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做事的人, 不会有愁穿愁吃的时候。

8个云南古老民族

民歌演唱口头形式传承

记录民族历史文化知识

《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

 

 1.jpg

图片┃ 卡雀哇期间最隆重的祭祀活动是“ 剽牛祭天” 。

 

独龙族聚居于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独龙江两岸和怒江西岸的小查腊村,其他散居在维西县齐乐乡及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共有6,353人。独龙族历史上没有文字,以前主要以刻木、结绳的方式记事和传递信息。独龙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与贡山怒语基本相通。

独龙族自古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因为条件恶劣交通闭塞所以社会发展较为迟缓、生产力水平低下。新中国成立前后,独龙族仍保留着浓厚的原始公社制残余。经济以刀耕火种的粗放农业为主采集和狩猎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新中国成立以后,从刀耕火种、渔猎为生的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独龙族才实现了首次历史性的跨越。

独龙族过去相信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物信鬼。认为风、雨、电、雷、高山、大水、巨石、怪树皆有鬼。鬼会降祸于人,因此人们为了祈福免灾便不惜花费大量牲畜粮食来祭鬼。

独龙族祭鬼由巫师进行。巫师有两种:一种称为“楠木萨”主持祭祀、打卦;另一种被称为“夺木萨”,专门从事驱鬼。“楠木萨” 的地位较高。

独龙族传统节日有年节“卡雀哇 ”,是独龙族一年里唯一的节日。他们以十二月二十九和除夕三十日为新年之首,节日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固定日期,各家各族自由选择好吉日就开始过年。节日的长短主要看食物的准备情况而定一般是两三天或四五天。


2.jpg

图片在独龙族传统的风俗活动中,如年节、婚事、探亲访友等,均要进行相应的歌唱。

 

虽然独龙族属于人口较少民族,但是他们的民歌歌曲非常丰富,曲调也非常多。很多的独龙民歌都有非常珍贵的人文价值和历史价值。虽然时代在变化,但是独龙族还是像他们的祖祖辈辈一样,喜欢用歌唱表达他们的生活。

独龙族是个喜歌乐舞的民族,无论是生产、收获、狩猎、建房、求婚、节庆、都喜欢通过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倾述内心的喜怒哀乐。

在独龙族传统的风俗活动中,如年节、婚事、探亲访友等,均要进行相应的歌唱。独龙族的婚姻关系是实行严格的“氏族环状外婚制”,亦称“姑舅婚”。订婚时,男方父母和亲戚到女家提亲时要唱《提亲调》,整个提亲过程都在歌声中进行。结婚时,更是通宵达旦在屋内围着火塘进行歌舞活动,祝贺新婚。

独龙族居住的村寨之间,交通不便,偶尔有亲朋来访,则被视为吉祥欢乐之事,除盛情款待外,还要互相对唱酒歌《探亲访友调》,以示欢迎。其基本歌腔为:山歌、情歌。独龙族中普遍流行着一些短小简朴的山歌和情歌性质的民歌,其中以情歌内容居多,特别是青年男女对自由婚姻的向往和对情人的思念。这些曲调有的自由流畅、旋律优美,有的则较为规整、节奏鲜明。

独龙族的民间曲调统称为门租,常常是一些叙事、山歌、劳动歌等等。歌唱的内容,主要是他们的生活故事。独龙族原生音乐,主要有民歌、舞蹈音乐和部分民间器乐。其中民歌可分为古歌和叙事歌、山歌、情歌、习俗歌、劳动歌、儿歌和哄娃娃调、祭祀歌等类别。

 

古歌和叙事歌 

古歌《创世纪》叙唱了天地形成、人类起源、洪荒时代、兄妹成婚、各民族及婚嫁、年节由来等内容,其中也包含多种生产生活知识。

叙事歌所唱主要为独龙族旧时的苦难,如《抗婚调》,叙述了梅朵姑娘为纯真爱情进行抗争,最后和情人一起殉情投江,表现了独龙族妇女对买卖婚姻的控诉。

 

山歌

山歌曲调多样,歌唱内容广泛。如《独龙江是好地方》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独龙姑娘最美丽》表露了少女的天真情怀,《铁匠歌》表现了铁匠在独龙人心目中的地位。

 

如:山歌(门租)《我的孩子是太阳》。演唱:八坡村村民  、翻译、歌词朗读:怒学文,1980年9月采录于贡山县独龙江乡八坡村。

 

歌词译意:

我的孩子是个秀气的女孩,

我的孩子是太阳!

