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腰傣刺绣:嫁衣是姑娘们最重要的作品

花腰傣是人们对居住在云南红河中上游新平、元江两县的傣族的一种民间称谓,其中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勐养地区也有部分花腰傣村寨。因其服饰古朴典雅、雍容华贵,特别是腰部用彩带层层束腰、并挑绣出绚丽斑斓的精美图案,还挂满艳丽闪亮的樱穗、银泡、银铃而形象地称之为“花腰傣”。

花腰傣不是傣族自己的划分,也无人类学意义,只是其他民族因其鲜明的服饰对他们的一种通俗称呼。

花腰傣人民心灵手巧,民族手工技术较高,擅长织锦、刺绣、竹编等,这些技艺都是他们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表现并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花腰傣人民的审美意识。花腰傣有句常言:男人看田边、女人看花边,这“女人看花边”说的就是花腰傣刺绣。花腰傣妇女善于刺绣,六、七岁的小女孩便能舞针弄线。她们喜用黄、绿、红、蓝、黑、白等丝线织出花形丰富、结构缜密、色彩适宜的刺绣。图案多为四叶菜、八角、荷花、鱼尾、蜂翅等,这些大自然中的飞禽走兽,一草一木,都在她们手下栩栩再现。还有那些绚丽多彩的花腰筒裙,图案丰富的花腰腰带等也充分地展示了花腰傣妇女的刺绣才能。

640.webp.jpg

640.webp (1).jpg

640.webp (2).jpg

图片 | 花腰傣妇女的盛装,用料很讲究,多用绸缎,刺绣精美,银饰琳琅满目,熠熠生辉。一双手戴几对银镯,十个指头戴满戒指,再把整套衣服穿戴起来后,很难进行劳动生产了。盛装后就只能参加礼仪性活动,这从一个侧面证实了花腰傣是古滇国贵族后裔的说法。

花腰傣刺绣是花腰傣服饰必不可少的关键部分。也可裁缝为民族头饰、筒裙和裙摆等,或缝镶在衣袖、绑腿、围腰、衣摆上作花边缀饰,其中最为精致的刺绣服饰就是花腰傣族名标志七彩“花腰带”;工艺精致花腰傣刺绣,各种色彩搭配灵活,但始终保持着黑、红、绿相间的主调色彩不变。

花腰傣的刺绣技艺主要分为平绣和十字绣两种,平绣多用于上衣花纹的缝制,十字绣则常见于裙摆上的玉色花边。虽是常见的绣法,却在千年的传承中,由聪慧的傣家姑娘的巧手在常见之中创造不寻常。

花腰傣刺绣既不使用刺绣绷子,技法也简单轻巧,以自织自染的布料为底,刺绣上丰富多彩的图案,在上面点缀雪亮的银饰,最讲究四个工序:

一是选底布。一般选黑色、红色或其他净色家织布作为底布,大小、形状取决于用途,绣衣物花边或腰带采用长条状底布,做衣服、裙子则采用大块的布匹。

二是定图样。花腰傣刺绣图案取材于生产生活,多为花、鸟、虫、鱼等常见图形,或者方形、菱形、米字和凹凸字形等几何图案相互穿插,初学者简单勾勒描样刺绣,熟练者则直接在底布上挑绣,绣在手上,图在心中。

三是挑绣线。挑选绣线直接决定绣品的色彩搭配是否协调美观,一般选择彩色丝线,在色彩搭配上多采用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彩色花线一个图案用一种颜色,8种花绣完另配一种颜色,一组一组地绣,8种颜色一组,绣什么图案全凭绣花人的想法,8种线挑出8朵花或8种其他图案。

四是织刺绣。新平花腰傣刺绣是通过挑花针法技巧和色彩搭配变化来进行绣作的一种手工平面造型艺术,花腰傣女子在刺绣前都会先洗干净手后坐到光线明亮处用12号绣花针或最小用9号针来穿针引线用平挑花针法刺绣,两根线两根线地挑,按底布的经纬线走针,用“压二挑二”的办法往上挑2根,又折回往下挑2根,挑完一朵图案才换另一根线,8种图案一组,一组绣完再绣下一组,循环反复,每绣满一段就小心地卷起来防止弄脏。一般如刺绣民族包头要全部挑绣满需要半年左右时间,刺绣外衣则只挑绣上部5层也需要2-3年左右时间。

