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宣纸甲天下,鹤庆棉纸誉西南

微信图片_20210218170830.jpg

图片 | 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十三集中、英文音像出版物《大理守艺人》

“安徽宣纸甲天下,鹤庆棉纸誉西南”。云南大理鹤庆白族传统手工造纸在西南造纸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手工造纸史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白族传统手工造纸技艺入选为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点在鹤庆县龙珠村。 

大理鹤庆龙珠村和灵地村是白族手工造纸技艺的典型代表村落,其传承和发展有五个阶段的分期:主要是早期的传统手工造纸(包括唐、宋、元、明四个时期)、清朝时期、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时期。各阶段鹤庆传统手工造纸的传承和发展方式—— 以祖传为主,兼有师传。鹤庆传统手工造纸传承历史悠久,其背后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是中原古法造纸的再现、是当地村民生计方式的重要体现、具有宗教信仰的价值,是鹤庆白族文化的聚焦点。

视频 | 《大理守艺人》传统手工造纸技艺篇片段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文化比较发达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大理素有“文献名邦”之称。作为文化发达的标志纸和造纸法很早就由内地传入了白族地区,并由当地白族人民结合自己的习俗造出了有本民族特色的纸张,补充和丰富了我国的造纸术内容,造纸技术还从白族地区影响到云南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并与缅甸、泰国、孟加拉等国家的造纸术都有一定的技术关系。对白族造纸技术的探讨,将有助于研究历史上中国西南和东南亚地区的科技发展状况。

从明清时期以来,云南鹤庆县就是白族造纸业的中心,历史上它曾对云南很多少数民族的造纸业产生过重大影响,直到今天仍保留有传统工艺造纸法。至于鹤庆的造纸技术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则是一个很难考究的问题。在大理州文管所保存的佛图塔出土的经卷中有《大通方广经》残卷,卷末有“玄化寺内造镇”、“造经施主三宝弟子某某某修”等字样,另一《大通方广经》残卷上有“至正二十六年太岁丙”等字,所以,很可能元代至正26 年(1366 年) 在鹤庆的玄化寺已用鹤庆棉纸制造经卷。

由于鹤庆到清代才流传下来地方志,所以,见于地方志的鹤庆造纸业也迟至清代才开始有记载,如清《鹤庆州志. 物产》记载,当时鹤庆生产“白纸、草纸、锡箔纸”。这与今天鹤庆手工纸的种类是一致的。民国9 年(1920 年)《鹤庆劝学所造报地志资料》(抄本) 记载说:“鹤属工业大宗草纸、棉纸二种,产地在灵地坡、龙珠、厚本阱等处,以竹麻、柘皮( 即构皮) 为原料,用途甚广,销迤西一带。每年生产草纸三千驮,棉纸一千余驮。”这是民国初鹤庆手工纸的生产情况。

鹤庆传统造纸业大都集中于六合、龙珠等地,这些地方原料丰富,水质很好,主要生产白棉纸和竹纸等。

视频 | 《大理守艺人》传统手工造纸技艺篇片段

白棉纸的原料是构皮,构皮纸的生产见于云南的白族、傣族、汉族,早在晋代云南已懂得使用构皮,《太平御览》卷791 引郭义恭《广志》说“墨濮在永昌西南, 山居耐勤劳。其衣服妇人以一幅布为裙,或以贯头。丈夫以构皮为衣。”说明当时云南少数民族已能够制造构皮布,从制作构皮布到制造构皮纸,在技术上是十分容易的。鹤庆白棉纸的产地主要在鹤庆六合乡一带的灵地、上木禾、地基蜜、松园、濞龙等白族村庄,而以灵地最多,全村300 多户人家,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家都在造白棉纸,以每户人家为一个造纸作坊单位。并且几乎一年四季都在造纸,曾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白棉纸的原料为构皮,构树是桑科乔木,表皮很滑嫩。制造鹤庆白棉纸的构皮原料来自鹤庆中江镇及朵美一带,有栽培及野生两种。构树在2 至3 龄即可砍伐其树皮,一般在春季、秋季或冬季砍伐,所以当地有春构、秋构、冬构几种称呼,每棵树的砍伐周期是两年。在灵地村,白棉纸土法生产工艺流程为: 浸泡——加石灰——蒸煮——去灰——压榨——抹灰——二次蒸煮——洗涤——舂碓——加药——捞纸——榨水——揭坑——裁齐

从以上工序来看,白族传统制造白棉纸的工艺和陕西长安县土法造构皮纸的工艺过程比较接近,只是一些具体操作方式有所不同,如鹤庆白族用木榨,长安县汉族用石榨; 鹤庆用石碓,长安县用牛碾;纸药也很不相同,白族的纸药使用沙松树根是其一大特色,另外,具体的工艺流程也有相当大的区别。尽管鹤庆生产白棉纸的村庄很多,但规格只有一种,仅厚薄有不同的差别,一般长约52CM ,宽约50CM。鹤庆白棉纸的特点是纸质匀细、洁白、坚韧、轻盈柔软。除白族民间作为书写绘画用纸外,用于包裹或裱糊都很适宜。

