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濒危语言文字 ● 传承华夏记忆

独龙乡的蛇多,独龙语里有关“蛇”的名词就有几十种

1.2.1.jpg

       2014年4月10日,高黎贡山独龙江隧道胜利通车。这标志着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彻底告别每年有半年大雪封山不通公路的历史。也因为这条隧道的贯通,长期封闭的独龙江乡,开始展现自己神秘的面容。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地处滇西北怒江大峡谷北段,是中缅和滇藏的结合部。东与云南省德钦、维西两县相连,南与怒江州福贡县相邻,北与西藏自治区察隅县接壤,西与缅甸联邦毗邻。全县面积4506平方公里,下辖茨开镇、丙中洛乡、捧打乡、普拉底乡、独龙江乡。贡山县居住着独龙族、怒族、傈僳族等多个少数民族。

        贡山县下辖的独龙江乡,是中国人口较小民族独龙族的唯一聚居区,东与怒江并连,西与缅甸毗邻,北以西藏高原相连并连与印度相近,国境线长达97.3公里。

        过去,独龙族没有统一的族称,往往以其居住的地区或河流作为自己的名称,如“ 独龙 ”、“ 迪麻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独龙人民自己的特点和意愿,正式定名独龙族。独龙族是56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总人口约7000人,是云南省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他们所使用的独龙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与贡山怒语基本相通。

       语支归属目前尚无定论。近一个世纪以来 ,学界对独龙语的归属曾有过以下几种不同的意见 :一是把独龙语归入藏语支,认为与藏语、普米语接近;二是把独龙语归入藏缅语族西蕃语支,认为独龙语与西蕃语,即普米语接近;三是把独龙语归入景颇语支,认为与景颇语接近;四是归属未定。还有的观点认为,由于独龙语所具有的独特性,目前,在对独龙语没有深刻了解、也没有把它和其他语言细致地比较研究前,把独龙语作为一个独立的语支更为恰当。

        近年来,不少语言学家在通过调查和比较调查后,认为独龙语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与景颇语比较接近,已逐渐趋向于将独龙语划入景颇语支。

        独龙族以本民族语言独龙语作为主要交流工具,有些人还兼通汉语,少部分人会说傈僳语。从社会交际来看,三种语言的地位、作用和社会功能都不一样。独龙语是族群的传统母语,汉语则是区域官方语言,也是年轻一代走出大山、对外交流需要学习的语言。但独龙族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仍然习惯使用独龙语来沟通。

我国独龙语分为两大方言,即独龙江的独龙语方言和贡山丙中洛的怒江独龙语方言。分布在贡山独龙江的独龙族约有4000人使用独龙江方言,分布在贡山丙中洛乡和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一带的独龙族、怒族约6000人使用独龙语怒江方言。这两种方言有一定的差别,但能相互通话。其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独龙江方言的清塞音、塞擦音送气与不送气属于自由变读,而怒江方言则是区别意义的不同音位,不能自由变读;

独龙江方言有一套舌面塞音、擦音和鼻音,而怒江方言则没有;怒江方言比独龙江方言少一个l韵尾,但独龙江方言的韵尾l在怒江方言中一律读成n;

方言之间的声调数目相同,但独龙江方言读成高平调的有些音节,在怒江方言中则读成高降调或低降调。

两个方言的基本词汇是一致的,主要的差异只是因借词来源不同而语音有所不同。

        词汇是语言中对社会发展变化最敏感、反应最迅速、也是最易变化的部分,能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民族在社会、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早期的独龙族社会,还保留着较浓厚的原始公社形态,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全年收入仅够半年之用,其余全靠采集和渔猎补充。因此,在独龙语的词汇中关于这方面的词语也比较丰富,有些词甚至区分得十分细致。比如说,独龙族生活的地区蛇比较多,因此,有关蛇的名词,就有好几十种。

        过去独龙族虽然有自己的语言,但却没有文字。传递信息和语言的传承一直都是靠口口相传。因为没有文字,很多语言上的特点、语法以及规范都没有系统地保留下来。即便是年龄较长的一些独龙族老人如今对独龙语的掌握也只仅限于口头上的交流。

       我国对独龙语的调查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缅甸的日旺人白吉斗 • 蒂其枯创制了一种以日旺话为标准语音点的拉丁文拼音文字——“ 日旺文 ”。这个文字解放以前主要流传在缅甸,功能就是传教。

        1979年,根据独龙族人民的意愿,贡山县文化馆的独龙族干部木里门•约翰在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工作的龙乘云先生协助下创制了独龙族拼音文字方案。这套独龙族语拼音文字方案,是在原“ 日旺文 ”的基础上,根据独龙语使用特点,通过细致的口语、方言、土语、词汇等对比调查后,以独龙江乡孔当村委会为标准语音点创制的。在后来的实际运用中,此文字也吸收了独龙江乡南部和北部的词汇,1984年起在贡山县独龙族干部群众中试推行。

       这套独龙族语拼音文字方案,当时最初主要是用来记录独龙族民间故事神话说。独龙语虽然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已经有了系统的归纳和整理,也做了许多的保护工作。但是,随着独龙江乡经济的大力发展,走出去的独龙族同胞越来越多,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在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下,主动学习外民族的语言,逐渐淡忘了本民族的母语。由此,很多语言学家更加担心已经濒危的独龙语是否会走向消亡。如何让新时代的年轻人既融入到现代社会、掌握不同的交际语言,又经常使用自己本民族母语的习惯?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1.2.2.jpg1.2.4.jpg

       绚丽多姿的民族语言文字,融合了边地文化的原生性、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历史文化的丰富性等多重特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宝贵的人类财富,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艺术价值。然而,由于族群分化、人口迁徙、民族融合、社会转型以及全球化的冲击等种种复杂的原因,这些珍贵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正濒临消失。

        语言的消亡向来被视为民族文化消亡的前奏,需要抓紧时间对濒危的方言、土语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记录,尽可能的保存下这些濒危语言的每一个细节,然后再整理成档案留给后人。2016年12月,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拍摄制作、出版发行《云南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文字的探寻和保护--独龙族独龙语》,抢救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文字、深挖少数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生存方式和文化内涵,获批为国家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1.2.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