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亡之旅——怒江各民族群众援救中国远征军人员纪实

11.jpg

22.jpg

图片 | 《救亡之旅——怒江各民族群众援救中国远征军人员纪实》有中文、英文、傈僳族语、怒族语四个版本。

历史背景        

1942年2月至1945年1月,跨时近三年的滇缅大会战先后有30万中国军队参战 。它由两阶段三部分组成:第一阶段是1942年中国远征军一路第一次入缅 。10万大军以它瘦弱的身躯扛起世界反法西斯大旗,踏上出征缅甸的征程,可惜战事失利,中国抗战生命线滇缅路被掐断,日军侵入滇西,中华民族抗日斗争进入最困难时期;第二阶段是1944年春至1945年初的缅北滇西大反攻,由中国驻印军队向缅北发起反攻与中国远征军向滇西发起反攻两部分组成。这一仗,中国军队东西协同,积极配合美军太平洋战场,解救了英军英帕尔之困,打通中印公路,收复滇西失地。反攻胜利对抗战全局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但是,滇缅大会战的第一阶段滇西抗战艰苦而惨烈。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出国时是一个拥有1万余人的加强师,最终回到国内仅剩2600余人,伤亡达75%以上。师长戴安澜负重伤,1942年5月于缅甸逝世。

当时,中国远征军第五军直属部队及九十六师约四万人选择从缅北葡萄翻越高黎贡山途经怒江福贡撤退回国。远征军穿越野人山,走出热带丛林,无数英烈魂留异乡,最后只有6000多名远征军历经千辛万苦回到了中国怒江。

滇西抗战,还难在丛林环境。80年前的怒江大峡谷一带,号称 “乌鸦飞不过猴子见了掉眼泪 ”。很多远征军官兵并未战死沙场,而是意外于不适应高黎贡山、碧罗雪山等地自然环境造成的饿死病死冻死、还有原始森林中的食人蚁蚂蝗毒虫毒草甚至野兽的侵袭。溃败远征军人员入境时,个个骨瘦如柴、举步维艰,连自己的枪都背不动。

但是,怒江各民族男女老少为援救撤退远征军人员却创造出了“ 一根篾溜渡过千军万马 ”的奇迹。他们跋山涉水运抬枪炮、救助伤员;通宵达旦赶编蔑溜、运送过江;家家户户捐出粮油、让屋腾地……正是因为怒江各族人民倾其所有、竭尽所能的支援,保护溃退的远征军安全回到国内并为1944年的大反攻重振旗鼓…… 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大反攻,先后出动了近20万人大军强渡怒江,攀越高黎贡山,苦战8个月16天,以伤亡66294人的惨重代价,歼灭日本侵略军21057人,收复了怒江以西大片国土,撼动世界。

滇西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场英勇悲壮的战争中,云南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倾其所有,配合军队内惩汉奸、外御强敌,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中国远征军第五军及第九十六师途经怒江福贡归国时,福贡及碧江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人烟稀少,仅仅两万余人,并且生产力落后,民众生活艰苦。但就在这样一个极其艰苦和恶劣的条件下,怒江各族人民万众—心,在历时半年的时间里,在行程长达 200多公里的崎岖山路上,不仅提供了大量的粮食,还组织了大量的民夫帮助远征军过境。

当时正值春荒饥谨,贫困的怒江各族人民依然咬紧牙关节衣缩食,甚至将口粮也捐做军粮。怒江当时最大、最富有的六库土司段浩把家里库存的粮食全部上交,自己一家基本就靠野菜度日。抗战结束后,段土司的家产已经耗散2/3。

与此同时,怒江当地的一些有识之士积极努力发动群众,尽可能做一些思想动员工作,让乡亲们认识远征军,理解归国部队的艰辛和困难,从而支持援助部队的粮食征集工作。怒江各个县都为接送远征军人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也是对当地群众进行的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为 1944年的怒江大反攻,也就是滇西大反攻作好了群众基础工作。

据资料显示,仅1942年5月—9月,怒江各地先后出动了民夫10000余人,支援粮食、柴薪、草料等各数十万斤。待到1944年远征军大反攻时,整个云南已经很难再找到适龄壮丁了。历史将不会忘记,祖国会永远记住,怒江各族人民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曾做出的重大民族牺牲和历史功绩,而这一历史功绩将永远载入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史册。

2020年,《救亡之旅——怒江各民族群众援救中国远征军人员纪实》在历经四年的策划拍摄和精心制作后,郑重面世。作为“十三五”国家重点音像制品出版规划项目,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救亡之旅——怒江各民族群众援救中国远征军人员纪实》旨在谱写一首民族团结、万众一心、共同抗日的颂歌。

云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云南省中国近代史研究会会长、著名历史学家吴宝璋,原怒江州政协文史委主任、怒江抗战历史研究学者李道生,原怒江州文物管理所所长包秀芬等专家学者都在《救亡之旅——怒江各民族群众援救中国远征军人员纪实》中以实例和史证阐述当年那感人至深的历史一幕。

累累弹痕今犹在,血肉长城谱壮歌。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云南省工委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团结国内各少数民族共同抗日的方针政策,提高了云南各少数民族人民的政治觉悟及主人翁责任感,激发了各族人民的抗日救国热情,各族各界人民为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以各种形式抗击日本侵略者,那些由汉族和佤、傣、拉祜、布朗、景颇、傈僳、回、藏和白族等少数民族组成的抗日队伍,风起云涌,波澜壮阔,被统称为“滇西义勇军”,先后共达10万之众。这样多的各民族兄弟姐妹前赴后继,共同御外,“誓死杀东洋”,“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将血肉之躯筑进中华民族伟大抗日战争的长城之中,使抗战之火形成燃遍滇西大地的燎原之势,给日寇予沉重打击,这种情形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极为罕见。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团结精神的空前升华,体现了滇西人民极大的爱国热忱,谱写了云南各族儿女最宏伟壮丽的抗战史诗。

抗战硝烟早已散尽,抗战精神永存世间。在对历史的回望中,我们汲取前行的力量,迈向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33.jpg

图片| 史料。进攻密支那远征军的重机关枪队在火线上。

44.jpg

图片| 史料。横渡怒江。

55.jpg

图片| 当年远征军归国经过的志建朵渡口的现景。

66.jpg

图片|当年远征军归国经过的拉马底渡口的现景。

点击购买《救亡之旅——怒江各民族群众援救中国远征军人员纪实》     

https://weidian.com/?userid=1231237001&ifr=shopdetail&wf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