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策划摄制出版的《彝族口头传唱史诗<阿细先基>》跻身国家民族文字出版项目库入库项目、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入选项目。
云南民族大学教授、文学博士、彝族学者龙珊在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彝族口头传唱史诗<阿细先基>》一片中接受采访时说“《阿细先基》是在阿细文化大框架背景之下,所孕育产生出来的一朵艺术奇葩。从文化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它表现的形态来说,它和阿细人另外一个蜚声中外的民族民间舞蹈阿细跳月,可以说是共伴相生的。阿细人在进行阿细跳月的时候,往往也会孕育出《阿细先基》的传唱。当然,在不同的场域,它在曲调上、在表达的内容上和情感抒发上,还是有着它不同的场域的艺术特征和美学原则。”
视频 | 《彝族口头传唱史诗<阿细先基>》片段
作为彝族的其中一支,今天的阿细人主要居住在云南弥勒、石林、泸西和丘北等地。他们仍然保存着许多神秘的文化风俗,有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创世史诗《阿细先基》,有神秘的祭火活动,还有欢快奔放洒脱的阿细跳月。
阿细跳月是彝族阿细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阿细跳月阿细语称“嘎斯比”,即“欢乐跳”之意,因多在月光篝火旁起舞,抗日战争时期始称“阿细跳月”。它发源于云南省弥勒市西三阿细人聚集区,流行于云南弥勒、石林、泸西等地。阿细跳月是青年男女社交娱乐形式,男舞者弹大三弦或吹笛子,女子合着节拍与男对舞。或者牵手围圈,左右摆动,拍掌踹脚,旋转而舞。
“跳月”来历传说颇多,但都与火相关:一说源于劳动,在古代刀耕火种时,烧过的灌木桩容易刺伤脚掌,撬窝播种时常跳起跳落,演化而成舞蹈;一说阿细山寨因“天火”成灾,阿细儿女阿者与阿娥率民众奋勇扑火,因大地被烧烫,便双脚轮换弹跳,而形成今天“跳月”的基本动作。二说是很早以前, 彝族阿细人民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每当春耕时节,他们白天给土司头人干活,夜间才能借着月光赶种自己的“火地”。在火灰尚未熄灭的地里,人们光着脚板劳动,脚被烫疼了就抬起来跳两下,还“啧啧”地喊两声,这也就形成了“跳月”的基本步伐。
图片 | “阿细跳月”是阿细青年男女社交娱乐形式。
“阿细跳月”节奏明快,舞姿粗犷奔放,有老人舞和青年舞。老人舞弹的是小三弦,舞步轻慢稳重。青年舞则热情激越,是男女青年沟通感情,选择对象的自娱活动。每当节日或农闲,邻近村寨未婚的成年男女青年先约定聚会的时间地点,届时,如一方失约,另一方则于路中用石头压上树枝,表示“压魂”( 魂是彝族对生命的诠释),被压一方须说明原委,道歉并得到谅解,可再订日期。这种约会,甲村来男,乙村只能来女。相会前,女方在林中梳妆打扮,故意磨时间。男方明知女方在梳妆,也故意把短笛吹得短促,把大三弦弹得急迫,一方急,一方缓,别有一番情趣。就在笛悠弦扬时,女方拍着清脆的掌声跳出树林,在草坪上列队与男方欢歌起舞,曲调合着舞步,弦声扣着心声,间或爆发“哦 !哦 !”的吼声。 “阿细跳月”的音乐为宫调或大三度五拍节,欢快热烈,粗犷奔放;舞蹈步法似踏火弹跳,先用一只脚跳三下成三拍,双脚落地成四拍,再换另一只脚起跳,如此不断反复;最后变换队形,由一男一女对舞。在这个载歌载舞中,男女青年寻找称心如意的伴侣。
舞蹈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男青年挎着一个大三弦边弹边跳。大三弦全长约135厘米,琴筒宽度约27厘米,长约33厘米,弦码处置有铁皮扣片,弹拨时“嚓、嚓”作响。男青年斜挎如此大而重的三弦,边弹边舞,显示出男性的矫健与豪放。伴奏曲多是五拍为一乐句,前三拍为主旋律,后两拍用力拨弦。舞者的步伐与此相吻合,前三拍进退、转身、跳跃,后两拍原地拍掌对脚。表演时,大家随着领舞者忽而形成两大横排,进退欢舞,如潮涨潮落。双双对舞后,大家依次散开,如渠水分流而去。舞蹈的基本动律是左右晃身、摆胯。整个舞蹈热情奔放,大幅度的跳动和变化鲜明的图形,构成炽热的气氛,具有浓烈的野趣美。
由于“阿细跳月”舞蹈强度大,尤其是男青年肩挎四五公斤重的大三弦,弹、唱、跳、旋,常常跳得满头大汗,但颇具感召力的“阿细跳月”,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吸引着青年男女尽兴尽情通宵达旦地进行。
图片 | “阿细跳月”的歌舞表演。
自古以来,阿细山寨就流传着“活着不跳乐,白在世上活”“大三弦一响,脚底板就痒”等谚语。新中国成立后,“阿细跳月”正式搬上文艺舞台,多次出省、进京演出。1954年,“阿细跳月”作为中国的优秀民间舞蹈,到波兰华沙参加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引起强烈的轰动效应;改革开放以后,“阿细跳月”频频走出国门,先后到美国、日本、英国、瑞士、奥地利及东南亚国家和香港地区等地演出,逐渐被世界所认知和接受。1992年2月,由弥勒县西山地区彝族农民组成的阿细跳月艺术团,破天荒地作为全国唯一的县级农民艺术团,列为第三届中国艺术节大型文艺表演者之一,在昆明人民胜利堂一展让人心动、诱人迷恋的"阿细跳月"风采,赢得了中外人士的赞誉。
以“阿细跳月”原生态音乐为基础改编的交响音乐,曾在美国乐坛被列为世界最受欢迎的十大乐曲之一,成为当时白宫“午休”时常常播放的音乐;新千年第一个春天,在“全世界迎新春音乐会”上,“阿细跳月”交响乐以欢快、悠扬的旋律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奏响了音乐会的开篇曲。
- 浏览 463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