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守艺人——传统手工造纸技艺及其传承人尹旺松

微信图片_20210219095335.jpg

图片 | 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十三集中、英文音像出版物《大理守艺人》

大理鹤庆白族手工造纸技艺由来已久,早在唐代,樊绰便在所著《蛮书》中有过记载。鹤庆产的白棉纸薄如蝉翼、韧似锦绫、纸质细腻、厚薄均匀,防虫、防水性高,是书写、刊刻、裱褙、包装和民俗用品的理想材料,有着“安徽宣纸甲天下,鹤庆棉纸誉西南”的美誉。

大理鹤庆龙珠村坐落在漾弓江畔,白族手工造纸技艺在这里得到了较好的沿袭和传承,选料、浸泡、蒸煮、碱化、漂洗、制浆、抄纸、柞水、批揭等工序都还是传统的样子。

鹤庆县松桂镇龙珠村的尹旺松是目前鹤庆唯一一位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手工造纸项目传承人。尹旺松从小习得父亲尹相卿手工造纸“真传”,在祖辈抄土草纸、白棉纸的基础上,造纸技艺不断精进,目前,已开发出白棉纸、草花纸、二甲纸、手抄宣纸、复古灯罩、手工绵纸本等十余个品种。

1.webp.jpg

2.webp.jpg

图片 | 漾弓江畔的大理鹤庆龙珠村一隅及造纸传习所招牌。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龙珠村里一年一度“谢龙”的日子,是对村畔漾弓江的祈福与酬谢活动。尹旺松虽然不知道这样的传统从什么时候开始,但他却十分清楚水源对于传统手工造纸的重要性,并深知水质条件对纸张质量有着决定性影响。也正是这样的原因,鹤庆传统手工造纸大多集中在水量充足、水质良好的龙珠、六合等地。

对于传统造纸人来说,“谢龙”仪式意义非凡,关系重大,容不得一点马虎。在准备好香烛和祭品之后,尹旺松出发去往自家造纸的作坊,接下来的仪式将在这里举行。作坊坐落在漾弓江畔的龙珠村尹旺松家,内部装饰文艺复古,有抄纸帘架、帘子、石磨、劈纸架、棕披刷、耙子等手工造纸工具,还有尹旺松制作的手工复古灯罩、手工本和抄制的一些绵纸、宣纸等等。可以说,这是白族手工造纸的“活态展示”。

 

视频 | 《大理守艺人》传统手工造纸技艺篇片段

如今,在大理鹤庆县几十家手工造纸作坊中,甚有名气的要属松桂镇龙珠村尹旺松家的作坊。尹家世代与纸结缘,从祖上开始手工造纸传承到尹旺松这一代,已经200多年了,今年51岁的尹旺松是家里的第九代传人,也是“正和记”这块百年招牌如今的承接者。

尹旺松的父亲尹相卿也是技术高超的造纸匠人,尹家手工造纸传统技艺,在他的手上得以不断改进。正是受祖辈和父亲的影响,年仅16岁的尹旺松决心学习家传之术、传承手工造纸技艺。尽管早已学有所成,并顺利研发出了万松记宣纸、漾弓棉纸、东巴艺术纸、带丝茶叶包装纸等几十个品种的手工棉纸,但初学手工造纸之时技艺工序之繁琐,用工耗时之细密,依然令尹旺松敬畏不已。

 

视频 | 《大理守艺人》传统手工造纸技艺篇片段

漾弓江和金沙江流域两年生的构树,树皮肉质肥厚,纤维洁白且细长柔软,吸湿性强,是尹旺松平日里最为常用的造纸原料,在他看来,只有这样的构树皮,才能做得出质量上乘的白棉纸。

每年,树叶落尽的冬季和清明过后的春发时节,是采集构树皮的最佳时期,而“春构”与“冬构”两种树皮的差异,也终将在纸张最后的呈现中得以区分。

春发时节采集的构树皮,称为“春构”;寒冬时节采集的构树皮,称为“冬构”。年复一年,匠人们就地取材,物尽其用,对自然材质的特殊性变化加以人为智慧的把控,造物之心,生于惜物之情,在灌注虔诚与敬畏之后,融于每一个平常的时日。

