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族的民歌,是唱颂自由的生活方式

1.webp.png

2.webp.png

3.webp.png

图片 | 独龙江峡谷至今保留着完好的原始生态环境,是我国最具有生物多样性区域之一。

独龙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南地区云南省贡山独龙江河谷。人们以种植、狩猎和采集为主,饮食习俗一般由所处自然环境及条件和生产、生活方式决定的。独龙江中下游一带,种植有少量水稻,中上游一带以种植旱地作物、杂粮为主。所以,独龙族传统主食多以玉米、小米、稗、荞、青稞、马铃薯、芋头和黄豆为主,辅以少量稻米及野生动植物。

独龙族是个喜歌乐舞的民族,无论是生产、收获、狩猎、建房、求婚、节庆、都喜欢通过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倾述内心的喜怒哀乐。

独龙族的人口虽然比较少,但是民歌文化非常丰厚,具有珍贵的人文价值,对于少数民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独龙族的民歌文化也一直在跟进,其赞美的始终是自由的生活。

视频┃《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独龙族原生音乐》片段

独龙语称独龙族民歌为“门租”,为曲调之意,是各种民间曲调的统称。每一种曲调都可以演唱较为广泛的题材。各种不同的腔调尚未形成较明确的歌种称谓,只能从唱词内容及演唱形式来进行分类。

独龙语民歌大多有感而发、简洁明快。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被称为“普”,语言含蓄难懂,讲究字数齐整,上下两句相同而对仗。演唱时融诗歌舞为一体,边跳边唱,踏歌而行。又因具体内容不同而细分为迎新年时唱的“老社普”、过年节时唱的“卡尔江普”、盖新房时唱的“球木普”、办丧事送亡魂“阿细”时唱的“阿细普”等。另一类称为“门竹”,通俗易懂,极具生产生活色彩。两类民歌都有对唱、合唱和独唱等形式,是独龙族人民生活中最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活动。

独龙语民歌仅以习俗歌一类而言,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很广泛。比如,反映婚姻习俗的有《劝嫁歌》《配亲歌》;反映宗教信仰的有《猎神歌》《剽牛歌》等。这些歌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倾注着独龙族人民纯洁真挚的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视频┃《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独龙族原生音乐》片段

独龙族中普遍流行着一些短小简朴的山歌和情歌性质的民歌,其中以情歌内容居多,特别是青年男女对自由婚姻的向往和对情人的思念。这些曲调有的自由流畅,旋律优美,有的则较为规整、节奏鲜明。 

独龙族人民在春种秋收、伐木狩猎、纺线 织布时都有相应的劳动歌曲。有的节拍固定,结构方整, 紧密配合劳动节奏;有的是散板,具吟诵性。

独龙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在年节、春耕及秋收时,都要举行全村性的祭祀活动。由巫师"楠木萨"主祭并唱祭祀歌,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凡天灾人祸或人们患病时,都要请巫师卜卦看鬼,跳巫舞、唱祭祀歌。

独龙族的歌舞古老而质朴,有剽牛舞、卜鲁舞等。剽牛在年节、秋收之际进行,舞时仅由一面或数面锣伴奏,只舞不歌。卜鲁舞是在喜庆之时举行, 舞时大家拉手围成圆圈,载歌载舞,音乐欢快活泼。跳剽牛舞时,独龙族使用的乐器主要有"来莫"(6孔直箫),男女均可吹奏。此外有口弦锣、双面牛皮扁鼓、手摇铃等。

独龙族唯一的节日是过年,在农历腊月,没有固定的日期,节日的长短视食物的多少而定,该节日名称为“卡雀哇”节。以十二月二十九日为除夕,三十日为新年之首。

在选定“卡雀哇”节吉日后,各家都邀请亲友一起来过年。他们在特制的木条上刻上缺口,这就是“请柬”,派人送往邀请的村寨。木条上刻了几个缺口,就表示再过几天后要举行仪式,庆祝年节。接到木刻“请柬”的人,要带上各种食物,前往致意祝贺。宾主相见,要共同饮一筒水酒,相互对歌。晚上,全村的人都陪着客人欢聚一处,围着篝火,一面品尝食物,一面看青年男女跳“锅庄舞”,共同庆贺一年一度的丰收。男子一边祝词,一边喝酒,喝完酒就把酒碗抛入悬挂在火塘上空的竹架以卜祸福,碗口朝上为吉兆。

4.webp.png

5.webp.png

图片 | 独龙族的歌舞、习俗都是古老而质朴。

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人口较少民族为开发边疆、建设云南做出了积极贡献,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积累了各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民歌、舞蹈音乐和民族器乐为主体的原生音乐,就是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有代表性的部分。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由于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现代化进程加快等原因,云南人口较少民族中,许多原生音乐品种,如劳动歌、古歌、叙事歌、礼俗歌、祭祀歌、儿歌和民间器乐等,有的已较少流传,有的已消亡或正在消亡,原生音乐后继乏人,多数处于濒危状态。

多年来,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保护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尤其是70年代至90年代开展的“ 十部文艺集成志书 ”编纂,收集了大量各民族原生音乐资料。在国家出版基金支持下,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用当代先进的音像数字科技手段,出品拍摄制作、出版发行《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把上世纪收集和民间至今仍流传的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系统编辑出版,有效保存部分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使一些业已消失的音乐品种得以“ 复活 ”。这也是为当今对传统文化逐渐生疏的青年一代,提供一份学习和掌握本民族原生音乐的完整教材。

6.webp.png

7.png

图片 |《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与《云南民族传唱艺术——云南九个民族十一部口头传唱艺术》是云南出版界共同的骄傲。均在本号微店及昆明部分书店有售

2018年,中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公布其第四届获奖名单,《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荣膺大奖 。中国出版政府奖每三年才评选一次,本次只有8个音像制品获奖。同年,《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又斩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这个奖项全国只有30个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获得。

《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与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的《云南民族传唱艺术——云南九个民族十一部口头传唱艺术》,(也是由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成为云南出版界共同的骄傲。

购买点击    https://weidian.com/?userid=1231237001&ifr=shopdetail&wf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