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滇青铜文明,红土地的根

1.png

一片土地遥远而质朴的初心


一个古国神秘而传奇的背影


拂去两千年岁月的尘埃


历史,在一件件青铜上复活


唤醒沉寂的记忆


未来,在滇池湖畔波光闪烁


这是追溯历史的原点


这是走向未来的支点


两千多年前,在滇池湖畔,有一个神秘富饶的古国,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之为“滇”。然而,古滇国进入中华史册200多年后,却神秘地消失了。

没有踪影,没有传说,没人知道它的臣民哪里去了。像一个亘古的谜,没有人再提起云南历史上的这段辉煌。然而,它曾经达到鼎盛一时的艺术成就,特别是青铜。

现在,中国云南晋宁石寨山,芳草萋萋。其山形如枣核,长约500米,最宽处约200米,最高处距地面仅30多米。这里没有碑石,没有封土堆,它平淡到了没有一点足以引发盗墓者贪婪的幻想,因而得以安宁两千年。

这里距滇池不到一公里。如果不是1955年起在这里的考古发掘,谁能料到,就是这么一座其貌不扬的小山丘,埋藏着两千多年前一个消失了的王国的秘密。 

追溯红土地的根,最初是从石寨山拉开的。

视频 | 《古滇文明》宣传片

据石寨山第一、二次发掘工作主持者、云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孙太初先生回忆说,1953年有一位姓汪的古董商送来几件青铜器,请省博物馆帮他鉴定一下。这些神秘的器物与学者们所熟知的中原青铜时代的文明毫无相同之处,它们透露出来自一个独立的古老世界的神秘气息。经博物馆业务人员初步鉴定,这批青铜器很有可能是云南某一地方出土的,便将它买下来,准备以后再作进一步研究。

事隔一年,孙太初偶然和云南文史馆馆员方树梅老先生谈及此事,无意中得知新中国建立前晋宁县就出过青铜器。据方老先生说,抗日战争时期和稍后,他的家乡晋宁县小梁王山一带曾发现过一批青铜器,但听说都被当地农民作为废铜卖掉了。

2.jpg

图片 | 古董商送来鉴定的青铜器中就有这类蛙形铜矛,是它让考古工作者们追溯到石寨山。

这一线索很重要,1954年秋天,云南省博物馆派工作人员前往晋宁县做调查,经过多方询问,居然找到了汪姓古董商卖给博物馆那批青铜器的出土地点——石寨山。

第一次发掘出土的珍贵文物,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当时正值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和文化部副部长兼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到昆,看了石寨山第一次发掘的精彩青铜器,为之惊叹,并赞其为具有国际意义的重大发现。

1956年11月-1957年1月在石寨山墓地进行了第二次更大规模的发掘。出土各种文物近4000件,包括大量玛瑙、玉石装饰品。奇珍异宝,美不胜收,举世闻名的滇王金印,就是在此次发掘的6号墓出土的。

3.jpg

图片 | 滇王金印  边长2.4厘米  高2厘米  重90克 石寨山(M6)出土  印背为一蛇纽,蛇背上有鳞片纹,蛇头向右上方。印钮与印身为分别铸成后焊接在一起。印纹为凿成,笔画两侧的凿痕清晰可见,印文为篆书“滇王之印”。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滇王降汉称臣,西汉即在滇池区域设置益州郡,并赐滇王王印,令其复长其民。又据汉代玺印制度,诸侯王印无蛇钮之制,说明西汉时滇王身份特殊,和一般外臣王及内臣侯王均有区别。滇王金印的发现,对确定石寨山墓地的性质,年代以及墓主身份等等,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证据。其历史和科学价值之高,是任何一件滇国文物都无法比拟的。

关于滇王金印的发现,孙太初先生说当时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当发掘工作进行了一段时间后,一起参加发掘的同事开玩笑说:“如果能出现一颗滇王印就好了。它可以证明这是一处古滇国墓地。你是发掘主持人,自然少不了请客。” 孙太初心里想哪会有这么凑巧的事,随口就答应了。岂知说过这话还不到一个星期,奇迹果真出现了,在6号墓墓底的漆器粉末中,一枚金印真的被清理出来了。这是一个十分难忘的日子,同事们全都欢腾雀跃起来,一起参加发掘工作的工人也都停工围拢来看稀奇。

孙太初先生说,当时他的心怦怦直跳,捧着金印的手也有些颤抖。他小心翼翼地将印上的填土剔除,四个标准的篆书“滇王之印”,明白无误地映入眼底。这是一件多么激动人心的事啊 !

