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在苗族妇女一生中占有重要地位。苗族姑娘未出嫁前,都要亲手绣作一套嫁妆。从绣作到完成一般要三至五年,每一件绣品的完成,无不渗透姑娘的心血。心灵手巧的苗族姑娘也才能博得人们的赞许、爱慕和追求。
还在八岁左右,她们开始跟老一辈学习刺绣,到了十四五岁就成行家里手,并开始准备自己的嫁妆。穿着针法复杂、制作精良的苗服小姑娘往往能惹来更多年轻苗族小伙儿的爱慕。所以,刺绣手艺的高低既是衡量一个苗族妇女是否心灵手巧的重要标准,也是苗族姑娘出嫁的本钱,直接影响到她们的生活。
在云南马关的苗族地区,无论到哪个村寨,现在都还可以见到这样一件件精美的刺绣艺术品。
图片 | 苗族刺绣是苗族服饰主要的装饰手段,代表了中国少数民族刺绣的最高水平。
苗绣主要用来镶嵌服装的衣领、衣襟、衣袖、帕边、裙脚等部位,亦可用它来缝制挎包、钱包等。一件布料价格平平的上衣,一条普通麻布制成的褶裙,一旦镶上了苗绣,便会光彩夺目,身价百倍。
苗绣的图形主要是规则的若干基本几何图形组成。几何图案的基本图形多为方形、棱形、螺形、十字形、之字形等,这些图案大多是从生活中抽象演化而来。苗族妇女刺绣不打底稿,也不必描画草图,全凭自己天生的悟性,数着底布上的经纬线挑绣。热爱生活的苗家女凭借丰富的想象力,谋篇布局,将一个个单独的局部的图形巧妙组合,形成一个丰满的绣品,达到和谐完美的境地。
苗绣最讲究对称美、充实美和艳丽美。所谓对称美,就是上下左右不论图形、色彩、空间,都完全要求对称;所谓充实美,就是整个绣品不留空白;所谓艳丽美,就是用色大胆,大红大绿,鲜亮夺目。苗族刺绣不仅图案别具艺术特色,针法也有几百种,流传下来的也有平绣、辫绣、结绣、缠绣、贴花、抽花、打籽、堆花等数十种。其中挑绣、捆花针、辫子绣是苗族刺绣中最常见的技艺。
挑绣,是传统苗绣中普遍采用的一种针法和技法。这种技法是在绣布经纬线上挑绣成一个个大小均匀的“十”字,再由这些“小十字”为基本构成单位,按特定的方式排列组成整体图案。
辫子绣,又称辫绣,是一种有着两千五百多年的古老针法。先将十来根彩线编成二三毫米宽窄不等的小辫子, 再用同色丝线按剪纸纹样一圈一圈由外向里地把小辫条钉在布上。其特点是层次分明、厚重粗犷。绣完以后,就像妇女梳辫子的那种形状,它是在苗族服装里用的最多的刺绣针法之一。
打籽绣,有着绣品质感强,经久耐磨的特点。其技法是将彩丝线一分为二,用线条绕成粒状小圈,绣一针,形成一粒籽,绕的圈越多,打出来的“籽”越大。
苗寨女子的盛装,必经银针彩线的刺绣装点。苗女们以夸张、对比的技法,描绘历史、神话、山川、田园、生产、生活。图案多见山林草木、花鸟虫鱼、家畜走兽、生产器具等。这些图案有二方连续式和四方连续式,有大菱形中嵌入多彩组合的方、圆、条、三角、点状小菱形。
视频 |《云南民族民间手工刺绣——苗族刺绣》片段
苗族刺绣另一特色是借助色彩的运用、图案的搭配,达到视觉上的多维空间。挑花也称数纱绣,是苗族特有的技艺,不事先取样,利用布的经纬线挑绣,反挑正取,形成各种几何纹样。挑花就是借助色彩和不规则几何纹样的搭配,形成多视角的图案,从而达到"则看成岭近成峰"的立体与平面统一的视觉效果。
这些丰富的纹样、夺目的色彩、精细的针法,无不反应了这一古老的民族别具一格的审美情趣。
苗族刺绣具有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刺绣的图案上。几乎每一个刺绣图案纹样都有一个来历或传说,都深含民族的文化,都是民族情感的表达,是苗族历史与生活的展示。蝴蝶、龙、飞鸟、鱼、圆点花、浮萍花等图案都是《苗族古歌》传唱的内容,色彩鲜艳,构图明朗,朴实大方。
古藏衣上刺绣的蝴蝶纹,也是苗族纹饰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装饰文化,除了蝴蝶纹绚丽的因素外,还与苗族一个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蝴蝶妈妈相关。在苗族人的心目中蝴蝶妈妈、大宇鹡鸟是苗族的始祖,是创业者,把这些蝴蝶、鸟纹绣在衣服上用以表示对祖先的尊敬与崇拜。这些图案还有明显的阴阳结合、创造生命的寓意。表达了苗族祖先对自然、宇宙、对生命起源的理解和认识。艺术大师刘海粟对苗族的刺绣工艺给予很高的评价:“缕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 "。
