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葛》世代口耳相传,《查姆》用老彝文记载……两部史诗尽诉彝族根谱

640.jpg

《梅葛》是彝族的一部长篇史诗,流传在云南省楚雄州的姚安、大姚等彝族地区。当地彝人每逢年节都要诵唱《梅葛》三天,并视《梅葛》为自己的“根谱”而世代口耳相传。《梅葛》的内容包括开天辟地,人类起源、造物、生产、婚恋、丧葬及彝族与其它民族的关系等内容。它起源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官屯乡马游坪村。 

据民间传说,在古老的年代,生活在马游坪的彝族先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平淡的生活。一天晚上,一个叫朵觋的小伙子收工回家,头被树上挂着的葫芦碰了一下,很疼,朵觋开口就骂,并把葫芦扯下来丢下山箐。却不知道这个葫芦乃天神所变,天神见世间凡人如此对待葫芦,非常想不通,晚上就托梦责问朵觋,问他知道不知道人都是从葫芦里来的,朵觋说不知道,这里的任何人都不知道。天神很失望,说”你们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也不知道世上万物从哪里来,难怪你们不知道祭祀神灵。”于是决定开启人的灵智,每晚上用托梦的办法给朵觋传授《梅葛》,并传授祭祀礼仪。但传了八晚上,朵觋记住了后面又忘记了前面,效果非常不好。天神很着急,因为天神只能在人间逗留九天。如果用文字来传授,效果会好,但离开天庭下凡时忘了带文字,所以没有文字来传授。情急之下,天神创造了梅葛调,用唱的形式才把《梅葛》完整地传授给朵觋。临走时,天神告诉朵觋,说你从此以后就是通天人之际的“朵觋”,一半是神,一半是人。还说,每年旧历的十月八日是山神树神水神等诸神聚会的日子,在那一天祭山并吟唱《梅葛》,会得到各路神灵的护佑。

从那时起,彝族人间有了朵觋(毕摩),不仅主持各种各样的祭祀,还负责传唱《梅葛》。当地的人们也知道了敬畏神灵,让无助的心灵找到了慰藉的依托。因为学会了唱《梅葛》,让浑沌的脑海中拥有了一个诗意的世界。彝族先民从此知道天神造天造地造万物,知道洪水换人种时俩兄妹躲在葫芦里幸免于难,知道兄妹传人种生下了葫芦,然后从葫芦里走出了人类的祖先;从此领悟到了音乐的美妙,体会到了舞蹈的乐趣,从此彝家人会说话就会唱梅葛调,会走路就会跳葫芦笙舞。

视频 | 云南民族传唱艺术——云南九个民族十一部口头传唱艺术之彝族创世史诗<查姆>片段

但因为没有文字,所以《梅葛》只能口传心授。一代又一代,传唱的人越来越多,流传范围也越来越广,《梅葛》的版本也多种多样。但不管如何变化,创世、造物等主体部分大同小异,被彝家人奉为”根谱”,被研究者视为”史诗",看成是彝族文化的"大百科全书"。

云南姚安一带的彝人大部分自称“ 罗罗颇 ”,少部分自称 “ 俚颇 ”。“ 罗罗 ”是老虎的意思,“ 罗罗颇 ”就是“虎人”。他们自称为“虎”的后代,在他们的梅葛古歌里,虎是万物的本源,山川河流、树木草地、日月星辰等等都是虎尸解体后生成的。“ 俚颇 ”是马缨花的意思。在他们的古歌里,人类祖先是兄妹开亲后所生肉胎砍碎后挂于不同树上而来的。其中,挂在马缨花树上的衍生出彝人的先祖。所以,马缨花为彝族人祖之花。彝谚云:马缨花盛开的地方,有祖灵的护佑。

在这里,彝人视“ 虎 ”或“ 马缨花 ”为图腾,并把这些图腾用歌声来表达,用歌声来传递。所唱之歌,就是梅葛,就是罗罗颇和俚颇共同的“根谱”。

他们说:罗罗颇会唱梅葛,俚颇会唱梅葛,其他人不会唱,会唱梅葛的才是自己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唱梅葛,便成了姚安高氏土司治下彝人与其他族群相区别的一个文化标识。

640-1.jpg

图片 | 云南马游坪彝族梅葛传习所一隅。

在2013年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拍摄制作、出版发行《云南民族传唱艺术——云南九个民族十一部口头传唱艺术之彝族创世史诗<梅葛>》创作过程中,我们都有理由相信,梅葛,也许被浓缩,被改编,被艺术,但诗性的灵魂还在,神性的光芒还在,古老的韵味还在,想象的空间也还在。

