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云南古老民族
民歌演唱口头形式传承
记录民族历史文化知识
《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
图片┃ 布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凡节庆婚礼等皆离不开歌舞。
布朗族人非常喜爱歌舞,每逢结婚、迁新居、过年过节或劳动之余,大家都爱载歌载舞,兴味盎然。
作为云南人口较少民族的布朗族没有本民族文字。布朗族人的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知识,主要以民歌演唱的口头形式传承。种类丰富的布朗族民歌,堪称他们自己的 “百科全书 ”,其歌唱内容涵盖了各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
时至今日,各布朗族聚居区和散居区的音乐文化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形成了四种音乐文化风格区域类型:以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巴达、西定、打洛、关双和思茅地区澜沧县蛮景等布朗族聚居区为代表的原存音乐文化风格区;以勐海县布朗山为代表的傣化音乐文化风格区;以临沧地区各县布朗族散居区为代表的傣化、汉化音乐文化风格;以保山施甸县和思茅墨江县等地的布朗族为代表的汉化音乐文化风格区。
《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布朗族原生音乐》中,勐海县布朗族原生音乐主要有民歌、舞蹈音乐和部分民间器乐。民歌、舞蹈音乐按传统习惯分为索、拽、宰、森、同玛、儿歌等,其中的索有老索和新索两类。
◆老索
多用于歌舞,也唱爱情内容,曲调旋律平稳、简单,无伴奏。现今主要在中老年人中传唱。
◆新索
是近几十年在老索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新调,歌词以爱情为主,也用来歌唱新生活。旋律起伏较大,乐句气息悠长,富于抒情性,调式多样,用玎伴奏,多为青年人喜爱。2008年,以玎伴奏为特征的新索,以“布朗族弹唱”为名,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这首名为《水漫堤岸》的布朗族原生音乐曲目即为“索”。采录于2012年4月勐海县打洛镇曼夕村,由岩赛站新、玉布叫演唱。
歌词译意:
(男)阿妹你走到何处,阿哥就跟你走到何处。
水漫堤岸我无法渡游,
阿哥不会唱歌,为了阿妹我就先献丑了。
(女)阿哥你走到何处,阿妹就跟你走到何处。
阿哥英俊潇洒帅得像糯双花一样美,
让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你,都忘了亲人。
(男)阿妹你走到何处,阿哥就跟你走到何处。
看见漂亮的姑娘,我想与她做相好;
可看见美好又善良的姑娘,
我就想与她共度一生永不分离。
(女)阿哥你走到何处,阿妹就跟到何处。
能嫁给英俊潇洒的伙子,是我前世修来的福。
要是能嫁给阿哥,我的名声将会惊动上天。
(合)阿妹(阿哥)你走到何处,阿哥(阿妹)就跟你到何处。
阿妹(阿哥)我不善于甜言蜜语,
因为我不够出众,只有你看得上我!
◆拽
多在节日、婚丧礼仪中歌唱。音调简朴,节拍较自由,具有抒情和朗诵相结合的特点。多歌唱长篇叙事内容,如《盖新房歌》、《丧事歌》等。
◆宰
多用来唱风俗性内容,如婚礼歌、请客歌等。可在野外、家中和缅寺里歌唱,用玎伴奏。有独唱、齐唱、一领众和、边歌边舞等形式,在火塘边或树林里小声吟唱。
◆森
由专门歌手在闲暇夜晚歌唱,人们相聚聆听。所唱多为民间故事,也有爱情生活内容。多为清唱,也可用玎伴奏,吟唱特点突出。
◆同玛
多歌唱新生活和爱情内容,为年轻人所喜爱,有独唱、对唱等形式。词曲结合多为一字一音,具有较强的朗诵特征,主要曲目如《金子般的姑娘》。
◆儿歌
有儿童歌和催眠歌两类。儿童歌如《谜语歌》、《讨钱歌》,旋律节奏活泼单纯,歌词内容富于童趣。催眠歌如《赶紧乖乖睡》、《爹种甘蔗又做糖》,曲调优美宁静。
◆宰蹦
是一种广为流传的舞蹈歌。歌舞一般在空旷的场地上围成圆圈进行,也在走村串寨的路上边唱边舞,前有象脚鼓、铓锣开道,由一人领唱,众人在每段歌唱的头尾呼喊衬词应和,情绪热烈活跃。
◆舞蹈音乐
有载歌载舞的歌唱曲、打击乐伴奏曲两类。载歌载舞的如腊条舞歌、短鼓舞歌,打击乐伴奏曲如长鼓舞曲、铓锣舞曲。
◆民间器乐
布朗族使用最多的有象脚鼓、铓锣、钹等打击乐器,弹拨乐器玎主要用作新索、森的伴奏,也可作自娱性弹奏,乐曲主要来源于民歌音调。
◆施甸县布朗族原生音乐
山歌是施甸布朗族民歌的主体,歌词极为丰富,有《盘古本》、《盘天河》、《盘花名》、《盘菜名》、《造大船》、《盘药名》、《要礼物》、《甲子山歌》等8路。施甸县布朗族原生音乐舞蹈还有打歌和跳会。打歌舞蹈变化很多,有《跺脚歌》、《踢脚歌》等多种打歌调,歌舞时用竹笛、葫芦笙、小三弦等伴奏。跳会在祭祀观音时举行,众人围火塘通宵达旦歌舞,青壮年敲击皮鼓、铓锣、大钹、小镲等伴奏。
◆双江县布朗族原生音乐
双江布朗族历史上曾流传多种民歌,至20世纪80年代,仅有十余首儿歌和零星山歌、劳动歌、习俗歌传唱。
图片┃ 蜂桶鼓舞是最有特色的布朗传统歌舞。
布朗族有着丰富多姿的舞蹈艺术,歌与舞常常形影相随,密不可分。
在布朗族的传统歌舞中,以鼓舞最具特色,而鼓舞又以双江布朗族的蜂桶鼓舞最为有名。蜂桶鼓舞布朗语叫做"克广"(跳鼓),因其形似蜜蜂桶而得名。它是一项群众性舞蹈,参加人数不限。舞蹈分三步舞和五步舞两种,由男女两队组成,以象脚鼓、铓、镲等作伴奏。动作大方、粗犷、潇洒,舞步刚健有力,节奏明快热烈,场面壮观动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2008年,布朗族蜂桶鼓舞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信仰佛教的布朗族将蜂桶鼓舞纳入重大的佛教活动中,舞姿和舞步保持不变,逐渐成为插花节的专用舞蹈,并一直流传至今。此外,除了在插花节、开门节、关门节时可以敲响蜂桶鼓,平时不能随便乱敲。因为布朗族人向外寨发报丧信号就是敲响蜂桶鼓。
图片┃ 平时不能随便乱敲蜂桶鼓。
多年来,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保护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尤其是70年代至90年代开展的“ 十部文艺集成志书” 编纂,收集了大量各民族原生音乐资料。在国家出版基金支持下,云南省民族研究艺术院、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用当代先进的音像数字科技手段,拍摄制作、出版发行《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把上世纪收集和民间至今仍流传的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系统编辑出版,有效保存部分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使一些业已消失的音乐品种得以“复活”。 2018年,中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公布其第四届获奖名单,《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荣膺大奖 。中国出版政府奖每三年才评选一次,本次只有8个音像制品获奖。 同年,《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又斩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这个奖项全国只有30个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获得。 《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与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的《云南民族传唱艺术——云南九个民族十一部口头传唱艺术》,(也是由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成为云南出版界共同的骄傲。
- 浏览 450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