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唱“梅葛”的才是我們自己人

雲南遠古的時候沒有天,

我們來造天;

遠古的時候沒有地,

我們來造地......

        - 這是雲南姚安彝族梅葛中的創世開篇語,又是勤勞勇敢,智慧倔強的彝族先民征服自然,守望精神家園,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真實寫照和亙古傳說。

       梅葛,彝語音譯。在彝語裡,“梅”是“嘴”,“葛”是“過去”,意思就是把過去的事情唱回來。“梅葛”由<創世>,<造物>,<婚事和戀歌>,<喪事>四部組成,其類別可分為“老年梅葛”,“中年梅葛”,“青年梅葛”,“娃娃梅葛”。它無文字記載,全靠口耳相傳,歷經幾千年的歲月蒼桑,是一部詩話了的歷史,被視作彝族“根譜”。

      2008年,“梅葛”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國思想史家,復旦大學蔡尚思教授認為,“梅葛”可以與“詩經”相媲美。

1.10.1.jpg1.10.2.jpg

       圖片|安於雲南姚安的馬遊村,是有名的“梅葛故地”。

       雲南姚安縣彝族山區馬游村,素有“梅葛故地”之稱謂。

       “羅羅”是老虎的意思,“羅羅頗”就是“虎人”。他們自稱為“虎”的後代,在他們的梅葛古歌裡,虎是萬物的本源,山川河流,樹木草地,日月星辰等等都是虎屍解體後生成的。“俚頗”是馬纓花的意思。在他們的古歌裡,人類祖先是兄妹開親後所生肉胎砍碎後掛於不同樹上而來的。其中,掛在馬纓花樹上的衍生出彝人的先祖。所以,馬纓花為彝族人祖之花彝諺雲:馬纓花盛開的地方,有祖靈的護佑。

       在這裡,彝人視“虎”或“馬纓花”為圖騰,並把這些圖騰用歌聲來表達,用歌聲來傳遞。所唱之歌,就是梅葛,就是羅羅頗和俚頗共同的“根譜”。

       他們說:羅羅頗會唱梅葛,俚頗會唱梅葛,其他人不會唱,會唱梅葛的才是自己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唱梅葛,便成了姚安高氏土司治下彝人與其他族群相區別的一個文化標識。

       “梅葛”國家級非遺保護傳承人郭有珍也出生在這裡。

1.10.3.jpg

     

       郭有珍郭奶奶出生於1941年年,馬遊村莊家小組人。年輕時要身段有身段,要模樣有模樣,凡節慶,喜事場合或跳歌場上,都有她的歌聲和舞姿,是周邊四山八寨出了名的梅葛歌手。

       郭奶奶經常領著孫子孫女在屋簷下一邊剁豬菜一邊哼唱梅葛調。有客人來,她會很高興,立即放下手中的活計熱情招呼。她太希望有人來聽她唱梅葛了,以至於總是唱個不停,唱到忘情處,她還會站起來邊舞邊唱。

       見過郭奶奶的人都非常感嘆:郭奶奶不僅唱得好,舞姿也是頂呱呱,七十多歲的人了,還像小姑娘一樣活潑靈動,她年輕時絕對是一枝花。

梅葛的唱法很多,但卻有一定的規矩。祭祀場合和喪葬場合,必須由畢摩一個人搖著法鈴吟唱。畢摩,他們既是彝族傳統祭師,又是彝族民間口頭文學的保存,加工和傳播者,是彝族的知識分子。

       畢摩吟唱的梅葛,旋律緩慢低沉,忽高忽低,似吟似唱,古樸蒼涼。其內容固定,主要是開天闢地和人類起源。畢摩吟唱的梅葛莊嚴神聖,有教化功能,被學術界定為“史詩”的核心成分。

       在喜事場合,除重要儀式必須由畢摩主持並吟唱外,其他的由專門歌手(主家請的)自由對唱,互問互答新房落成要把起房蓋屋的理由說清楚。婚禮現場要把人間的婚配理由說明白。專門歌手圍坐火塘,邊喝酒邊用悠揚歡快的古腔調吟唱,有教化功能,屬於“史詩”的外延部分。

       “姑娘房”裡,男女青年對唱的是情意綿綿的相思調之類;中年男女“相夥機”(情人幽會)時唱的是如蝠似訴的訴苦調之類;山間田野唱的是高亢嘹亮的過山調之類;娃娃嬉戲時唱的是充滿童真好奇的娃娃調。

       此外,還有喜事場合帶有禮節性的傳煙調,敬酒調,敬茶調等等,不勝枚舉。

雖然,“梅葛”所依附的原始宗教信仰以及由此產生的各種祭祀和民間習俗正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但依然那麼神性,那麼博大精深,每一句,每一調都散發著一個古老族群創世造物繁衍生息的歷史煙塵,循著這些斷斷續續的歷史煙塵,我們才打開了搶救,保護,傳承,挖掘梅葛的潛能空間。

       現在,畢摩梅葛與老年歌手吟唱的祭祀梅葛融合,嬗變為老年梅葛,(因為可以在家裡的火塘邊吟唱,所以又叫家梅葛)。老年梅葛的吟唱以史詩性唱詞為主,但已經不像畢摩梅葛那樣完整,類似於喪葬場合的指路,安魂等內容已經移除,屬於選擇性繼承。又如,“虎化萬物”,當老虎在生活中消失,牛的實用價值充分凸顯時,就唱成了“牛變萬物”。

       “梅葛”的收集始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1959年年9月,通過幾位梅葛歌手的傳唱內容的收集挖掘,最終形成四份原始材料,經整理,一部長達5770餘行的彝族長篇創世史詩“梅葛”(雲南人民出版社)第一次出版發行。

        到了今天,老歌手已經倖存不多又喪失吟唱平台的情況下,新生代的歌手都以這個版本的“梅葛”為範本,統一唱成了彝族天神“格茲”。

        2013年雲南民族音像出版社拍攝製作,出版發行“雲南民族傳唱藝術 - 雲南九個民族十一部口頭傳唱藝術之彝族創世史詩<梅葛>”,忠實反映少數民族文學真實原貌,大力弘揚雲南省優秀的民族民間傳統口傳文化和傳唱藝術,榮膺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我們有理由相信,梅葛,也許被濃縮,被改編,被藝術,但詩性的靈魂還在,神性的光芒還在,古老的韻味還在,想像的空間也還在。