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特懋克是基诺族的年节,也是最盛大的民族庆典,“特懋克”在基诺语中意为“打大铁”,是基诺族为纪念铁器的创制使用而举行的节庆。届时各村寨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祈求神灵保佑。
基诺族的民歌,是基诺人民传播历史知识、生产知识、社会知识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它贯穿在基诺人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反映的题材内容广泛,体裁形式多样。
千百年来,基诺人民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风俗习惯,它深刻反映着基诺族的社会形态、思想意识、宗教信仰、民族心理、道德观念等,由此而形成为各种各样的节日与习俗礼仪。在这些活动中演唱的歌调,我们称它作“习俗歌”,也是基诺民间歌曲中最丰富的一类。
1.年节歌
基诺族最热闹的节日是春天举行的“备耕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基诺语称为“特懋克”,这是“开始打铁”之意;举办完这个节日之后,所有铁制的农具就要请铁匠锻打修理了。节日选在春天百花盛开之际,各村寨自行选定吉日进行。节日的开始,是由村寨里的长老“卓巴”敲响大鼓为标志,第一首歌调是年轻人去请村寨的长老“卓巴”或“卓畲”敲响大鼓并宣布节日开始的《请老人歌》(基诺语称作“乌尤库”),歌调唱完后,伴随着老人敲响的鼓声,群众高喊:“呃——,扯!扯!扯!”此时铓锣、大镲也敲响了,大家高声唱起《欢乐跳》(基诺语称作“呃扯郭”)的舞蹈歌,载歌载舞,欢聚一堂。在欢腾的锣鼓声中,领头的歌手唱起了表达节日的喜悦心情的《过年调》(基诺语称作“苔罗阿咪格”),这是一领众和的歌唱形式,节奏舒展自由,大家手牵手踏步相随,身子自由地摇晃着。《过年调》演唱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也有对歌的形式,由两位歌头一问一答对唱,众人齐声相和。过年的时候,还有欢迎外寨亲朋的《迎客歌》,也有向老人们敬酒的《敬酒歌》《饮酒歌》等。
2.贺新房歌
起房盖屋,是基诺族每个家庭的重大喜事,所以基诺族建盖新房的活动很隆重。盖新房首先要把所有材料准备好,如果是全新的新房,事先房架已经搭好了,盖新房的当天,只是把木头的(或是竹子的)椽子捆绑在梁上,围好竹楼四周的篾笆墙,再把屋顶的茅草铺上而已;如果是老房子,一般茅草是三年左右一换,也被视作盖新房;按照习俗规定,新房必须要在一天之内结束。庆祝活动中有着很浓重的宗教感情,清晨首先要请巫师(基诺语“摩丕”)来祭唱有关的祭祀歌,唱时在新房一侧摆上一张篾桌,向寨神、山神等神灵和祖宗灵魂祭献一只公鸡和若干祭品,以表达崇敬之情并祈求保佑新房建盖平安顺利。到了下午房屋盖好后,举行上新房仪式。首先由祭司“摩丕”念诵请祖宗上新房的祭词,之后才由家族中年岁最长女性老人率众登上新楼,上楼时女性老人一手持火把,另一手持扫帚,边上边把梯子上的尘土扫干净,口中祷念着吉利词,进屋后首先把火塘点燃。之后是家庭的户主及户主的舅舅,率全家老小上新房;户主一手持火钳,另一手持钉锤,每上一级楼梯,敲打一下,楼梯一般为九级,这是基诺族最大的吉利数,边上边念叨:“一年、两年、三年……九年。”表示年年吉利,岁岁平安。之后围绕火塘顺时针转三圈,也要边转边祈祷,希望祖宗保佑,家道清洁平安,无病无灾……
以上仪式结束后,开始欢迎客人登上新房。首先上楼的是村寨里受人尊敬的七个长老,他们是村寨里推选出来的领导者,客人们排着队一起上新房要唱《上新房歌》(基诺语称“作西达”),演唱是采取一问一答的对歌形式。然后由祭司“摩丕”主持举行杀牛祭祖仪式。当晚,在歌手的领唱下,大家齐声相和的是《建盖新房来历歌》(基诺语称“作则特儿”),演唱的调子称为“刹锅克也”(译意为“歌舞调”),演唱内容十分广泛,可长可短,长者通宵达旦,短者也要到子夜方休。歌唱内容要从古时候人类为什么要盖房子、人类怎样学会盖房子等传统的叙事长歌开始,再唱主人家这一幢房子的兴建过程,最后是对主人家的祝贺。唱时领唱歌手坐在火塘边上,其余群众不分男女老少,围成圆圈,手牵着手,摇晃着身子,缓缓移动,顺时针方向踏步而歌。众人相和的唱词基本是重复领唱者的歌词内容,实际上这就是一个传承歌声和知识的寓教于乐的过程。
视频┃《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基诺族原生音乐》片段
