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匠心致匠人 《大理守艺人》在北京首发

55396efd14282ecf78e4df12fbc9e36.jpg

880eb70b44cc07c0c49c735529c95ef.jpg

d13c53b1b55fad4f87c060b6467914d.jpg

1d237d030cc505cb7c5c00edbc6d6c6.jpg

IMG_2375.JPG

图片| 深山集市·风花雪月大理专场现场

8月3日,深山集市·风花雪月大理专场全国首站正式在北京侨福芳草地拉开序幕。开集仪式上,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三集非遗文化纪录片《大理守艺人》正式首发,让现场数千位“赶集人”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不期然间走进了大理手艺人的世界。

云南大理有着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作为西南边陲的历史文化重镇,自古就被誉为“文献名邦”,以及“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是文化遗产较为富集的地区。十三集中英文非遗文化纪录片《大理守艺人》囊括大理银器、木雕、土陶、布扎、剪纸、凤羽砚、火草布、甲马、石雕、泥塑、瓦猫、下关沱茶和手工造纸十三项民族手工技艺,内容丰富多彩,风格亲切自然。通过选取各门类 2-4 位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并展示其情怀、技艺和作品,表现非遗技艺的精湛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也点出了手艺人独有的匠心和乡愁。

十三集中英文非遗文化纪录片《大理守艺人》是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2017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历经三年的策划拍摄和制作,该纪录片既客观严谨的讲述大理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又最大限度地利用影视艺术手段,使整部作品集思想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出版价值和重大文化积累价值于一身,在精彩荟萃的浓缩影像里,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地描摹和展示了大理手工技艺传承与发展的历史脉络。

这十三个门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大理先民的生产生活,又在劳动人民的智慧创新与手艺人的文化情怀里得到升华,镌刻着历史的温度,蓄积着文化的能量。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大理守艺人》与大理尚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拍摄大理州手工艺类非遗项目及相关代表性传承人,以亲切、优美又极富文化深度的语言风格和影视效果,讲述与呈现大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手艺和理念的精彩技艺。《大理守艺人》旨在通过影像将手工艺与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关系表现出来;将手工艺与传承人的关系表现出来;将手工艺的现存状态与发展趋势的关系表现出来;将手工艺的继承与创新、历史与当下的关系表现出来;将手工艺精湛的制作流程表现出来;在科学客观严谨地阐述内容的同时,《大理守艺人》最大程度的利用影视手段发挥画面的艺术感,力争达到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以此使大理的非物质文化能被更多的人所熟识,能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认可,带来文化产业方面的投资和支持,使其能够源远流长,永葆生机。

cbb784d9c718521dfe6999ddd9a7e5d.jpg

27462d4c2db2c459511676cb1c489a6.jpg

9.jpg

 图片 | 十三集中英文非遗文化纪录片《大理守艺人》视频截图。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少数民族,白族在文化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名扬古今中外。大理作为白族主要聚居地,是白族文化留存最完整的地方。大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白族文化的一个缩影,研究白族文化,大理的手工艺是其中较为重要的项目。少数民族手工艺是当地民众在社会发展演变过程中运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来的,手工技艺及手工实物是看得见的文化,而附着在技艺之上的文化则是无形的,包括少数民族的风俗人文、语言、情感等等,实操的技艺可以传承,难的是在这个传承的过程中能够完整的将人文方面的民族文化保留下来。《大理守艺人》中涉猎的大理银器、木雕、土陶、布扎、剪纸、凤羽砚、火草布、甲马、石雕、泥塑、瓦猫、下关沱茶和手工造纸十三项民族手工技艺,只是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微小的一部分,却是集中体现白族文化的重要门类,也是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典型体现。

作为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2017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三集中英文非遗文化纪录片《大理守艺人》在历经三年的策划拍摄和制作后,终于即将面对大众。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创作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贡献。《大理守艺人》致力于对云南优秀民族文化进行传承与保护、对云南民族传统手工技艺重点关注外,也是对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