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记录傈僳族古老传统的音节文字,是中国最后一种国家认定的少数民族文字

1.jpg

古早时期,傈僳族没有文字,普遍使用刻木、结绳的记事方法。很多历史、风俗、哲学、传统道德等需要传承下来,就只有靠傈僳族的智者比帕有意识地来记住并传唱,比如创世古歌《创世纪》里很多的内容是对混沌世界的认识、重大事件的叙述、伦理做人的教育等内容,这其实和汉族的记史差不多。

直到上世纪初,云南维西县傈僳族农民哇忍波创制了傈僳族音节文字,才在傈僳族几千年的发展史中,第一次以本民族文字的形式、而不是言传口授的形式来记录和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正是因为傈僳族音节文字这种独特的载体,才最早将傈僳族的历史、天文、历法、医药、文学艺术等有了文字记录。这对于研究古代傈僳族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变迁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音节文字的出现结束了傈僳族无文字的历史、给后人提供了学习、借鉴本民族历史、知识、经验、技术的载体。

2.jpg

3.jpg

图片 | 早期的傈僳族音节文字残片。

傈僳族的文字主要有四种。第一种就是哇忍波创制的傈僳族音节文字;第二种文字是由英国人傅能仁和缅甸克伦族青年巴托以拉丁字母为基础,于上世纪20年代初创制的老傈僳文;第三种是“格框式”的拼音文字,这种文字是英国传教士王慧仁根据云南武定县滔谷村的傈僳语言为基础创制的文字;第四种是上世纪50年代初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以汉语拼音字母为基础创制并经国务院批准使用的新傈僳文。现在使用较多的是新、老傈僳文。

傈僳文音节文字的创始人哇忍波,也是傈僳族的第二十代祭天师。他从小家境贫寒,没有读过书,10岁就跟随尼扒(巫师)学习占卜、祭祀的知识。13岁的时候,他父亲去世了,家里将一块地典当来治丧。作为典当契约的是一块刻着三转三道记号的木板,意思是日后用三块银元赎回。后来哇忍波去赎地时,对方却说那木板上三转三道是表示要交3块银元的利息……最后地和钱都被对方强行骗走了。

这事对哇忍波触动很大。他想到如果用文字来写契约,就能明明白白,谁也赖不了帐。后来他母亲也去世了,他一个人靠做农活、编竹器为生。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多,哇忍波深切地体会到一个民族没有文字的痛苦,渐渐在心里萌生了一个愿望:自己来创造一套本民族的文字。到1923年10月17日,哇忍波在麦田里捡回一块质地细软的滑石片,便拔下别在毡帽上的缝衣针,试着写画文字符号。此后,每天坚持写写画画,对创字进行深入思考,解决难题,经过数年的时间,哇忍波终于创造出了傈僳族的文字。

4.jpg

图片 | 傈僳文音节文字的创始人哇忍波的旧照。

 在维西傈僳族传说中,傈僳族在古代是使用文字的,汉族的字写在布上,傈僳族的字则写在獐子皮或竹片上,是在后来在战争和迁徙中失传的。当哇忍波创造出音节文字后,在社会上办学推广了很长一段时间却没有一个确切的名称,当地人依然把哇忍波用音节文字书写的著作和《识字课本》统称为“腊几脱俄”或“玛沙脱俄”,前者意为“獐皮书”,后者意为“竹书”。直到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著名的语言家罗常培、傅懋绩著的《国内少数民族语言概况》一书中,才对哇忍波创造的音节文字下了科学的定义:这是一种音节文字,没有字母,一个形体代表一个音节。此后,有关学术论著在称呼哇忍波所创造的文字时便称之为“傈僳族音节文字”。同时,维西当地人也逐渐用“音节文字”来称呼它。

至此,哇忍波创造的傈僳族文字也成为我国最后一种经认定由本民族自己创造的文字。虽然文字明显受到汉字形体影响,但他本人一个汉字都不认识,只是借用了汉字的一些笔顺,而且汉字是表意文字,而傈僳文是音节文字。

哇忍波在所著的《识字课本》中,把1250个音节文字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了编排,其编排方法是编成了291句长短不一,基本押韵的歌谣,使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上口,记忆深刻。傈僳族音节文字的读写都按照从左至右的竖行来进行,文章或典籍不分所落,从开头到结尾都相连。80年代后整理音节文字典籍时,为了便于书写和印刷才把写字竖行顺序改为横排。在哇忍波的各种遗著中,傈僳族音节文字在书写过程中没有任何标点符号或间隔符号,读时要按内容停顿。

