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剧彝绣,背后都是彝家的智慧和勤劳

640.jpg

云南楚雄彝族从来就能歌善舞。其创世纪史诗《梅葛》、《查姆》,英雄史诗《阿鲁举热》以及其它一些长诗,就是以说唱形式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群众性场合,也常常喜欢以歌代言,进行赛歌、对歌,或者说“克智诗”斗智比识。至于“打跳”歌舞,更是各种集会少不了的活动。这些丰富的民间文艺活动,无疑为彝剧的诞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彝族创世史诗<查姆>中的“赛玻嫫”、“阿左分家”是现今流传最广的《查姆》篇目之一。其中的《阿左分家》是彝族民间说唱,是彝剧的雏形,被专家学者称之为彝剧的“始祖”。

彝剧是中国彝族戏曲的一个剧种,流行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世纪50年代在彝族民间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成。音乐由民歌小调(如梅葛调、曼莫若调、过山调等)、舞曲、器乐曲(如芦笙曲、月琴曲、唢呐曲等 )结合形成,统称"山歌体"。表演采用"叠脚"等民族舞蹈的舞步、身段,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和民族色彩。

视频 |《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戏剧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彝族戏剧》片段

彝剧表现群众所熟悉的生产生活、深受群众喜爱。1954年,国家对直苴地区彝族同胞的流行病很关心,县里派出医疗队前往救治,但病人怕羞,不打针吃药。针对这些情况,宣传队创作演出了彝族戏剧《赶快医治好》,患病的群众看了演出后,打消了思想顾虑,纷纷前去治疗。 1958年12月直苴业余演出队的12名演员与大姚昙华公社业余彝剧团联合组成"大姚县红旗人民公社业余彝剧团",参加了在大理召开的"西南民族文化工作会议",演出了《青年们的心》、《半夜羊叫》等剧目,受到了与会代表及当时文化部夏衍副部长的高度赞扬和肯定,并将其创作演出的剧目正式定名为新兴的剧种 —— 彝剧。

彝剧一直在用最美好的彝族生活,表现最美的彝人形象。在舞蹈、服蹈、服装、灯光、布景等方面,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前提下,表演者注意吸收别的戏剧艺术的长处,以丰富彝剧的艺术表现力。1985年楚雄州彝剧团参加云南省第二届民族戏剧汇演,演出了《银锁》、《篾独尼闹店》(后改为《闹店》)、《跳歌场上》、《春荡彝山》4个彝剧。《跳歌场人》、《掌火人》、《银锁》、《曼么与玛若》、《歌场两亲家》、《查德恩塔》等一批彝剧分别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戏曲剧种录像演出奖、全国少数民族题材戏剧剧本奖和云南省现代戏创作剧目奖。

到目前为止,彝剧已创刊作出了60多个剧目。彝剧这朵诞生在楚雄彝山的民族戏剧的鲜花,如千里彝山盛开不败的马樱花,越开越艳。

视频 |《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戏剧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彝族戏剧》片段

作为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的彝族,主要聚集在云南楚雄、红河、四川凉山、毕节、贵州六盘水和安顺等地。也因为支系繁多,居住分散,自然环境复杂,社会经济发展不均等,其服饰在质地、款式、纹式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地域特征。大体可根据凉山、乌蒙山、红河、滇东南、滇西、楚雄六个彝族聚居区分为六大类型。像云南红河一带的彝族服饰,妇女服装款式多,既有长衫,也有中长衫和短装,大多外套坎肩,系围裙,头饰琳琅满目,尤喜以银泡、绒线做花为饰;楚雄地区彝族女装为右大襟短衣和长裤,少数地区上着对襟衣,下着花裙。工艺以镶补、平绣为主,图案多为花卉。而禄劝、寻甸等地彝族妇女的盛装是古老的贯头衣,这种服饰前短后长,宽大无袖。

在全国56个民族中,彝族服饰被公认为是样式最多、色彩最鲜艳的,这全靠彝族刺绣为彝族服饰锦上添花。 作为彝族人的服饰和家庭日常用品,彝绣走过了上千年的历史,是彝族妇女从小就会的手艺。

彝族刺绣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族刺绣据考证可以追溯到三国以前,与原始绘画、记事符号、服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彝族民间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诗体口传文学“ 克智 ”中有说过:“弹毛擀毡阿约阿先来发明;三色漆器阿火且且来发明;金银饰器俄木阿火来发明;马鞍辔件支格阿龙来发明;铁器金属格莫阿尔来发明;兵法征战滋咪阿基来发明;剪裁缝补金觉乌基来发明;纺线织布濮莫尼衣来发明;改土造田普火惹所来发明;造房建屋布卢惹赤来发明;蒸酒酿酒合罗尼渣来发明;狩猎捕兽吉尼多子来发明。”这就是说彝族先民濮莫尼衣发明了纺线织布,金觉乌基发明了剪裁缝补,而彝族刺绣应该是顺着剪裁缝补的产生而产生的,距今最少有1700多年的历史。

640-1.jpg

640-2.jpg

640-3.jpg

640-4.jpg

图片 | 峨山的彝绣配色丰富,也是彝绣的特点之一。

目前,楚雄彝族刺绣所代表布艺产业已经成为省内知名的文化品牌,诸如彝家公社、纳苏等彝绣品牌更是从楚雄走出云南,走向世界。为继承和开发云南民族民间刺绣艺术,保护传统手工刺绣,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策划、摄制、出版的《云南民族民间手工刺绣——白族刺绣、彝族刺绣、花腰傣刺绣、苗族刺绣、壮族刺绣》汉语、民族语音像出版物,通过运用现代化的视频手段,忠实地记录、再现了云南的苗族、彝族、白族、花腰傣、壮族这五个民族的手工刺绣技艺及部分作品,并将其编辑制作为视频DVD+图录的形式,以合集套碟及单集碟出版发行。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云南民族民间独有的手工艺术的价值,欣赏刺绣作品独特的魅力。

“我们做的就是挖掘、收集彝绣的根和魂。”现在,云南楚雄州高度重视彝族文化、尤其是彝族刺绣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文化传承、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坚实彝族刺绣产业发展的步伐。彝族刺绣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彝绣产业要进一步发展,需要结合市场,紧抓创新,在“回味感”和“地域性”做文章,把彝绣产业打造成一个地域性文化品牌。

视频 |《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戏剧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彝族戏剧》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