云南少数民族的手工造纸如同一部活的中国造纸史,保存有从非常原始到比较先进的手工造纸技术,并可复原中国古代造纸业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过去的白族纸工还能制造花帘纸,就是迎光看纸时,可见各家的专用图案或名字的一种加工技术。这实际上就是现代的水纹纸(或称为砑花纸) 技术。

由于白棉纸虫不蚀,不变色,过去白族写契约一定要用白棉纸,常常还用作扎纸花、剪鞋样、糊灯笼和糊窗子等。在民间艺术中(例如大理吹吹腔) ,还多用白棉纸制成各种面具,如大花脸、大头娃娃等脸谱。小孩玩的不倒翁、蝴蝶等玩具以及民间娱乐的风筝也用白棉纸制成。白棉纸比一般的构皮纸坚韧,纵横向拉力强,银行常用于捆扎钞票,捆钞票的白棉纸一般裁成10CM 宽,50 - 60CM 长。白棉纸吸水性和吸油性都很好,昆明一些工厂至今仍用鹤庆的白棉纸去擦机器。

2.webp.jpg

3.webp.jpg

4.webp.jpg

图片 | 鹤庆是一个充满传说与神话的美丽小镇,这一带地区水质较好被认为是白族传统手工造纸技艺的基础。

白棉纸比其他地方的构皮纸白(这大概是由于大理鹤庆这一带地区水质较好的原因) ,并且相对较细薄,纸张的尺寸也较大,白棉纸的帘纹为直纹,过去的白棉纸,其帘纹也较细(现在竹帘大都来自四川,帘纹已不能作为鉴别纸产地的依据) ,有经验的纸工一眼就可分辨出白棉纸与其他地方构皮纸的区别。

在云南各民族的手工纸中,鹤庆白棉纸的技艺水平是很高的,可以说是云南最驰名的纸张。著名科学史学专家袁翰青先生曾列举了六种中国有名的手工纸,其中就有云南的构树皮纸,即指鹤庆的白棉纸。白族人民精巧的技术为本民族的传统技艺赢得了声誉。

明代的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说,构皮纸也称为“绵纸”,可见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通常的称呼。然而,由于白族制造的构皮纸较白,其特征很明显。所以,鹤庆“白棉纸”与一般的“绵纸”又可区别开来。80 年代以后,由于书画用纸很少了,白棉纸主要作为祭祀用的钱纸,对质量要求不高, 此时在抄纸前则可掺入旧纸,即把旧纸舂细,放入捞槽中,与新的构皮纸料混合,搅拌均匀即可抄纸,这道舂细工序一般是妇女做。当然,若客户用纸对质量特别是纸的物理强度有要求时,作坊制作时就不掺旧纸。

鹤庆白棉纸曾对云南手工纸有重大影响,清代和民国年间,云南很多地方都来学习,见于记载的如丽江,云县、云龙等县。大理云龙老末村也是从清代到现代一直生产白棉纸。据说,老末造棉纸始于清道光年间,当时有个姓袁的从鹤庆来此安家,就将造纸技术传入了老末,以后老末就成为当地有名的造纸村,一直到现在仍在用构树皮生产白棉纸,最多时一人一天可生产1500张至2000 张,一般只在本乡内出售。丽江县境内金沙江畔的金江白族乡也生产构皮纸,有意思的是,其中有一个村就叫产构村,可知这里的造纸原料是相当丰富的。


视频 | 《大理守艺人》传统手工造纸技艺篇片段

大理作为白族主要聚居地,是白族文化留存最完整的地方,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方面因独树一帜而名扬古今中外。这些手工技艺及手工实物是看得见的文化,而附着在技艺之上的文化则是无形的,包括技艺所涉及的风俗人文、语言、情感等等。实操的技艺可以传承,难的是在这个传承的过程中能够完整的将人文方面的民族文化保留下来。作为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2017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三集中英文非遗文化纪录片《大理守艺人》在历经三年的策划拍摄和精心制作后,终于面对大众。《大理守艺人》以白族布扎、白族泥塑、传统手工造纸、凤羽砚台、鹤庆泥塑、鹤庆银器、甲马、剪纸、剑川白族土陶、剑川梅园石雕、剑川木雕、下关沱茶、彝族白依人火草布织造技艺13项民族手工技艺,在精彩荟萃的浓缩影像里,深入浅出地描摹和展示了大理作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的深厚积淀。

也正是因为这份历史的温度和蓄积着文化的能量,思想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出版价值和重大文化积累价值于一身的大理手艺人,成为了大理守艺人。

点击购买《大理守艺人》     

 https://weidian.com/?userid=1231237001&ifr=shopdetail&wfr=c

微信图片_20210218170844.jpg

微信图片_20210218170848.jpg

微信图片_20210218170852.jpg

1.jpg

图片 | 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十三集中、英文音像出版物《大理守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