《梅葛》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一定的文学价值。 其全诗5700余行,分为”创世”、”造物”、"婚事与恋歌"、"丧葬"四部分。"创世"讲到天地开辟、洪水、造人、兄妹成婚等,和远古很多史诗有着惊人的同构。而且,"梅葛"里唱的,许多还是活灵活现的现实生活场景。“梅葛"里唱道:“哪是待客场?哪点摆酒席?房前玉米地,房后萝卜地。青棚松毛场,棚棚十二棚,场场十二场,那是待客地,那是安席场。"直到现在,彝族民众招待亲朋好友喝松毛酒,虽然没在玉米地里,可却是在屋前铺满松针的地上席地而坐。每逢农历二月初八、六月二十四等民族节日、婚丧嫁娶、起房盖屋,彝族民众男女老幼围聚篝火或火塘旁,弹奏三弦,吹奏葫芦笙,吼梅葛,跳彝族歌舞,通宵达旦。

视频 | 云南民族传唱艺术——云南九个民族十一部口头传唱艺术之彝族创世史诗<查姆>片段

《查姆》是用老彝文记载并广泛流传的一部另一部彝族创世史诗。

“查姆”意为万物的起源,彝族人民把叙述天地间一件事物的起源叫一个“查”,据说《查姆》共有120多个“查”。现搜集到的只有11个“查”。 《查姆》长期流传于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地,成书年代不详。

《查姆》论述了天地、日月、人类、种子和万物的起源,也谈到人类制造纸、书、笔、药的过程。认为宇宙的初始无天地,无日月,无星辰,无水草树木,无飞鸟走兽,更无人类。《查姆》认为,“远古的时候……上面没有天,……空中不见飞禽,……没有太阳照耀,没有星斗满天,没有月亮发光,更没有打雷扯闪。”又说:“最古的时候下面没有地,……没有草木生长,没有座座青山,没有滔滔大海,没有滚滚河川。”认为整个宇宙是“天地连成一片”,“分不出黑夜,分不出白天。”那么这个所谓“连成一片”的东西是什么呢?是“雾露”。在具体说明“雾露”是世界的本原时,《查姆》指出:世界之初,“只有雾露一团团,只有雾露滚滚翻,”“雾露里有天,雾露里有地”,“雾露飘渺太空间,……时昏时暗多变幻,时清时浊年复年。”

《查姆》用神话传说来说明日月的产生,说天上一千台的地方,有棵梭罗树,生出四枝杈,一杈生出四匹叶,四匹叶上生出四朵花,太阳和月亮,是世上两朵花。并指出,月亮太阳是不动的,只有地是转的。“地绕着太阳转,地绕着星宿转”。空气也是雾露形成的。天地日月空气形成后,产生了水和动物、植物。

关于人类社会,《查姆》叙述了“洪水淹天”前的三个时代。第一个时代是“拉爹”时代,又称独眼睛时代。这时,“猴子变成人,话也不会说。儿子见不着爹,爹见不着儿子。树叶做衣裳,树果当饭吃,也没有房子,也没有火”。“你拿我杀吃,我拿你杀吃,爹妈杀儿子吃,儿子杀爹妈吃”。第二个时代是“拉拖”时代,即长眼睛时代。这时人没有首领,不分尊卑,没有礼仪。“爹死拴着脖子丢上山,妈死拴着脖子丢上山”。第三个时代是“列文”时代,即横眼睛时代。这时社会上已经出现了王──皇帝。人也认识了多种事物,懂得了河水、树木、粮食、金银的作用,并逐渐产生了图画和文字,懂得了历法和天文,还创造了纸、笔、麻棉、绸缎等。 详读请戳蓝字“今天跟老虎打架,明日和豹子硬拼。”《查姆》说拉爹像野兽一样过光阴

《查姆》基本上是一部神话史诗,但它在神话传说背后蕴含着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朴素的历史进化因素。

2013年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拍摄制作、出版发行《云南民族传唱艺术——云南九个民族十一部口头传唱艺术之彝族创世史诗<查姆>》,忠实反映少数民族文学真实原貌,大力弘扬云南省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口传文化和传唱艺术,荣膺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视频 | 云南民族传唱艺术——云南九个民族十一部口头传唱艺术之彝族创世史诗<查姆>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