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访谈工作,是在与死神赛跑

2019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原来我是中国人——新中国云南第一代少数民族妇女工作者口述史》正在实施中。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摄制组走遍云南,倾听新中国云南第一代少数民族妇女工作者们讲述:在当年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建设过程中,民族政策在多民族的边疆地区是如何影响那一代人?当时少数民族妇女的成长有什么样的历程?那时的经济、社会、文化的样貌是什么样?在她们的讲述中,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共产党的认知与认同建设其间,有着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

 以史为鉴。只有更清楚地知道我们的国家是如何走过来的,我们才会尊敬来之不易的一切,而不是以理所当然的心态对待。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研究员,本项目学术支持、主创之一的伍琼华老师,讲述《原来我是中国人——新中国云南第一代少数民族妇女工作者口述史》的前言故事 “这一辈子,我很幸福!”  《原来我是中国人——新中国云南第一代少数民族妇女工作者口述史》缘起 ; 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年轻编辑李姗也无限感叹 “在亲耳听到建国初期曾投身于边疆解放和发展工作的妇女工作者们讲述那段艰苦奋斗的岁月之前,我实在无法想象眼前的别致风情和祥和市井居然那么地来之不易。”


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短短七八年间,云南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接受国家概念教育、爱国教育、民族团结教育,迅速实现转型期的平稳过渡和社会的巨大改观,少数民族同胞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更难得的是,这些变化是在云南边疆总体保持稳定、社会没有出现动乱、民族地区群众对党和祖国向心力空前增强的过程中发生的,这既是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党中央的云南边疆民族关系实践工作的胜利。无数个诸如刀麻果奶奶这样的新中国少数民族工作者们,因为了解熟悉本民族、本地区文化,在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特别是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问题上,具有亲和力、说服力和示范力。这在当年面临多种复杂关系的民族多且国界线较长的边陲云南,是其他人其他工作无法取代的。

岁月如梭,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时,云南第一代少数民族妇女工作者基本年事已高。那些有血有肉、情义深厚的真实历史片段正渐渐被岁月掩埋……我们的访谈工作,是在与死神赛跑。

2018年7月,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摄制组采访当年少数民族妇女工作者之一、从不识一个汉字到成长为一位大学副教授的的刀麻果奶奶。她讲述她和身边众多当时不识汉字、不知国家的少数民族同胞是如何成长起来的—— 刀麻果奶奶最早的工作经历,是从开始学习“中国”、“我是中国人”,因为“那时我们只知道陇川,连陇川是属于云南管的都不知道,更不要说中国、我们是中国人这样的概念。” 正是刀麻果奶奶的讲述让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确定了这个原创音像出版项目的主题《原来我是中国人》。

2019年3月,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惊闻刀麻果奶奶辞世。新中国云南第一代少数民族妇女工作者们生活和工作的那个年代,留下的何止是唏嘘......谨以《原来我是中国人——新中国云南第一代少数民族妇女工作者口述史》向一直给予我们生命养料的土壤、还有为我们提供生长条件的前辈们道一声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