激动之余,孙太初先生也没有忘记先前的许诺,当即请人去滇池边买来两条大鲤鱼,和同事们饱餐了一顿,算是开了个小小的庆祝会。

滇王金印出土的消息不胫而走,越传越离谱,有的人说石寨山挖出金娃娃,有的甚至说挖出金牛、金马。四乡农民和县城里的干部都赶来看热闹,连附近江川、澄江、昆阳、安宁等地的人都蜂拥而至,平日罕有人到的石寨山,一下子成了游览参观的胜地。

E00B04ECD04222D0A746D749CC49D70F.png

图片 | 这些珍贵的实物无言地证明,2000年前,滇人的经济和文化早已发展至较高水平。

是一段实在太精彩的历史。不仅有司马迁的记录,有石寨山出土的滇王金印,还有李家山、羊甫头等地方出土的大量青铜器,全面浓缩反映古滇文化的全貌,是云南文化里最精彩的历史篇章。

古滇青铜器中常见的铜鼓,经过历代不断的演变,至今仍流传在滇、桂、黔等省的很多民族村寨,甚至在东南亚地区也普遍存在,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活化石;古滇青铜器上多姿多彩的舞蹈形象,至今在云南26个民族中一脉传承,云南仍然是歌舞的故乡。

从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云南比世界上其它古老文明晚了1000多年。但是在接下来的年代里,云南人靠其才华与智慧,将青铜时代的文明发挥到了极至。至今仍然让历史学家们迷惑不解,这个几乎是突然之间出现在云南高原上的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是从哪里发源的?谁是古滇国的主体部族?古滇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

cd68925ec737e6c2d0161b9b6dc3f2b.jpg

图片 | 滇•四人铃舞鎏金铜扣饰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长:14cm   宽:11.4cm

云南晋宁石寨山13号墓出土

云南省博物馆藏

Gild BronzeBuckle with Four Dancing Figurines

The Western HanDynasty(206 B.C.-8 A.D.)

Length:14cm;Width:11.4cm

Unearthed inBurial No.13 of Shizhaishan, Jinning County, Yunnan Province.

Housed in YunnanProvincial Museum

f8da550b32f7566c9807b5888062c19.jpg

图片 |  滇•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高:50cm   盖径:25cm


云南晋宁石寨山10号墓出土


云南省博物馆藏


 Bronze CowrieContainer with Four Oxen and Gilt Horse Rider


The Western HanDynasty(206 B.C.-8 A.D.)


OverallHeight:50cm; Diameter of Lid:25 cm


Unearthed inBurial No.10 of Shizhaishan,


Jinning County,Yunnan Province.


Housed in YunnanProvincial Museum

3d3ce57f560e7b1092dc33b93b048c0.jpg

图片 |  滇•二人盘舞鎏金铜扣饰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高:12cm   宽:18.5cm


云南晋宁石寨山13号墓出土


云南省博物馆藏 


Gilt BronzeBuckle with the Figurine of Two Dancers


The Western Han Dynasty(206B.C.-8 A.D.)


Height:12cm;Width:18.5cm


Unearthed inTomb No.13 at the Hill of Shizhaishan of Jinning County, Yunnan Province.


Housed in YunnanProvincial Museum

历史并不遥远,历史正在复活。除了石寨山、李家山那些早已浮出水面的古滇文物,澄江金莲山、呈贡天子庙、官渡羊甫头……甚至就在距离石寨山不远的金砂山,一次次新的发现,不断揭开沉寂千年的古滇历史面纱。

考古还在继续。

5.jpg

6.jpg

7.jpg

8.jpg

图片 | 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在石寨山实地拍摄《古滇文明》时,挖到不少有趣的细节故事。

古滇青铜史诗,是云南人的骄傲。从史书的记载,到滇王金印的发现,从牛虎铜案、战争贮贝器、编钟、扣饰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出土青铜器的介绍,到考古学家深入浅出的讲解,浓缩了当时的社会发展背景,50分钟的《古滇文明》专题片,带您走进神秘的古滇王国,50分钟爱上古滇文明。

音像出版物《古滇文明》由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摄制、出版出品,中英文双语发行。在此隆重感谢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云南省文物局、云南省博物馆、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晋宁县文管所、江川李家山青铜博物馆、云南省文物总店等协助拍摄本片。

购买点击    https://weidian.com/?userid=1231237001&ifr=shopdetail&wfr=c

9.png

10.png

11.png

图片 | 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古滇文明》已经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