傈僳音节文字的推行则完全靠哇忍波个人的努力。从1928年前后开始,他不仅在家中办学授徒,还走村串寨,所有教学活动不收分文。他编写了《识字课本》,内有1250字,除去重复的,大约在900个字左右。他将这些文字编成长短不一而又大致押韵的291句,近似歌谣,易读易记。教学时,先领大家读音,待读熟以至完全背诵后,再一字一句地教学生对照着读写字形。为鼓励人们学习文字,哇忍波还带头使用自己创立的文字写诗歌和其它文学作品。到1943年,在昆明的报纸上还有数千人使用这种文字的报道。

傈僳族音节文字主要在云南叶枝、康普、巴迪及白济讯范围内推广,人们把它作为记录语言的工具,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直至建国以后,当地有的生产队还用它记工分和用于账目文字,有的地方甚至将它用于写对联和告示。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这种文字的人越来越少。

 5.jpg

6.jpg

图片 | 用傈僳族音节文字书写的祭祀用品。 

哇忍波在推行这套文字的同时,还用它们将自己所继承的傈僳族古老文化遗产记录了下来。《识字课本》、《故事集》、《创世传说》、《种树经》、《占卜书》、《造纸》、《射杀九个黑太阳》、《造太阳月亮》、《哇忍波自传》等等,这些书许多都是诗歌体的,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天文、历法、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历史传说、文化观念、气候变化、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成为十分珍贵的民族文献资料。

云南维西叶枝一带的傈僳族祭天可以追溯到明代,从第一代到第二十代祭天师的名字一直在民间流传。哇忍波是第二十代。哇忍波在十几岁时向傈僳族“多巴”(巫师)学习傈僳族的原始宗教,经过严格的言传口授,把本民族的古老宗教、传统文化继承下来。哇忍波在各种宗教活动中表现出众,后来继任了当地第20代祭天主持人,成为傈僳族公认的领头人物之一。可以说他是傈僳族古老历史、历法和宗教的传播者和保存者。1965年去世的哇忍波,毕生致力于用音节文字记录傈僳族远古传说、历法、天文、农耕、医药、文学艺术等等,这些记录资料现在已成为研究傈僳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

1、二十四部《祭天古歌》记载的是傈僳族最重要的宗教仪式,祭天时呤唱的24部经文,内容包括傈僳族古老的神话传说、历史、自然景象、气候等。是一部从不同方面反映傈僳族历史、文化、发展的“百科全书”。可以不夸张地说傈僳族音节文字虽然只是记录傈僳族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但音节文字更是傈僳族古老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果没有音节文字,那二十四部《祭天古歌》也已失传。

2、《射太阳月亮》是哇忍波用音节文字所记录的民间创世、叙事歌曲。1988年被傈僳族语言学家木玉璋先生翻译整理,文中共有1138行(包括《晒盐经》),从遗著中可以看出傈僳族改造自然、认识自然的艰辛历程。

3、《占卜书》中用音节文字记载了傈僳族的各种占卜方法,书中还绘制有三幅傈僳族太极图。这三幅太极图与流传于汉族中的太极图大体一致,但是运转相反。从书中三幅太极图与八卦有关的占卜法我们可以看到:傈僳族的占卜中只有年占和日占,没有月占,这也许是傈僳族近代占星区别于其他彝语支民族的一大特点。傈僳族太极图的存在,学术界认为对于探讨先天八卦的起源在表示方位及其太极图在天文学上的意义是非常有价值的。

4、《一年天气情况测算结果》,此书用音节文字记录了一年十二个月每一天的天气阴晴预测。书中依然以鼠月为岁首记月的方法,与中国古代夏、商、周三代所使用的周代历法“周历”相同。此书对于研究古代傈僳族的历法和族源关系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数据。

点击购买《 傈僳族创世古歌<创世纪>》     

 https://weidian.com/?userid=1231237001&ifr=shopdetail&wfr=c

7.jpg

8.jpg

9.jpg

10.jpg

图片  |  音像出版物《傈僳族创世古歌<创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