640.webp (3).jpg

视频 | 《云南民族民间手工刺绣——傣族(花腰傣)刺绣》片段

精美的服饰也离不了精致的装饰。花腰傣不仅衣裙绚丽、五彩缤纷,头戴的“鸡棕帽”和腰间悬挂的“花秧箩”更是有着深刻的人格内涵和精美工艺价值。“鸡棕帽”因其形状而得名。它是花腰傣妇女的心爱之物,斜戴在前额,既可遮挡阳光,遮避风雨,又可以透过它用来观察陌生人的神态,令人注目。

在花腰傣的服饰上,还有一种异常抢眼的东西,那就是满身的银泡。无论儿童装还是老年装都喜欢用银泡、银穗装点。内衣的前胸与领口,外套的左右两边、颈部,还有缠挂在臀部的背饰,均点缀着银泡。银泡以它的色相鲜明饱和,令服装上又增添了无尽的高雅与华贵。在给予人们视觉享受的同时,耳朵也被唤醒。

银器是傣族服饰里面不可缺少的一种装饰物,主要是以水的波浪纹为元素,表示是生活在水边的一个民族。有人以此评说“花腰傣华丽的服饰及其典雅大方的造型,就是古滇国王室服饰的遗留证明之一。”

花腰傣的盛装看起来异常美丽,穿起来却非常复杂。要想穿齐一整套衣服要花一个上午的时间,而且是在一个有经验的伙伴的协助下才能完成。单凭这一点,就让人不得不相信花腰傣可能真的是那支掉了队的百越贵族。

640.webp (4).jpg

视频 | 《云南民族民间手工刺绣——傣族(花腰傣)刺绣》片段

花腰傣是一个非常注重服饰的民族。据说,一个花腰傣女性从7岁就开始学习绣花,并为自己缝制出嫁的新娘装,而她的母亲更是从她出生那天起就开始为她准备了。在云南新平有一个说法,如果一个母亲生了两三个女儿,那么她这一生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女儿们做嫁衣。因为一件上好的嫁装,绣得再勤,也要花上五、六年的时间才能制好,这样亮丽的嫁装上,点缀的都是祖辈花腰傣人传承下来的对生活、对自然的审美和体悟。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花腰傣女性一生最重要的、也可能是惟一的作品就是她们出嫁时穿的那身嫁衣。

除了嫁衣,花腰傣女人平时的装扮也一点儿不含糊。尤其是她们的节日盛装,衣服、银饰、竹篾帽子,共同组成了一套正统的花腰傣民族服装。通过服装就能分出哪些是已婚妇人,哪些是未婚的少女。一般年轻点的衣袖颜色最深,中年人的衣袖颜色稍微淡点,老年人的则是白色的。

花腰傣的服饰不仅漂亮还相当华贵。姑娘们绣制出来的布块,多用作裙摆,或镶于衣袖、或作绑腿、或作衣摆。正是由于数道彩条,把云南新平傣族女性的腰部装点上道道彩环,故而才有了“花腰傣”这美丽的称呼。

为继承和开发云南民族民间刺绣艺术,保护传统手工刺绣,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策划、摄制、出版的《云南民族民间手工刺绣——白族刺绣、彝族刺绣、花腰傣刺绣、苗族刺绣、壮族刺绣》汉语、民族语音像出版物,通过运用现代化的视频手段,忠实地记录、再现了云南的苗族、彝族、白族、花腰傣、壮族这五个民族的手工刺绣技艺及部分作品,并将其编辑制作为视频DVD+图录的形式,以合集套碟及单集碟出版发行。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云南民族民间独有的手工艺术的价值,欣赏刺绣作品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