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吴征镒基本摸清了中国植物的家底

1.png

图片 | 吴征镒教授一直被誉为中国植物“活词典”。

云南拥有中国50%以上的生物种类,是誉满全球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从科学角度来看,保护好云南及周边地区和青藏高原的生物种质资源,对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至关重要。COP15生物多样性大会在昆明召开就是一个很好的映证,“昆明宣言”强调的生物多样性在云南这一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着丰富而生动的内涵。

而云南植物植物多样性的研究、保护,离不开一位著名的先行者:享誉中外的植物学家吴征镒。

吴征镒院士,著名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07年国家最高科学奖获得者。是我国著名的植物分类学、植物区系地理学、植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植物资源研究的老一辈科学家,在他从事植物学研究的70年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主编完成了《中国植物志》的编研工作。他命名的植物类群1700余个,是中国植物学家发现和命名植物最多的一位,改变了中国植物由外国专家命名的历史,他为中国植物学的发展创新和走向世界做出了杰出贡献。

7.jpg

9.jpg

图片 | 1936年的吴征镒(上),1979年吴征镒编著的《中国植物志》面世(下)。

《中国植物志》共计80卷126册,有301科,3409属,31155种植物。该书的编撰是高等植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科学工程,是目前世界上已出版的植物志中种类最多的一部,基本摸清了中国植物的家底。吴征镒完成了全套约2/3的编研任务,他还积极推动了其国际合作,其英文和修订版《Flora of China》的出版在国际植物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大大提高了我国植物学研究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

吴征镒通过对当时中国种子植物已知约3300属的分布格局的研究,创造性地将其划分为15个分布区类型和31个变型,结合大陆漂移学说,在进化的背景下,分析了每种分布区类型形成发展的过程和历史渊源,阐述了中国植物的来龙去脉,揭示了中国植物的分布规律和中国植物在世界植物区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吴征镒首次提出了世界种子植物科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方案,将其划分为18个大的分布区类型。这是世界上至今为止对植物分布现象和规律最为全面和完整的分析,显示了中国植物区系地理学派的研究特色。

研究植物的最终目的是保护和利用植物资源,吴征镒在科研实践过程中,突出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科学理念。早在1956年,吴征镒就前瞻性、战略性地向国家提出在云南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建议,他又于1999年向国家提出在云南建立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自然保护区和野生生物种质库的建立,对于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安全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吴征镒于2013年逝世,享年97岁。

2.jpg

3.jpg

1975年在西藏考察(上);1984年在湘西考察(下)

《中国植物志》共计80卷126册,有301科,3409属,31155种植物。该书的编撰是高等植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科学工程,是目前世界上已出版的植物志中种类最多的一部,基本摸清了中国植物的家底。吴征镒完成了全套约2/3的编研任务,他还积极推动了其国际合作,其英文和修订版《Flora of China》的出版在国际植物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大大提高了我国植物学研究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

吴征镒通过对当时中国种子植物已知约3300属的分布格局的研究,创造性地将其划分为15个分布区类型和31个变型,结合大陆漂移学说,在进化的背景下,分析了每种分布区类型形成发展的过程和历史渊源,阐述了中国植物的来龙去脉,揭示了中国植物的分布规律和中国植物在世界植物区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吴征镒首次提出了世界种子植物科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方案,将其划分为18个大的分布区类型。这是世界上至今为止对植物分布现象和规律最为全面和完整的分析,显示了中国植物区系地理学派的研究特色。

研究植物的最终目的是保护和利用植物资源,吴征镒在科研实践过程中,突出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科学理念。早在1956年,吴征镒就前瞻性、战略性地向国家提出在云南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建议,他又于1999年向国家提出在云南建立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自然保护区和野生生物种质库的建立,对于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安全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吴征镒于2013年逝世,享年97岁。

6.jpg

5.jpg

1976年在中尼边境考察(上),1956年在海南考察(下)的资料图片。

2023年2月4日,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了2023年滇版精品出版工程项目入库项目名单,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立项的音像出版物《吴征镒—科学报国启示录》成功入库。

目前,《吴征镒—科学报国启示录》项目组做了大量前期工作,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及云南吴征镒科学基金会、吴征镒故乡江苏扬州相关部门的做了充分的沟通。

《吴征镒—科学报国启示录》项目组得到了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学家洪德元、孙汉董等在内的中国植物学会多位专家指导,从项目意义价值、结构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都进行了较为充足的前期准备和论证。尤其是在项目的意义与价值上,专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在生态文明日益重要的新时代,吴征镒为生态文明建设所作的先行探索意义更加突显,应进一步发掘、宣传吴征镒科学报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项目组还得到了现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云南吴征镒科学基金会理事长李宏伟,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孙航,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库主任李德铢,吴征镒学术秘书吕春朝以及云南吴征镒科学基金会杨云珊秘书长等专家指导。这些专家具备很高的学术素养,同时对吴征镒的生平和学术思想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真切的了解,他们为本项目的筹备、策划、后续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与指导,确保学术价值。

在云南吴征镒科学基金会的支持下,《吴征镒—科学报国启示录》项目组将拍摄吴征镒生前的手稿、书信、日记、生活遗物等实物,其中有大量吴征镒生前留下的原始素材,如被称为《中国植物志》雏形的3万多张植物模式照片,将会在本项目中首次公开发行,成为珍贵的文献。同时,昆明植物研究所等机构将为项目组安排采访吴征镒的学生、同事、亲友等,他们将讲述一个形象立体、性格饱满的吴征镒,包括吴征镒的为人治学、生活情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