3.webp.jpg

4.webp.jpg

5.webp.jpg

微信图片_20210219095845.jpg

6.webp.jpg7.webp.jpg

图片 | 尹旺松在自家作坊里用祖传的技艺及传统工具造纸。

“蒸煮”是白族手工造纸技艺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其目的主要是将粘连在纤维之间的果胶、木素等去除,使纤维分散开来形成纸浆。

尽管作坊里的师傅们个个经验老道,都是造纸的一把好手。但每每煮料,尹旺松却还是要亲自动手,因为蒸煮原料没有把控好,就是再好的师傅都很难造出来好纸。

传统造纸中蒸煮和漂洗的过程需要借助石灰、灶灰进行腐蚀、脱皮和漂白,反复十余次的冲洗、揉皮之后,便要开始制浆。在鹤庆县龙珠村,人们常用的制浆方式叫做打碓,也叫踩碓,通常需要两个人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在反复的捶打和舂捣之后,浆料中的纤维得以分丝和帚化,变得更加强韧。然而,除却繁复的人力操作之外,打碓,有时也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8.webp.jpg

图片 | 尹旺松的媳妇儿也是作坊里的重要手工技艺师傅。

抄纸是与纸张成形关系最为密切的一道工序,也是造纸过程中技术含量要求比较高的一个环节。纸的厚薄匀称取决于抄纸师傅的手艺和来回推拉摇晃的力度。抄纸的多少是关键,要反复的练习才能找到最佳的手感。

尹旺松家的做纸技艺一直坚持用祖上传下来的工艺,不捡漏,并用原生态的植物做滑水。滑水的品质和用量往往决定了纸张的韧性与柔软度,用仙人掌发酵成的滑水,黏性与稠度俱佳,最有利于纸浆的固化成形。

经过这几年的琢磨,尹旺松制作的手工绵纸本,也采用抄制的绵纸作为书页,用绵纸搓成的棉线作为装订的线,印章和字都是纯手工盖上和写上的。

9.webp.jpg

图片 | 尹旺松制作的手工绵纸本,用绵纸搓成的棉线作为装订的线,印章和字都是纯手工盖上和写上的。

从蔡侯纸的诞生到历代演变、直至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手工纸早已成为记录中华文明发展史的重要载体,是历代匠人与文人双重智慧相结合的产物。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市场的洗涤,手工纸的命运几经起伏,传统手工造纸技艺越发弥足珍贵。由于白族造纸技艺远近闻名,大理漾濞、建水、洱源等县和丽江、怒江等市的手艺人纷纷慕名前来龙珠村学习,尹旺松也都尽心尽力指点,这些年手把手带出了不少徒弟。关于传承与未来,尹旺松有着自己的忧虑,也有着自己的态度——在白族传统手工造纸技艺的基础上,要有意识地创新开发高端书画纸、艺术纸之类的一些东西,这能为传承手工纸奠定更好的基础。

视频 | 《大理守艺人》传统手工造纸技艺篇片段

大理作为白族主要聚居地,是白族文化留存最完整的地方,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方面因独树一帜而名扬古今中外。这些手工技艺及手工实物是看得见的文化,而附着在技艺之上的文化则是无形的,包括技艺所涉及的风俗人文、语言、情感等等。实操的技艺可以传承,难的是在这个传承的过程中能够完整的将人文方面的民族文化保留下来。作为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2017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三集中英文非遗文化纪录片《大理守艺人》在历经三年的策划拍摄和精心制作后,终于面对大众。《大理守艺人》以白族布扎、白族泥塑、传统手工造纸、凤羽砚台、鹤庆泥塑、鹤庆银器、甲马、剪纸、剑川白族土陶、剑川梅园石雕、剑川木雕、下关沱茶、彝族白依人火草布织造技艺13项民族手工技艺,在精彩荟萃的浓缩影像里,深入浅出地描摹和展示了大理作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的深厚积淀。

也正是因为这份历史的温度和蓄积着文化的能量,思想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出版价值和重大文化积累价值于一身的大理手艺人,成为了大理守艺人。

点击购买《大理守艺人》     

https://weidian.com/?userid=1231237001&ifr=shopdetail&wfr=c

微信图片_20210219095352.jpg

微信图片_20210219095356.jpg

微信图片_20210219095400.jpg

1.jpg

图片 | 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十三集中、英文音像出版物《大理守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