视频 |《云南民族民间手工刺绣——苗族刺绣》片段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可以追溯到至今五千多年前的炎黄传说时代,当时以蚩尤为首的部落联盟雄踞于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下游这片广阔、富饶的土地上。
苗族人民至今仍认为,他们就是蚩尤的后人。后来部落间发生战乱,蚩尤战死,战争的落败迫使其麾下的部落不得不放弃故土,向南流徙,开始苗族多苦多难的迁徙史。苗族人民想要在服饰上带走他们全部的故土,以刺绣图案来拥有他们丢失的山川家园。“这些刺绣里边 ,就代表了他的迁徙历程 。比如说他的背部,他有一块背绣 ,那块方绣里头它有个故事 ,他们老祖宗最早居住的地方 ,就是他们苗族的一个故地,后来因为迁徙的途中,因为种种的一些变故,他们为了将来的认祖归宗,大家在迁徙分散的状况下,以后走到一起的时候有个相认的符号。” 于是,纯朴斑斓的传统苗族刺绣记录了苗族人自己的历史,蕴含了他们的生活哲理,成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上,几乎历代封建王朝都曾对苗族进行残酷镇压,连年的战乱迫使苗族人民不断迁徙。但即使生活再艰苦,苗族人身上的衣服裤子、帽子围裙、手饰头饰、被面鞋面,甚至背儿带上该有的饰纹图案还是不会少的。也就这样,出于对祖先和历史的追念,在几千年历尽沧桑的坎坷中,苗族人民依旧顽强地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征,服装上的刺绣图案也成了苗族人追本溯源的独特记号。
图片 | 苗绣堪称"无字史书",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可折射出苗族的历史和变迁过程,具有极高的文化品味。
在没有文字的岁月,这些刺绣便构成了苗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某种意义上,它就是苗族的文字和史书,就是苗族刺绣生生不息的所在。
从前苗家姑娘出嫁时都要穿上一身亲手绣制的盛装,为的是缅怀离去的故土,纪念英勇聪慧的前辈,同时也为了继承前辈们流传下的这份美丽,不忘祖业,激励后人。因此,有学者评价苗族,称他们是“把历史穿在身上的民族”。
视频 |《云南民族民间手工刺绣——苗族刺绣》片段
花山节是生活在云南马关一带苗家人最盛大的节日,年轻男女可以在这天互相倾诉爱意,而年长的则可以在会场上载歌载舞,说说家长里短。他们参加花山节时,一定要穿苗服,年轻的小姑娘更是要穿上能够展现自己刺绣手艺的漂亮衣裙。然而,因为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原因,这里的很多苗族年轻人也走出了村寨,在外上学、打工、生活,很多苗族的年轻女孩儿已经不会绣花,能够完全掌握苗族刺绣手法的年轻人非常少,苗族刺绣面临断代的危机,许多针法曾濒临失传。
现在,越来越多的苗家人意识到保护传统手工艺的重要性。在政府、民间艺人与地方能人的一起努力下,许多年轻人重新开始学习手工刺绣,苗族传统刺绣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正现光明。
为继承和开发云南民族民间刺绣艺术,保护传统手工刺绣,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策划、摄制、出版的《云南民族民间手工刺绣——白族刺绣、彝族刺绣、花腰傣刺绣、苗族刺绣、壮族刺绣》汉语、民族语音像出版物,通过运用现代化的视频手段,忠实地记录、再现了云南的苗族、彝族、白族、花腰傣、壮族这五个民族的手工刺绣技艺及部分作品,并将其编辑制作为视频DVD+图录的形式,以合集套碟及单集碟出版发行。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云南民族民间独有的手工艺术的价值,欣赏刺绣作品独特的魅力。
- 浏览 819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