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活态演述抢救性影音记录》片段
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被誉为傣族五大诗王之首,有着丰富的文本形式与多元化的演述场域。全诗规模宏大,包罗万象,寓意深刻,影响深远,是一部完整记载天地形成、人类起源的宝贵历史资料和研究傣族古代神话及社会的重要古籍文献,具有很强的历史价值、文献价值和文学价值。
傣族民间叙事长诗,绝大多数是根据贝叶经同名故事改编和创作产生的。历史年代悠久,篇幅很长,每一部都在三千行以上,最长的达10多万行。被傣族人民称作“五大诗王”是《乌沙巴罗》《粘芭西顿》《兰嘎西贺》《巴塔麻嘎捧尚罗》《粘响》,是叙事长诗中最辉煌的成果,无论是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据考证,《巴塔麻嘎捧尚罗》产生于公元前的傣族原始社会,最先是原始宗教解释天地和万物来历的一种祭词,后来逐渐衍变成各种单篇的创世神话,以口耳相传的形式流传于民间。傣族歌手(章哈)产生之后,由于演唱的需要,又将其改变成唱词,以说唱的形式流传;佛经文字传入以后,傣族僧侣(康朗)根据本民族古老的口头传承创世神话,以韵文的形式,将流传在民间的各种创世神话以及章哈演唱的零星片断搜集在一起,内容包括英叭创造天地、布桑该雅该创造万物人类、叭桑木底教会人们农耕定居等等。《巴塔麻嘎捧尚罗》题意为“神王开创世界”,全诗长15000余行。因此,也可将之看作是傣族僧侣们将散体流传的创世神话汇集起来,并进行加工、整理和改编而成并收藏在佛经里的的贝叶创世史诗。
《巴塔麻嘎捧尚罗》展现了许多傣族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人物传说,塑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表达了物我交融的审美理想,深刻反映了傣族先民在构建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创造出的历史思想、哲学思想、美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它是傣族先民族群历史记忆的重要体现,是探寻傣族发展过程的厚重的文化史。
图片 | 立项之际即荣膺“国家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的 《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活态演述抢救性影音记录》已经由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巴塔麻嘎捧尚罗》全诗除序和尾声外,主要内容分为十四章,故事丰富多彩——
天地尚未形成以前,宇宙原是一片混沌的世界,"只有烟雾在滚动,狂风在汹涌",后来由气体、烟雾和大风聚集在一起,渐渐凝结,渐渐孕育成了一个生命──英叭创世神。“气浪供给他生命,海水供给他血缘,” 因此,“他的母亲是气团,他的父亲是大风,大风和气团偷偷结为夫妻,他们是远古时代众神之源。”而他们的“后代”英叭则是“众神的始祖”,是“开创天地万物的神”。
英叭神诞生后,“整日腾云驾雾,去来无踪”。此时的世界只有天空和大海。主宰天空的是英叭,主宰大海的则是一条巨大的水神鱼,鱼吐出的气,成了太空里的烟雾。英叭搓下身上的污垢,与海中的泡沫和渣滓揉合在一起,经过几万年的粘结、磨砺,终于捏成一个圆形的实体──罗宗补,即大地,并将地与天分开了。但是,这时的天地还不稳定,也不牢固。英叭便又造了一头“月朗宛神象”,来镇天定地,天地从此才稳固下来。英叭神开好天辟好地之后,天上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地上也空荡荡的,什么也不见。因此,英叭神又创造出各种天神来帮助自己管天管地。
图片 | 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活态演述抢救性影音记录》有傣族章哈演述全章的“巴塔麻嘎捧尚罗”。
“万物都有了,可就是没有人”,人是怎样起源呢?天上守神果园的神吃下名叫“麻奴沙罗”的人果树,变成了最初的人,取名叫古丽曼和古里玛;随后他俩又用泥巴拌合身上的污垢,捏出三十对泥人,并对着泥人作了七次祷告,吹了七次仙气,泥人便有了生命,人类便开始繁衍。
天地、万物和人类形成后,大地一片肮脏,到处是死蛇,八方是死人,世间充满了腥气、腐气和臭味。英叭神发怒了,认为他造的天不好,他造的地不纯,要惩罚大地,毁灭人类。于是,他把火神七兄弟召来,燃起熊熊烈火,“天被烧通了,地被烧烂了,人类和万物都毁灭了。”因为烧通了天,大火过后,又连续不断地下起暴雨,引起洪水泛滥,淹没了被烧焦的大地。这便是大地受难的时代。
此后,“大地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只有风,只有水,只有雾,一片凄凉。” 重新造地补天并再造万物和人类的使命落到了以捧玛甲和玛哈捧为首的第二代神“众捧”的肩上。诸神从天上飞到地上时,只见“被烧焦的土地,像熟透的芒果,象烤干的麂肉。”众神个个垂涎三尺,因贪吃而失去了神力,失去了神性,眼前一片漆黑,众神方感到心惊胆颤,难以完成重新开创大地的任务。
于是,新造物主布桑该雅该破开藏有万物种子的仙葫芦,将万物的种子朝大地抛撒,顿时大地长出各种各样的植物,第二代的人类也是从仙葫芦中出来的。而谷种来自天上,落到地面时,老鼠和麻雀先得到,吃下肚后又拉出来,掉在树脚下发出嫩芽。后来才被人类发现,移种在河边,才归人所有。人类虽然找到了谷种,但仍然很苦恼,很忧虑。因为天底下的大地仍很混乱,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冷,什么时候会热,什么时候刮风,什么时候下雨。这样,万物都难以生存。于是,创世神只得派一位天神来为人间制定年月日和季节。创世主最初派来的这位天神骄横而又贪婪,没有完成创世主交给他的任务,而被英叭神革去了神职。另一位天神下到人世上后,才完成制定年月日和季节的使命。