3.婚俗歌
基诺族近代以来实行的是一夫一妻的对偶婚(氏族外婚),虽然婚前有恋爱自由,但最终的决定权仍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来说,父母还是尊重儿女的选择的,但其中舅舅的意见也有很大的主导作用。反映男女婚俗的有《提亲歌》《定亲歌》;结婚之时有新娘女伴们催促新娘《穿嫁衣》的歌(基诺语:“搞西瞟堵”),姑娘们送伙伴上路的《送新娘歌》(基诺语“米西赊嚜”),新郎寨子去迎娶新娘的《迎亲歌》,欢迎宾客的《宴席歌》,长者祝贺新郎新娘的《祝婚歌》,这些不同的歌调,贯穿在整个仪式活动中,充满着喜庆和欢乐。结婚的当晚,村寨长者要演唱叙事长歌《结婚歌》,内容非常丰富,有婚嫁的来历,有婚后为人处事的道德教育,有生活知识、生产知识教育等等,届时由两位歌手领唱,一对一答,大家齐声相和,踏步而歌。
4.丧葬仪式歌
这是与丧葬过程相配合的若干歌调,有子女在棺木前哭唱的《哭丧调》,有向死者祭献饭菜的《献饭调》,有安慰死者灵魂、叙唱死者生前功德的《送丧调》(基诺语称“阿畲叭咪”);还有为死者灵魂指路,让其回到祖先居住地“司基作密”的《指路调》(基诺语称“腰扩提嚜”)等。《指路调》演唱时用两支音高相距一个大二度音程的无按音孔竹笛(基诺语称作“尼贝”或“西贝”)伴奏,很有特色;送葬完毕,这两只竹笛就搁置在坟前作为祭品,不准带回村寨。演唱的内容是要求死者的灵魂“上边的路不要走,那里有蚂蚁堆里的蚂蚁守着,下边的路也不要走,那里有‘托托鬼’守着,你要顺着中间路走,走到山茅草搭的棚子里等着……”要一直把死者灵魂送到祖先居住的“司基作密”(即指“阴间”),与祖先的灵魂相聚。如果是非正常死亡者,是不能回到“司基作密”去的,送到九岔路口时,该走哪一条路,要由称作“赫要背旨司”的神灵来指路。
视频┃《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基诺族原生音乐》片段
5.儿歌
儿歌,基诺语称作“绕古玛格嘞”,“绕古玛”是儿童,“格嘞”是歌唱,译意即儿歌。这些歌调,大都是晚饭后,由七八岁至十二三岁的男女儿童在村寨中心开阔的场地上娱乐时唱的歌,因此也把它们称作“玩场歌”(基诺语“阿得得莫”)或者“半大娃娃歌”。基诺族的儿歌非常丰富,在基诺族民歌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每首曲子旋律各不相同,各村寨的调子也互有差异。仅1980至1986年间,省州县三级音乐工作者为编撰《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云南卷》,先后到基诺族村寨采集到的基诺族儿歌就达100多首,除去重复的以外,不同旋律及内容的也有近80首之多(很多村寨还没有采访到),其数量为云南26个民族的儿歌之最。
6.劳动歌
在过去,基诺族的主要生产方式,是以“刀耕火种”为特点的热带雨林山地农业,但是男子的狩猎和女子的采集,也是重要的生活资料来源。反映基诺人民狩猎生活习俗内容的歌调,我们把它称做“狩猎歌”。基诺族狩猎歌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要用七个不同音高的竹筒伴唱,因此又常把这些歌调叫做“竹筒调”,伴奏的竹筒有两种不同形制的,一种粗竹筒制作者是打到野牛、大马鹿、野猪等大野兽时敲的,叫做“布咕”;另一种是细竹筒制作者是打到麂子、岩羊、小野猪等小野兽时敲的,叫“奇阔”,其音阶音位排列均为5、1、2、3、5、6、1(高音)。其中有猎获而归的《猎归调》,歌唱的内容很简单,是对被猎杀的野兽兽魂进行安抚,告慰兽魂回到家以后“糯米饭团祭献你,紫米饭团祭献你”,在回家的路上边走边唱。
7.祭祀歌
基诺族民间中的祭司有两种,分别称作 “白(be)腊泡”和“摩丕”。白腊泡的主要祭祀对象是居住在上界“胎啰蒙莫”的女神及上界与阴间交界处居住的孤魂“罗崴”姑娘,“司基作密”的祖先等,他是沟通人与神、人与鬼之间的使者;而“莫丕”的主要祭祀对象则是居住在“司基作密”(阴间)的祖先,人和动物的灵魂,他是沟通人与祖先灵魂以及各种鬼魂之间的使者。在基诺族民间,白腊泡地位要比莫丕高一个等级,莫丕晋升以后就可以担任白腊泡了。我们把原始信仰祭司中演唱的这些曲调称为“祭祀歌”,如白腊泡唱的《胎罗米遮》,是迎请因殉情而死的罗崴姑娘灵魂的调子,要把她请到家里来供奉,她后来的地位相当于基诺族中的“财神”,大凡被她看上的人,都会得到她的帮助,有的人家会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有的男子会发财,有的会产生特异功能后成为莫丕、白劳坡等。“祭祀歌”的曲调,在不同的场合演唱不同的内容,其主要的特点是祈请神灵保佑,如莫丕唱的《建盖房屋来历歌》,是祈请祖先灵魂、树神、草神来保佑新房的建盖;砍山地、烧山地时唱的《砍山地歌》,目的是驱赶撵走各种野兽的兽魂,请树神保佑砍树烧荒顺利,五谷丰登。比较有特点的是祭司白劳坡给未出生的小孩子取名时唱的《取名调》,来取名时,首要向“胎罗蒙莫”的女神“裴嫫”进行祭祀,表示小孩的名字是女神赐给的,这是母性崇拜的一种遗俗。