愿她碰到一个帅气的小伙子,

愿她找到一个勇敢的小伙子。

 

新中国建立后,独龙族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新社会的歌唱,成为山歌中最为多样的歌唱内容。

如:山歌(门租)《做什么事都要认认真真》。演唱:木文英,翻译、歌词朗读:怒学文,2013年6月采录于贡山县独龙江乡肯迪村。

歌词译意:

 

什么事都认认真真地做,

飞鼠受伤后,

会死在窝里哟,会死在窝里。

做什么事都好好地做,

父亲在这里讲给你们过去的事。

不要像苍蝇那样一哄而散,

做什么事都要认认真真,

做什么事都要勤勤快快。

认真勤快做事的人,

就会赶上生活好的人家。

认真勤快做事的人,

就不会有愁穿愁吃的时候。

认真勤快的人啊,

天上闪耀的星光,也可以够得到。

 

● 情歌

多为表达对心中情爱对象的思恋,如《姑娘的情思》、《一心只爱着勤劳的独利》;有的表现相约幽会情景,如《罗玛约我来相会》。部分情歌词曲相对稳定,具有小调特征。

 

● 习俗歌

传统风俗活动如年节、婚娶、探亲访友等,都有相应的歌唱。如婚俗中的提亲、迎亲、婚礼等过程,都贯穿歌舞活动,有《提亲调》、《哭嫁歌》等婚俗歌。由于交通不便较少交往,偶有亲朋客人来访被视为吉祥之事,主人盛情款待,酒宴中要对唱酒歌,互赠礼物。《木降》是探亲访友时专唱的歌。

 

● 劳动歌

有多种。如播种、打场、织布、砍伐树木,都有相应的劳动歌。有的采用山歌曲调,舒展悠长;有的紧密配合劳动节奏,节奏铿锵。

 

●  儿歌和哄娃娃调 

儿歌有《盼爹爹打猎快回家》、《太阳公公好心肠》等几首。哄娃娃调由妇女哄小孩入睡时歌唱,歌声亲切深情,各村寨曲调有别。

 

● 祭祀歌 

独龙族年节前一天和春耕之际、秋收之前,都要举行全村性的祭祀活动,由巫师“楠木萨”主祭并唱祭祀歌,祭时敲击牛皮扁鼓。遇天灾、生病时,也要请“楠木萨”祭神驱鬼。驱鬼时,“南木萨”头挂虎牙及兽皮,挥舞长刀,摇动手铃,又吼又唱驱邪撵鬼。

 

● 舞蹈音乐 

集体歌舞锅庄(独龙族的“锅庄舞”是从藏族地区流传来的,在任何时候都可进行,不受时间、地点、人数、辈份等限制)。独龙族锅庄常在年节、婚嫁、起房盖屋等喜庆时举行,有四五种曲调,歌唱内容与相应的活动有关,如《过年调》、《贺新房》、《祝婚歌》等。

 

传统舞蹈剽牛舞以中、小铓锣伴奏,各种祭祀舞以扁鼓、铃铛等伴奏。

 

●  民间器乐

独龙族民间乐器,有吹管乐器直箫,男女都可吹奏;弹拨乐器三弦,用作平时自娱;口弦分拉线、弹拨两种,拉线口弦只有一片弦,弹拨口弦有一至三片弦,多为女性弹奏;打击乐器铓锣分大、中、小,一般在庆典活动中使用;双面牛皮扁鼓和铃铛,是巫师“ 楠木萨”祭祀时专用的乐器。

 

近几十年来,随着掌握传统民歌的老一辈歌手陆续去世,独龙族传统民歌中的不少类别,已逐渐无人传唱,年轻一辈基本不会唱本民族民歌。现今,独龙江地区仅有少量老年歌手能零星演唱部分独龙族民歌,独龙族原生音乐总体呈现高度濒危状态。

 多年来,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保护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在国家出版基金支持下,云南省民族研究艺术院、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用当代先进的音像数字科技手段,拍摄制作、出版发行《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把上世纪收集和民间至今仍流传的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系统编辑出版,有效保存部分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使一些业已消失的音乐品种得以“复活”。 

2018年,中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公布其第四届获奖名单,《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荣膺大奖 。中国出版政府奖每三年才评选一次,本次只有8个音像制品获奖。

同年,《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又斩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这个奖项全国只有30个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获得。 

《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与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的《云南民族传唱艺术——云南九个民族十一部口头传唱艺术》,(也是由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成为云南出版界共同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