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鲁举热”是彝族先民最崇尚的英雄

视频 |《彝族英雄史诗<阿鲁举热>活态演述抢救性影音记录》片段。

“阿鲁举热”是在云南彝族人民中流传最为广泛的英雄祖先形象,它是史诗《阿鲁举热》主人公彝语名字的译音:“阿鲁”是龙,“举热”是鹰,意为:“鹰的儿子阿龙”。它也是川、滇、黔、桂四省彝区普遍认同的英雄人物,是无所不做、无所不能的圣贤明君,是插上了神话翅膀,羽翼丰满的神话人物、传奇英雄,具有王者风范而备受彝人尊从的英雄楷模。经过彝族先民和后世一代一代的创造、传承、继袭,使阿鲁举热成为集彝族人的优秀品质、改造自然观、伦理道德观,图腾崇拜观,忠孝礼仪观、军事思想、民风民俗等于一身的彝人典型代表,是古代彝人的缩影,也是彝族理想化的人物形象。

《阿鲁举热》是云南彝族唯一的一部英雄史诗。它是流传最广(云、贵、川等西南彝族地区都有流传)、影响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彝族英雄史诗。《阿鲁举热》在贵州地区名为《支嘎阿鲁王》,四川地区名为《支格阿鲁》,这是同一部英雄史诗的三种地方变体文本,其史诗框架和基本内容大体相同,但在一些具体内容或篇幅长短、诗歌艺术特色上有些差异。

流传于云南小凉山的彝族英雄史诗《阿鲁举热》,集史诗、神话、故事于一炉,分19个标题叙述:万物初始、阿鲁降生、阿鲁成长、离父寻母、阿鲁射日月、阿鲁喊日月、打蚊子、蟒蛇和石蚌、除妖救母、试儿、降雷、平地、驯动物、降马、收妖婆、降妖怪、斩邪龙、阿鲁之死、龙鹰大战。它是彝族古代哲学思想、远古民族历史和彝族民俗宗教文化的反映。这部英雄史诗在艺术特色、思想内容上都有自己独特之处,是研究《阿鲁举热》的重要文本。

视频 |《彝族英雄史诗<阿鲁举热>活态演述抢救性影音记录》片段。

《阿鲁举热》用文学的形式折射出古代彝族历史的影子,或者说是部分古代彝族社会生活的缩影。这对于研究远古彝族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甚至对于研究整个古代人类历史都有重要的价值——

1.古代历史上的严重旱灾。那时有七个太阳,六个月亮,大地不仅缺水,而且人和万物被烘烤得快要死光了。然后,阿鲁射掉六个太阳五个月亮,阿鲁求得雨水,解救了人类和万物。这样的神话内容明显地反映了古代严重旱灾及人们战胜这一自然灾害的历史事件,是文学地反映了彝族远古历史。

2.原始母系社会。史诗反映的是远古母系社会末父系社会初的社会生活,即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的交替时期,其母系社会事项反映的很多。如阿鲁父亲模糊,是天上飞的一只雄鹰;母亲则很清晰,是十分美丽智慧而贤惠的卜嫫乃日妮姑娘,而且有她明细的家谱。再如史诗一开始就讲述了阿鲁举热名字的由来,没有叙述阿鲁举热的谱系而讲到龙的繁衍。很明显,“儿子有妈,可是没有爹”,是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的反映,而天人交感生孕,则是对英雄祖先阿鲁举热的神化。这些都体现妇女为主为大的母系社会现象和母系社会的思想观念。

3.具有创世史的某些特征。史诗塑造出阿鲁举热这位典型而丰满的伟大民族英雄来战胜神灵,战胜自然,创造理想的人类生活环境,具有创世史的内容和特点。如治日姆、射日月、降雷神、制服妖魔鬼怪、斩邪龙等等一系列的英雄业绩,均为战胜自然、战胜神灵等人的对立面,创造和平友爱、美好安宁的生活环境的创世史内容。从史诗中可以看出阿鲁举热所处的已经不再是《梅葛》《查姆》描述的创世造物的时代,汉族移民已经进入彝族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彝族的氏族社会已经解体,开始出现了私有制,出现了家庭,出现了剥削和掠夺,出现了阶级分化。阿鲁举热从好心的汉族大哥那里取得的神箭和神线,可以看作是学习掌握了新式武器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因此才能战胜日姆并取而代之,射日射月、制服蟒蛇和石蚌、除妖、斩邪龙等,可能是为了开辟或适应新环境所进行的斗争。这些都是接着开天辟地、万物起源之后重要的创世史诗内容。