视频┃《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基诺族原生音乐》片段
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人口较少民族为开发边疆、建设云南做出了积极贡献,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积累了各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民歌、舞蹈音乐和民族器乐为主体的原生音乐,就是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有代表性的部分。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由于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现代化进程加快等原因,云南人口较少民族中,许多原生音乐品种,如劳动歌、古歌、叙事歌、礼俗歌、祭祀歌、儿歌和民间器乐等,有的已较少流传,有的已消亡或正在消亡,原生音乐后继乏人,多数处于濒危状态。
多年来,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保护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尤其是70年代至90年代开展的“ 十部文艺集成志书 ”编纂,收集了大量各民族原生音乐资料。在国家出版基金支持下,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用当代先进的音像数字科技手段,出品拍摄制作、出版发行《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把上世纪收集和民间至今仍流传的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系统编辑出版,有效保存部分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使一些业已消失的音乐品种得以“ 复活 ”。这也是为当今对传统文化逐渐生疏的青年一代,提供一份学习和掌握本民族原生音乐的完整教材。
图片 |《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德昂族原生音乐》在本号微店及昆明部分书店有售
2018年,中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公布其第四届获奖名单,《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荣膺大奖 。中国出版政府奖每三年才评选一次,本次只有8个音像制品获奖。同年,《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又斩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这个奖项全国只有30个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获得。
《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与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的《云南民族传唱艺术——云南九个民族十一部口头传唱艺术》,(也是由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成为云南出版界共同的骄傲。
购买点击 https://weidian.com/?userid=1231237001&ifr=shopdetail&wfr=c
- 浏览 67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