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十三集中、英文音像出版物《大理守艺人》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作为云南历史文化最早发祥地之一,大理白族自治州历史悠久,文化多姿多彩、内涵丰富,是一个让人看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云南大理有着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作为西南边陲的历史文化重镇,自古就被誉为“文献名邦”,以及“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其物质文化遗产星罗棋布、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彩纷呈。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少数民族,白族在文化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名扬古今中外。大理作为白族主要聚居地,也是白族文化留存最完整的地方。大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白族文化的一个缩影,研究白族文化,大理的手工艺是其中较为重要的项目。目前,作为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三集中英文非遗文化纪录片《大理守艺人》在历经三年的策划拍摄和精心制作后,终于面市。
《大理守艺人》以白族布扎、白族泥塑、传统手工造纸、凤羽砚台、鹤庆泥塑、鹤庆银器、甲马、剪纸、剑川白族土陶、剑川梅园石雕、剑川木雕、下关沱茶、彝族白依人火草布织造技艺13项民族手工技艺,在精彩荟萃的浓缩影像里,旨在深入浅出地描摹和展示了大理作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的深厚积淀。
从本期开始,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公号将陆续介绍《大理守艺人》所涉的13项民族手工技艺,欢迎点阅。
视频 | 《大理守艺人》下关沱茶篇片段
少数民族手工艺是当地民众在社会发展演变过程中运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来的。大理各民族传统的手工技艺及手工实物是看得见的文化,而附着在技艺之上的文化则是无形的,包括技艺所涉及的风俗人文、语言、情感等等。虽然,实操的技艺可以传承,但难的是在这个传承的过程中能够完整地将人文方面的民族文化保留下来。十三集中英文非遗文化纪录片《大理守艺人》囊括大理银器、木雕、土陶、布扎、剪纸、凤羽砚、火草布、甲马、石雕、泥塑、瓦猫、下关沱茶和手工造纸十三项民族手工技艺,内容丰富多彩,风格亲切自然。通过选取各门类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并展示其情怀、技艺和作品,表现非遗技艺的精湛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也点出了手艺人独有的匠心和乡愁。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让大理州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较为富集的地区,2011年大理州被命名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目前大理州共公布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450项,其中国家级16项;有代表性传承人2276人,其中国家级12人,非遗保护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四级名录总数位居云南全省前列。
视频 | 《大理守艺人》剑川梅园石雕篇片段
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三集中英文非遗文化纪录片《大理守艺人》既客观严谨的讲述大理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又最大限度地利用影视艺术手段,使整部作品集思想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出版价值和重大文化积累价值于一身,在精彩荟萃的浓缩影像里,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地描摹和展示了大理手工技艺传承与发展的历史脉络。
这十三个门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大理先民的生产生活,又在劳动人民的智慧创新与手艺人的文化情怀里得到升华,镌刻着历史的温度,蓄积着文化的能量。《大理守艺人》以亲切、优美又极富文化深度的语言风格和影视效果,讲述与呈现大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手艺和理念的精彩技艺。《大理守艺人》旨在通过影像将手工艺与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关系表现出来;将手工艺与传承人的关系表现出来;将手工艺的现存状态与发展趋势的关系表现出来;将手工艺的继承与创新、历史与当下的关系表现出来;将手工艺精湛的制作流程表现出来;在科学客观严谨地阐述内容的同时,《大理守艺人》最大程度的利用影视手段发挥画面的艺术感,力争达到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以此使大理的非物质文化能被更多的人所熟识,能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认可,带来文化产业方面的投资和支持,使其能够源远流长,永葆生机。
也正是因为这份历史的温度和蓄积着文化的能量,思想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出版价值和重大文化积累价值于一身的大理手艺人,成为了大理守艺人。而对于守艺人来说,在漫长的岁月当中专注于一、执着于一事,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时光不尽,匠心不灭,手艺不止。
视频 | 《大理守艺人》鹤庆银器篇片段
作为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2017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三集中英文非遗文化纪录片《大理守艺人》在历经三年的策划拍摄和精心制作后,终于面对大众。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创作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贡献。
《大理守艺人》致力于对云南优秀民族文化进行传承与保护、对云南民族传统手工技艺重点关注外,也是对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探索。
- 浏览 6229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