视频 |《彝族英雄史诗<阿鲁举热>活态演述抢救性影音记录》片段。

《阿鲁举热》也是彝族民俗宗教文化的反映。如1.古代婚姻家庭。《阿鲁举热》里有多种婚姻家庭形式:一是母系社会的群婚制的反映。如阿鲁只有母亲,没有父亲 (其“父亲”是神奇而虚幻的“空中雄鹰”);还有作品中一些无男人家庭的描写,均为母系婚姻家庭制的反映。二是一夫多妻制的反映。阿鲁举热是母系社会婚姻制“生下”的第一个父系社会的代表,作品叙述和描写了他有两位妻子——即原来日姆的两个老婆 (但这种一夫一妻制还不是后来的严格意义上的一夫一妻制,而是轮流着“一家住十三天”的走婚制)。阿鲁举热之前的婚姻家庭不是很清晰,但阿鲁举热战胜并取代日姆,丧失了原有的秉性,“日姆家的田地房屋,全归了阿鲁举热。日姆的大老婆和小老婆,变成了他的妻室。”而且有点荒淫,喜欢这种一夫多妻的生活,经常骑着神马过海看望住在海两边的妻室,所以终于落得一个悲剧的结局,冤冤孽孽地死了。

2.毕摩宗教文化。史诗中出现了彝族毕摩宗教文化现象。如阿鲁举热的母亲卜嫫乃日妮多次寻找毕摩占卜吉凶,作招生育仪式等均为彝族毕摩宗教文化的反映。那么,在远古母系社会末期毕摩宗教文化是否已出现了呢?这有两种可能:一是以万物有灵的世界观为基础的彝族毕摩文化产生很早,在母系社会末期父系社会初期的阿鲁举热时代就已产生;另一种可能是作为民间文学的《阿鲁举热》在一代代的口头流传过程中,即在人们的再创作中受后世社会意识形态中毕摩文化的影响而出现的。民间文学在流传中受后世社会的影响而加上后世社会内容和意识形态是常见的,甚至是普遍现象。

3.图腾文化。史诗集鹰和龙的矛盾于阿鲁举热一身,他是鹰的儿子——阿龙,最后又被龙 (蛇)吞食,应该说鹰和龙是两个部落或部族的图腾标志。因此,史诗首先反映的是鹰图腾文化,作品用大量篇幅描写鹰家族的由来。然后,雄鹰成为彝族神圣的英雄祖先阿鲁举热的父亲,即认为神龙鹰为本民族图腾之一,这是崇拜鹰,把鹰作为彝族自己的图腾来崇拜的文化现象。二是龙图腾崇拜。史诗描写阿鲁举热为龙年龙月龙日龙时生,而且龙是阿鲁举热的舅亲。另外,在英雄阿鲁举热父亲“鹰”的前面加上“龙”,为“神龙鹰”,这就是古代彝族先民龙图腾文化的体现。

1.png

2.png

3.png

图片 |  《彝族英雄史诗<阿鲁举热>活态演述抢救性影音记录》在本号微店以及昆明部分书店有售。

《阿鲁举热》于2005年11月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遗项目。阿鲁举热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交替过渡时期的社会生活,反映了彝族先民与自然斗争,以及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斗争,歌颂了氏族、部落和民族形成过程中的英雄祖先。《阿鲁举热》继承了原始神话的浪漫主义元素,吸收了远古神话素材,以广阔的社会生活为背景,经过历代毕摩和彝族民间歌手传承过程中不断创作和丰富才逐渐完成的。对后人研究彝族历史文化,促进彝族文学的繁荣发展具有较高价值。

云南版本《阿鲁举热》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思想内容涉及古代彝族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各个地方,特别是在古代彝族先民的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文化艺术、婚姻制度等方面有自己的特性,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和认识意义。

2018年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即着手《彝族英雄史诗<阿鲁举热>活态演述抢救性影音记录》准备工作。因为《阿鲁举热》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认识意义以及出版社扎实的前期调查工作、理论基础,使 《彝族英雄史诗<阿鲁举热>活态演述抢救性影音记录》项目还在立项之初,即成为国家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经过5年的艰苦拍摄,《彝族英雄史诗<阿鲁举热>活态演述抢救性影音记录》正式出版发行,《阿鲁举热》再一次让世界惊艳于古老神秘的彝族先民文化。

4.png

购买点击    https://weidian.com/?userid=1231237001&ifr=shopdetail&wf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