山歌 

有阿亮、来弄、饶静、饶薄等支系的“格呃”、“勾兰”、“格呃布来”,布列支系的“必爱所”,若卖支系的“赖藕”,若困支系的“加泪”等,不同支系曲调、风格各不相同。多在野外独唱或对唱,曲调高亢悠长,歌词内容丰富。

例如山歌(格呃):我们一起来嚼烟

歌词译意:

这辈子的今天,

我要找的那个心上人他在哪里?

今天是个美好的日子,

他到底在哪个路口呢?

妹妹在这里等你,

我们一起来嚼烟。

 

如果你有这份心,

我们一起坐着嚼嚼烟。

我们一起聊一聊,

让我们来谈一谈,

看看我们有没有缘分。

让我们谈一谈我们的未来,

在这个下午让我们谈一谈,

以后如何去努力。

在不同的季节里,

我们如何去找吃的、找用的。

 

2013年1月采录于芒市三台山乡出东瓜村

演唱:李玉西

翻译、歌词朗读:李南拐

 

情歌 

有布列支系的“阿喷”、饶薄支系的“勾喷”、饶卖支系的“交后不拉”等。多由男女青年在家中小声对唱,也可在婚礼、贺新房等场合集体对唱,可抒情也可叙事,各地曲调基本相同。

一些支系中传唱的“赛柯”(色扣),意为情歌,由男女青年在相聚、娱乐和谈情说爱等多种场合歌唱。歌词多即兴编唱,内容广泛。多为徒歌,也使用玎伴奏,歌唱中有时夹杂部分傣语。

例如情歌(阿喷):要学会排解忧愁

歌词译意:

让我来把自己的经历给大家讲一下。

我们现在所过的幸福生活,

我们的父母在很早以前,

就从上天那里知道了。

现在的一切,

是我们的祖辈传给我们的父母,

父母又告诉了我们。

我们不能把它独自藏在心里,

要告诉大家。

我们儿时的玩伴,

都已经长大成人了。

既然我们已经长大了,

生活当中的忧愁,

我们都要学会把它排解,

要学会排解忧愁。

我们要到山上去采山茅野菜,

到田间地里干活,

不要独自闷在心里。

尽管我是一个人,

到了山里或者田间去干活,

我还能看到山山水水。

但是我发现,

自己虽然在青山绿水当中,

我仍然觉得自己像个孤独的孤儿。

尽管如此,

我的心中还是怀有美好的憧憬。

 

2013年1月采录于芒市三台山乡出东瓜村

演唱:李腊拽

翻译:赵家福

歌词朗读:李成道

 

  婚俗歌

布列、来弄、饶薄等支系称“春醒”,饶静支系称“格坎”,饶困、饶卖支系称“苏达望”。通常由歌手领唱,众人应和,内容多为祝贺亲事成功,祝福新人幸福美满;有的由母亲或长者歌唱,诉说母女分离的难舍之情,或嘱咐即将出嫁的女儿。镇康的“格呃卡呃”,是长者在娶亲酒席上唱的祝福歌。

 

● 丧俗歌 

布列、饶薄等支系称“扬烟”,在丧俗中悼念死者时歌唱。各支系曲调大同小异,旋律深沉、节奏悠长,节拍较自由。

 

● 儿歌

有儿歌和哄小孩入睡的哄娃娃调。各支系曲调不同,多由三四音列构成,近于吟诵,如布列支系哄娃娃调《敲关略》,用二音列或三音列吟唱。

例如儿歌《敲关略》录音,采集于1979年,由国家级非特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李腊翁演唱。

 

● 舞蹈歌 

主要有水鼓舞调和象脚鼓舞调。水鼓舞调在年节喜庆场合表演水鼓舞时歌唱,德昂语称“嘠格楞当”,曲调由歌唱和打击乐两部分构成,歌唱在打击乐节奏中穿插,打击乐由水鼓、大钹、大铓组成。

象脚鼓舞调在表演象脚鼓舞时歌唱,边舞边唱,歌词短小,节奏强烈欢快。

 

● 民间器乐

德昂族乐器有吹奏乐器葫芦丝、直箫和树叶,弹拨乐器玎、口弦,打击乐器大鼓、象脚鼓、铓锣、镲等。葫芦丝、直箫和玎在“串姑娘”时演奏,乐曲多来自民歌,各种打击乐器主要用作舞蹈伴奏。

 

● 宗教音乐 

 主要有信众拜佛时念诵的经文调,佛爷对信徒、老人对晚辈和主客之间的祝福词、入安居由安占唱诵的祈祷歌、出安居信众唱的舞蹈歌“大供歌”、入洼至出洼期间在奘房周围空地唱的“别赶朵”等。德昂族原始信仰习俗祭寨神、祭树神、祭谷魂及上新房等活动中,也有相应的吟诵性曲调。

 

由于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散居地区的德昂族原生音乐,近几十年来逐渐减少。虽然在聚居地区芒市三台山乡,德昂族原生音乐传承相对较好,不少中青年人都还能演唱山歌、情歌和婚俗歌等品种。但德昂民歌中的古歌、叙事歌多数地区已失传,仅有个别老歌手能记忆其中片段。

 

多年来,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保护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在国家出版基金支持下,云南省民族研究艺术院、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用当代先进的音像数字科技手段,拍摄制作、出版发行《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把上世纪收集和民间至今仍流传的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系统编辑出版,有效保存部分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使一些业已消失的音乐品种得以“复活”。

2018年,中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公布其第四届获奖名单,《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荣膺大奖 。中国出版政府奖每三年才评选一次,本次只有8个音像制品获奖。

同年,《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又斩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这个奖项全国只有30个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获得。

《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与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的《云南民族传唱艺术——云南九个民族十一部口头传唱艺术》,(也是由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成为云南出版界共同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