图片 | 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活态演述抢救性影音记录》有傣族章哈演述全章的“巴塔麻嘎捧尚罗”。
帕雅桑木底原是天上的神,名叫嘎古纳。由于人间不太平,天神便派他下界来做人类的首领。他带领着先民开始建寨造屋、驯养动物,制作陶器,并定制婚配制度与土地分配制度,人类开始兴旺起来。帕雅桑木底是一位智者,什么都看得见,什么都想得出,他先后发明锄头、犁头、碗、锅、筷等各种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创造了制作陶器的工艺。帕雅桑木底还是盖房建寨的创始人,那时人类兴旺,土洞里容纳不下,他便决心造房子。他看见下雨时,“芋叶一片片,宽大象簸箕,把雨水挡住。”于是他找来四根木杈,搭起了棚屋;因棚屋漏雨,他又从“雨水顺着狗毛淌”得到启发,仿照狗的坐姿,盖了间草棚;但草棚进风,他并未灰心,继续观察,从雨中凤凰的身上又找到了改进的方法。他掐来许多树木,做成许多柱。柱子有高有矮,又拔来茅草,仿照凤翅膀,编了无数片草排,回想凤站立姿势,盖出一间新屋。帕雅桑木底就这样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从芋叶房、狗棚到凤凰房,终于摸索出了房屋建造的经验和真谛。后来,智者帕雅桑木底被傣家尊为始祖。
后来,世上人口繁盛,土地有限,生存又面临着危机。人们得到天神的神谕,便开始了大迁徙,经过漫长的跋涉,历尽艰辛,最后才定居下来。
视频| 《傣族创世诗史“巴塔麻嘎捧尚罗”活态演述抢救性影音记录》片段
《巴塔麻嘎捧尚罗》想象丰富,情节离奇,曲折地反映了古代傣族人民对宇宙万物产生的观念和认识,具有重要的价值。《巴塔麻嘎捧尚罗》除口头流传外,还有许多不同的缅纸手抄本流传在民间,有繁有简,有长有短,内容大同小异;并有贝叶经本收藏在佛寺中。1961年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学调查队搜集到两部手抄本;1980年西双版纳州民委和有关到位又陆续搜集到20多部手抄本;1986年西双版纳州民委根据勐欣手抄本,由岩温扁翻译、万维良校译,内部编印了第一部出版书籍《巴塔麻嘎捧尚罗》。
在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活态演述抢救性影音记录》中,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副教授王淑英说,《巴塔麻嘎捧尚罗》有很多的章节记载的是傣族文字没有形成之前的一些故事。通过《巴塔麻嘎捧尚罗》的这个文本的阅读或者是章哈的演述,我们就能够比较清晰完整地了解在傣文没有产生之前,傣族的宗教、社会、历史的状况,这个价值是比较高的。
傣族章哈,又译作傣族赞哈,意为会唱的人,既是歌手称谓,也是作为曲艺表演形式的曲种名称。傣族章哈是傣族人民喜闻乐见、不可或缺的文化娱乐形式,是传承傣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2006年5月20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申报的"傣族章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视频| 国家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活态演述抢救性影音记录》片段
从目前的状况看,章哈大都散落在民间,傣族章哈文化也受到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冲击。原有的、珍藏的古诗词、古歌谣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加之章哈文化的传承大都是口传心授,章哈的成长如不加强抢救和保护,章哈文化将会消失。因此,抢救和保护即将消失的章哈唱本和诗歌古籍,抢救和保护章哈人才,显得十分迫切和需要。2022年,《巴塔麻嘎捧尚罗》入选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经调研,目前能演绎《巴塔麻嘎捧尚罗》这部口传史诗的章哈不多,云南民族文化音像音像出版社使用现代数字影音技术较系统、完整、高品质的抢救性记录、保存以“橄榄坝歌王”岩罕罗为代表的傣族章哈们所演唱的《巴塔麻嘎捧尚罗》活态演述出版物《傣族创世诗史“巴塔麻嘎捧尚罗”活态演述抢救性影音记录》,也是一部研究傣族古代神话及社会的影像版古籍文献。
2022年4月,立项之际即荣膺“国家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的 《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活态演述抢救性影音记录》正式面世,大家将通过其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物我交融的史诗美学思想和多元的审美理想一睹傣族美学的意蕴。
图片 | 国家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活态演述抢救性影音记录》约有近8小时的视频。
购买点击 https://weidian.com/?userid=1231237001&ifr=shopdetail&wfr=c
- 浏览 3426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